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广播媒体作为大众媒介,其使命就是向社会大众传播信息,但是随着媒介泛娱乐化大潮的推进,广播媒体节目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过度娱乐化的倾向,这种娱乐化倾向不仅降低了听众的文化品位,而且弱化了广播媒体的社会责任。这种倾向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在融媒体时代,广播媒体工作者为了适应受众群体的整体需求,更愿意选取轻松娱乐的新闻信息,进而使广播节目的娱乐底线被不断刷新。  相似文献   

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西方经济文化思想的冲击,我国传媒产业已经形成了新闻与娱乐的合流趋势,并且逐渐延伸成为了传媒的泛娱乐化现象。新闻广播中的泛娱乐化对受众、社会以及媒体本身都有着巨大的危害。本文分别从新闻广播的制造者、听众以及新闻广播的监督方和社会环境出发深入分析新闻广播泛娱乐化的原因.并从以上三个层面提出了抵制新闻广播泛娱乐化倾向的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3.
冯艳丹 《新闻前哨》2005,(12):49-50
近年来,随着新闻媒介商业化运作的力度加大,新闻娱乐化趋势日益突出。如何促进娱乐新闻的健康发展,而规避庸俗化、媚俗化等泛娱乐化的不良倾向?《武汉晚报》推出的《全娱乐》版面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全娱乐》在满足受众对轻松娱乐新闻的需求的情况下实现了娱乐新闻的深度化、本土化和人性化报道,真正做到娱而不滥,乐而不乱,也为娱乐新闻提供了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陈琳 《东南传播》2014,(11):84-86
电视媒体的"泛娱乐化"现象已经引起了学术界广泛的关注,国内外研究者由泛娱乐化现象的表现、危害入手,对于它产生的原因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本文通过对《第一次心动》兴衰史的研究,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正确地理解人民大众对娱乐的需求转变,完整阐述泛娱乐化产生的原因是媒体在市场化改革中对娱乐产生的误解,希望能够在前人的基础上对研究媒体泛娱乐化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论新闻的泛娱乐化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梅 《新闻前哨》2004,(8):36-37
似乎一夜之间,我们媒体的新闻变得风情万种起来。举凡娱乐所需具备的要素,诸如美色、金钱、戏剧性、离奇性等,在我们许多媒体的新闻报道中都一应俱全。媒体的新闻从计划经济时代僵硬乏味的泛政治化倾向开始迅速地向市场经济时代的泛娱乐化转化,并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越来越多的新闻已经成了广告和娱乐的囚犯。”(清华大学教授李希光语)  相似文献   

6.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吉强在《民生新闻与党报创新》中讲到:"民生新闻源于社会新闻,但它不同于社会新闻,主要体现在它一反社会新闻的泛娱乐化倾向,不以提供娱乐、消遣、迎合人们猎奇心理为目的,  相似文献   

7.
娱乐新闻、娱乐记者的概念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发展到今天,娱乐新闻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专业娱乐媒体,综合性媒体中的娱乐板块更是层出不穷。在丰富老百姓的文化娱乐生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方面,娱乐新闻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类别之一。但毋庸讳言的是,在娱乐新闻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如未经核实的道听途说频频见报,格调低下的恶俗报道层出不穷,刻意为之的假新闻屡禁不绝等等。本文仅就娱乐报道中的泛娱乐化倾向进行批评分析。  相似文献   

8.
杨华娟 《军事记者》2004,(11):34-35
回顾近年来我国媒体的新闻报道,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发现这样一个特征,即建构肤浅的娱乐新闻无孔不入,甚至有的时政新闻和社会事件也正走泛娱乐化的道路。另一方面,在国内学术界,从2003年7月《中华新闻报》刊载《故事化——新闻写作的一种思路》,到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教授于同年9月出版的专《畸变的媒体》中提出“讲故事的新闻写作”,引发新闻界写作取向的新思考。娱乐化和故事化,在表现形式上都强调人物和事件的人情味、细节化、情节性,然而在价值取向上前纯粹追求感官刺激,后则重在挖掘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本试图立足现状,廓清两界限,指明故事化写作的影响力所在,以求更好地把握新闻人在采写中应遵循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从娱乐至死的视角审视电视娱乐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电视媒体的娱乐化倾向明显,不仅娱乐节目在质和量上都泛滥开来,娱乐节目遍地开花,甚至新闻也出现了娱乐化的势头.当以《超级女声》为代表的选秀类节目余热未减,《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中国达人秀》等节目又开始炙手可热,电视在娱乐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然而,电视媒介娱乐化的后果是什么?我们又应该怎样看待当前媒体普遍的娱乐化倾向?我们是否会像波兹曼所说的那样,将成为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相似文献   

