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别急,慢慢来     
日本教育家铃木镇一认为.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方法是人世间最好的教育方法。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时,家长是最仁慈、最有耐心的教育家,能原谅、允许孩子的“语句不清”、“摔跟头”等一系列“错误”。我时常看到年轻的父母们耐心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大人们则总是面带徽笑、嘴里不停地重复着;“别急.慢慢来!”这句话。  相似文献   

2.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对孩子学英语倾注了满腔热情,寄予很大希望。但是,只依靠教育机构的努力就行了吗?孩子们会厌倦正经八百的学习方式吗?父母能为孩子学英语做点什么?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个幼儿教育理论研究工作者,经常遇到一些年轻的父母问我:怎样才能使孩子更聪明?为什么我的孩子小时候很聪明,上学后反而不聪明了? 年轻的父母们提出这些问题是可以理解的,当家长的谁不希望自己有一个聪明的孩子呢? 下面我就简要地讲一讲这个问题,但愿它能对您有所帮助,使您培养出一个聪明、活泼、可爱的孩子来。  相似文献   

4.
家长要有责任感。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有用的人才,但只希望而不尽责是不行的。有些孩子之所以厌学,是因为没有好的家庭环境,父母没有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感受,忽略了对孩子的教  相似文献   

5.
席春玲 《教育导刊》2004,(5):107-109
女儿已经四岁半了,没有参加过英语学习班,但她的英语学得滋滋有味,还不时蹦出一句:“I am a beautiful girl.You are a beautiful mommy.”与同龄人一样,我也是从初中开始学英语的,学英语为考试,自己的英语发音并不标准,就很少直接教孩子英语,女儿学英语大多是借助磁带、光盘来进行的,这样一可节省自己的时间,二来女儿能学到准确的发音。两年来女儿学英语十分轻松且进步明显,我愿意把自己指导女儿学习英语的一点体会与天下年轻的父母分享。  相似文献   

6.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随着现代社会竞争意识增强,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欲望也与时俱增。媒体对各类神童的宣传,也在不断刺激着家长对孩子早教育、早培养的意识。不少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早早就把孩子从游戏中拉到各类兴趣班、特长班中,或学琴像书画,或学英语奥数……希望借此来培养孩子各方面的素养,当然,也有的家长还希望能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有些家长让孩子一两岁就开始认字背诗、学这学那,有些家长甚至同时给孩子报了几个兴趣班,可是效果怎么样,那就很难讲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女儿已经四岁半了,没有参加过英语学习班,但她的英语学得滋滋有味,还不时蹦出一句:“Iamabeautifulgirl郾Youareabeautifulmommy郾”与同龄人一样,我也是从初中开始学英语的,学英语为考试,自己的英语发音并不标准,就很少直接教孩子英语,女儿学英语大多是借助磁带、光盘来进行的,这样一可节省自己的时间,二来女儿能学到准确的发音。两年来女儿学英语十分轻松且进步明显,我愿意把自己指导女儿学习英语的一点体会与天下年轻的父母分享。在家教孩子学英语,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教材的选择。在为孩子选购英语教材时,一定要用心选择,不必花大价钱…  相似文献   

8.
现在的年轻父母对孩子不惜代价地进行智力投资,殷切希望自己的孩子聪颖过人。在孩子上幼儿园前后,就对孩子进行各种智力开发,如背唐诗宋词,学英语……使孩子生活在父母这些方面的很高的期望值中,但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得不偿失。岂不知,在家庭教育上,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更值得家长重视。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不直接参加认识过程的心理因素,主要有品德、动机、兴趣、意志、毅力、  相似文献   

9.
爱自己的孩子,对每个父母而言都是相同的。但爱的理念,爱的方式,爱的方法,各国的父母却有很大的不同。以我三次在德国侨居生活的实地观察,我认为德国父母在教、养孩子方面,有很多可贵的地方值得中国父母借鉴。在这里我想把我所看到的情况介绍给中国的父母们,希望能给中国的父母们一点启发。  相似文献   

10.
李学才 《师道》2013,(11):13-14
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越长越聪明.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变“笨”,但现实却恰恰与父母的愿望相反.一些孩子的“笨”正是父母一手“教”出来的。不信,我们就来看下面的例子:  相似文献   

