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例简析】教材第12页的例4、例5,是在学生学习了”求和”、“求剩余”的简单加减法应用题的基础上编排的,为后面将要学习的“比多”、“比少”加减法应用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看图列式,帮助学生理解加数与和的关系,学会解答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并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应用题的结构,培养其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求另一个加数的一步应题”是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第一册应用题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即图画应用题、表格应用题、文字应用题。本单元是第三个阶段──文字应用题阶段。这个阶段的教学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求总数”和“求剩余”的一步应用题;第二步是“求另一个用数”的应用题,也就是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从题目的结何上来讲,它是“来总数”应用题的变化和发展;从解题方法上讲,它是“发剩余”应用题的深化,因此,“求另一个加数”的一步应用题(课本第116员例3\例4)弓“来总数”和”本剩余”的四用题有着路切的…  相似文献   

3.
“九义”小学数学第三册的应用题主要是结合乘、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有关求相同加数的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这五种简单应用题是乘、除法应用题的起始内容,是学习乘除复合应用题的重要基础。通过复习,要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关简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解答。 一、弄清乘除法的内在联系,掌握计算式子的意  相似文献   

4.
九年义务教材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第12页的例4、例5,是一年级第一次出现的“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的减法文字应用题。它对学生巩固和灵活运用“求两个数的和”用加法计算;“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计算;掌握加减法应用题的基本结构;进一步学习应用题知识,起着打基础的重要作用,因此,应精心设计好这一课的教学。本教材尽管是第一次出现“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文字应用题,但编者在编写教材时已做了伏笔:在十几减8之后,安排了图画应用题例5及做一做,在习题三中又安排了半图半文字的应用题,为过渡到文字应用题做了准备。从学生…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浙教版)第一册第102—103页例5、例6。教学目标1 使学生明确“完全用文字叙述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 ,能较熟练地找出应用题中的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2 能正确地解答求“总数”和求“剩余”的加减应用题。能列式计算 ,正确地在计算得数的后面加上单位名称 ,能口述答句。3 初步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审题、分析和检查等良好习惯。教学重点能分析加减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掌握解题方法。教学难点初步掌握解答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理清结构 ,促进迁移1 电脑演示应用题形式的发…  相似文献   

6.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小学数学第二册安排了求另一个加数和比较两数多少的两类加减法应用题。这些应用题都是结合计算出现的,且注意与加减法适当配合,根据数量关系和推理的难易以及应用题之间的联系分段出现。同时辅之以补充条件、问题,其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应用题的结构,掌握其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初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时,要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  相似文献   

7.
九年义务教材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第12页的例4、例5,是一年级第一次出现的“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的减法文字应用题。它对学生巩固和灵活运用“求两个数的和”用加法计算;“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计算;掌握加减法应用题的基本结构;进一步学习应用题知识,起着打基础的重要作用,因此,应精心设计好这一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8.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节教材,主要使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知道求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对学好表内乘法和解答乘法应用题,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重视对乘法意义的教学。下面谈谈我教“乘法的初步认识”的肤浅体会。一、建立正确的乘法概念。我是通过下面四个步骤帮助学生建立乘法概念的。1.复习有关的概念。因为乘法是“求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74~75页的例7、例8。 教学目的:1.初步建立“倍”的概念。2.初步学会应用“倍”的概念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难点:建立倍的概念和应用此概念解答有关应用题是重点;难点是把倍的概念与已知的“求几个相同加数和”(即“求几个几”)联系起来,实现概念的同化。  相似文献   

10.
为了加深学生对乘、除法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掌握份总关系三类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在教完求相同加数的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和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以后,可设计如下题目进行训练。一、巩固乘除法意义的训练。理解并掌握乘、除法的意义是正确解答乘、除法应用题的前提,可通过如下题目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11.
初入学的儿童,经过一年的学习,已学完五种简单应用题:求和的加法题、求剩余的减法题: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减法题、求相同加数和的乘法题以及等分除法题.这五种题目,是学生进一步学解复合应用题的基础.因此,简单应用题的复习课,应通过精心设计习题,使儿童透彻理解各种数学概念,真正掌握简单应用题的结构、思路和解法,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为他们将来解答复合应用题作好铺垫.  相似文献   

12.
一、说教材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习乘法的开始.通过本节教学,初步建立乘法的概念,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建立乘法的概念,便于学生理解乘法口诀,熟记乘法口诀,是进一步解答乘法应用题和多位数乘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3.
“求增加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执教者黄玉凤点评者邱学华教学内容:百分数应用题(第11册第70页例2)。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增加百分之几"的实质,掌握求"增加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在提高学生分析应用题的能力的同时,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一、...  相似文献   

14.
乘除法应用题按其数量关系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反映了每份数、份数和总数之间的关系,与乘、除法意义有直接联系的应用题;一类是反映了两个数与它们的倍数之间的关系,需要间接运用乘、除法意义进行思考的倍数关系应用题。前者大体上有三种情况,即: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除法应用题、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应用题。这类应用题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理清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联系乘、除法的意义进行思考,从而掌握解答方法。后者也有三种情况,即:…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80~81页例1,完成例1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一中的第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步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分析方法,会分步列式解答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两步应用题。2.通过...  相似文献   

16.
“表内除法(一)”的教学探讨兰州市城关区教研室翟伯华本单元教材的内容主要是: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和“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应用题。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和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相似文献   

17.
在学习了分数应用题后.学生往往凭经验解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或“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用除法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解答.学生的自我感觉很好.为了不让学生的经验主义作祟,我特意在课堂上运用了一些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内容:第九册47页例1(较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二、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掌握解答较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规律,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9.
本单元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乘法的初步认识和2到6的乘法口诀,以及求相同加数的和乘法应用题。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要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熟记2到6的乘法口诀,并能比较熟练地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正确解答乘法应用题。乘加、乘减的式题是新增加的内容,通过计算形如3×2+3的题目,使学生看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  相似文献   

20.
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以及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是安排在义务教育数学教材第二册第一单元进行教学的。教材为了使退位减法的规律更突出,按照先讲十几减9再讲十几减8……的顺序编排。教材中采取的计算方法是:在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利用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关系,用加法来算。如:11-9=2∵9加2得11,∴11减9得2。通过备课及教学,我体会到,要完成这个单元的教学,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用加算减的计算方法,从而能正确、迅速地进行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以及会解答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落脚点应放在加、减法的关系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