10.
<正>笔者在参加2013年全国"两会"报道时,曾写过一篇题为《用心聆听他们都是"明星"》的短评,是针对会议期间一些记者"站台阶,堵明星",时政新闻泛娱乐化倾向而发声的。2013年6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13年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提出,十八大及"2013年两会"的网络新闻专题报道:信息冗繁、创新不足、娱乐化倾向严重。作为一个庞大的"新闻场","两会"对媒体的吸引力越来越大,新闻竞争空前激烈。从一定意义上讲,"两会"也是主流新闻媒体的年度盛会,如何真实、全面、客观地报道好"两会",已成为摆在相关媒体和每位与会报道的记者、编辑们面前的一道严肃考题。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中国电视文化的娱乐功能不断凸显,不仅出现了娱乐化的倾向,而且趋向于泛娱乐化的趋势。除了各种综艺娱乐节目充斥屏幕外,严肃的新闻也开始被娱乐化,"真人秀"节目雷同泛滥,具有厚重感的历史也被戏说,电视文化的人文精神严重缺失。本文对此现象作一探讨,呼吁电视媒体应该弘扬人文精神,肩负起自身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加速推进,大众媒体产业也迎来了繁荣期.各种选秀节目,像“超女”、“快男”非常火爆;继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之后,各大卫视的相亲节目陆续登场;各大门户网站的醒目位置几乎都被各种娱乐新闻占领.泛娱乐化成为当下大众媒体的一个显著特征. 我们可以把娱乐分为两种:一般娱乐和低俗娱乐.一般娱乐主要指传统的弘扬社会正气、艺术感强烈的歌舞表演、戏剧、电视剧和电影等,而低俗娱乐则指含有炒作、色情、暴力、恶搞等内容和倾向的节目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13.
刘希阳 《新闻传播》2009,(11):109-109
新闻娱乐化是新闻媒体在市场竞争条件下.新闻改革的一项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闻的可读性,增加了受众对报纸和电视节目的关注度。但是,在新闻娱乐化的进程中,也出现了不和谐的现象。表现为泛娱乐化使新闻失真,与新闻的严肃性、权威性相悖:把娱乐化等同于庸俗化,降低主流媒体的格调,影响了新闻的公信力。如何做好新闻娱乐化这篇文章?笔者认为.在新闻娱乐化的实践中,应当把握好几个原则.把握好新闻娱乐化的度。使其发挥正面效应,尽量克服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4.
朱凤玖 《声屏世界》2014,(10):59-61
<正>当前,娱乐话题和娱乐新闻似乎已经成为我国媒体和受众最为热衷和关心的主题之一,媒体之间也因此展开了惨烈的"眼球"争夺战。各类报纸的娱乐新闻版,各家广播、电视的娱乐栏目充斥着各类选秀、暴力和绯闻,花样翻新,沸沸扬扬。一些人也普遍抱有娱乐化的心态,导致很多事件"被娱乐化"。对于媒体的泛娱乐化现象,我们不禁深思对于娱乐话题和娱乐新闻,媒体是否值得"追踪"和"深挖"?媒体应该秉持怎样的核心价值观以及应该如何重塑正确的价值观,塑造公信力?  相似文献   

15.
要闻·信息     
国家广电总局1月25日印发的《2006年广播影视工作要点》强调,要进一步改进广播影视文艺、娱乐、情感类节目,着力提高质量、品位和格调,抵制低俗之风,净化荧屏声频。采取措施解决主频道、主频率节目弱化新闻、泛娱乐化倾向和电视剧播放过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赖特的"四功能说"指出了大众传播提供娱乐的功能。大众传播中的内容并不都是务实的,娱乐这一功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然而,在新媒体时代,娱乐这一功能过于放大、凸显,泛娱乐化现象严重。网络传播的新闻价值标准与传统新闻传播有很大不同,它不仅形成自身的新闻价值观,而且也影响传统的新闻价值观,强调新奇、娱乐性。于受众来说,碎片化娱乐化的内容满足了放松压力,逃离现实压力的需求;于媒体来说,碎片化娱乐化内容带来了商业利益,争取到了稀缺的注意力。因此,泛娱乐化的内容大行其道,对新闻价值要素的选择带来了影响。  相似文献   

17.
殷力 《新闻窗》2010,(2):85-86
广播电视最大的社会功能为新闻功能和娱乐功能,而媒体娱乐经济商业化的市场运作为其带来了比传统新闻更大的利润,于是中国的电视界纷纷将娱乐作为其最大的生存发展支柱。眼下,娱乐在电视媒体大行其道,渗透到几乎所有的电视节目形态之中,其中最深刻也是最危险的,乃是电视新闻泛娱乐化的潮流。电视新闻的娱乐化应如何发展,如何避免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走向庸俗化?是摆在电视新闻人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娱乐化是大众媒体引入市场机制以来最重要的表现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媒体之间竞争的白热化,娱乐化出现了泛滥的趋势。什么是泛娱乐化?其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应该怎样看待大众媒体泛娱乐化?本文从一档具体的电视栏目展开,对以上问题作出解答。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新闻娱乐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一个有代表性的依据是:1998年底,美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对美国16家主流媒体20年来的新闻报道进行对比研究,发现1977年传统的硬新闻与娱乐性新闻比例为32%比15%,而1997年则颠倒过来,这个比例为25%比40%。周内媒体情况也不容乐观,借鉴美国学者的调查方法,我们对较有影响的三份报纸——《中国青年报》、《南方都市报》、《北京晚报》进行内容分析,通过考察硬新闻与软新闻的比例,了解我国媒体新闻娱乐化的现状及趋势。  相似文献   

20.
信息交流     
近年来,在传媒产业的运作实践中,"受众本位论"有被过度抬高的趋势,出现了片面追求眼球效应的倾向。本期的《交流之窗》栏刊发的郑华雯、姚莉同志合写的文章《从新闻过度娱乐化看"受众本位论"的偏差》,透视了当下国内媒体运作中新闻过度娱乐化的某些失范现象,指出:大众传媒必须重新审视和廓清理论上的认识,从而肩负起正确引导受众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