11.
如何使子女成才 ,这是天下每一个父母和教师都关心的问题 ,尤其是在我国绝大多数年轻父母都只有一个独生子女 ,这个问题就显得特别重要。而在知识经济已初露端倪的今天 ,让自己的子女将来成为一个科学家就更是许多望子成龙的家长们的梦想。为了使这个梦想成真 ,不免产生了许多误区。其一是许多家长和教师都认为只有让孩子从小就多学知识 ,学得越多越早越好 ,因此就不断给孩子加码 ,上各种提高班 ,培优班 ,请家教 ,听辅导 ,把孩子们忙得晕头转向 ,但往往事与愿违。其二是认为科学家都是些从小天赋极高的神童 ,于是不惜过早开发孩子的智力。还…  相似文献   

12.
无辜的孩子     
《人精》里年轻父母是这样描述下一代的 :“他们早早地会爬会走会说外语 ,不足周岁就能拆玩具听电话和使用遥控器 ,……” ,作者称这一批现代孩子为“人精”。褒贬姑且不论 ,看看家长们对这一现象的反应吧。“他们太聪明太顽皮太狡猾了” ,家长们如此说。年轻的父母们不明白 ,自己明明种下一颗西瓜籽 ,为什么结出的却是苦瓜呢 ?自己付出了那么多 ,所得却非所愿 ,他们只有转而怪孩子自己不学好 ,不成器。这真是孩子的错吗 ?无辜的孩子 ,他们懵懵懂懂之中就被家庭按照社会现代小孩的标准塑造成所谓的“人精” ,他们从生下来起就似乎肩负着父母…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的家长中,有一句话一定耳熟能详,那就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当某个著名的英语教育机构提出"6个月的宝宝可以开始学英语"的观点时,你是不是会觉得惊讶不已,从小教宝宝英语,这个想法可行吗?如果可行,又该如何进行?父母的英语程度不好,能自己教孩子吗?  相似文献   

14.
“孩子是我们的一切,是我们的全部希望。”这几乎成为现代社会中家长们的口头语,随之而来的是他们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少家长在教育子女时,总是念念不忘自己的家长身份,认为孩子的可塑性大,完全可以根据父母的意愿任意加以塑造:要他们学什么就学什么,要他们怎样学就怎样学,要把他们培养成什么家就可以成为什么家。有许多家长顽固地坚持自己  相似文献   

15.
我会做     
幼儿常有一种好奇心,每每看到大人在劳动,便会产生模仿的欲望。这本是件大好事,但年轻的爸爸、妈妈们不一定都能理解和支持。这首歌的构思很巧妙,它没有直接去劝诫年轻的父母们,而是通过孩子向爸爸、妈妈的诉说,表达了幼儿急切地希望做一些日常家务劳动的愿望。唱起这首歌,孩子和他们的家长都会愉快地明白:孩子应该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 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父母对于孩子的普遍心理,“高学历、好工作”是每一个父母希望孩子达到的目标。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大多数父母都对于孩子抱有较高的期望。由于父母们对于孩子期望值较高,导致了以下情况的发生:成绩好一点的孩子家长希望他们能够考进外国语学校、重点中学;成绩一般和较差的孩子家长也希望他们能够把成绩提高,从而考入较好的中学;还有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某一方面具备专长,所谓“艺多不压身”。在现在的学校教育无法满足所有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下,父母们就想方设法为孩子们创造条件,让他们学习知识提高成绩和培养技能。  相似文献   

17.
一、顺应性情。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众,这想法是好的,但做法却不一定可取,强迫孩子学钢琴,跳芭蕾,学英语,学珠心算……在没有兴趣的活动中,孩子毫无快乐可言,其结果也必会背离父母的初衷。而那些被父母所了解支持的孩子,在他喜欢的领域里,在努力进取中收获着成就,感受着快乐。  相似文献   

18.
<正>一些家长经常反映,幼儿园使用的教材太浅了,孩子快上一年级了,应该多教他们识字、写字和计算.许多报刊上也经常报导这样那样的“神童”,如某某幼儿能识几千个汉字,某某幼儿能背诵几百首唐诗等等.这使一些年轻的家长们更加急切地想方设法“培养”自己的孩子,买了很多的书籍,强迫孩子学识字,学数数.有的幼儿园(特别是某些个体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这种心理,也过多地教孩子写字、算术.例如有些学前班就已教孩子们学到了乘法!据我们对一年级刚入学的小学生的初步调查,入学前学过几百字、会做百以上加减法的孩子占20%.  相似文献   

19.
吴铭 《成才之路》2009,(11):I0004-I0004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孩子能成才是父母最大的安慰,孩子成才是父母付出后最大的收获。但如何让自己的孩子成才,我认为作为家长应该做到:  相似文献   

20.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希望孩子将来成为某一方面出类拔萃的人才。然而,充满爱心的父母们是否意识到家庭的氛围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呢?一些年轻的父母没有注意创造一个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家庭氛围。有的家庭,每到节假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