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三十多年来,取得了重大历史成效,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人口素质显著提升、计生服务能力快速提高;但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也带来了明显的负效应,如:人口年龄结构倒梯形、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人口素质的城乡二元结构、独生子女风险家庭等问题。目前,中国人口基数依然庞大、人口控制任务依然繁重、人口素质依然有待提升。因此,就当下而言,计划生育政策仍需紧跟社会变迁而调整、修补与完善而非刻板僵化。  相似文献   

2.
我国目前的人口基数依然很庞大,但人口增长幅度不断减小,处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三低"模式阶段,少儿年龄人口比重在缩小,老龄人口比重增加。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同时又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应加大对"单独两孩"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出生率,避免人口红利的消失;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政策,消除计划生育政策中出现的"不公平"现象;加强对失独老人、失独家庭的关爱。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人口增长与民族区域自治、人口增长与民族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等方面,论述我国贯彻执行正确的民族政策,在各民族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既重视发展少数民族人口,又注意人口的适度增长;说明计划生育同发展民族教育一样重要,二者相辅相成,对于民族素质提高和民族繁荣都是不可缺少的。本文对蒙古族人口增长和开展计划生育的基本经验概括地作了初步介绍。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对抑制我国人口增长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本身发生的变化,我国的人口问题不再是单一的人口数量问题,呈现出了新的时代特点。文章分析了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人口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人口发展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人口问题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要坚持基本国策不动摇,继续加强和改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本文立足于人口现状和问题,面对未来人口发展远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角度出发,进行了实证性分析研究,揭示人口问题,探索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基本关系和规律,为政府实施科学决策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是革命和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共三代领导核心立足于各自时代,做出了巨大贡献.毛泽东成功地启动了中国全面实行计划生育的伟大事业,为我国大规模、卓有成效开展计划生育工作打下了基础.邓小平结合新的实际,从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和政治目标的高度,实现了对中国人口问题认识的飞越.江泽民把解决人口问题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中考察,确立了人口发展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7.
党在十六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这包括了农村人口发展目标要求.农村地区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是确保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条件之一.针对目前部分农村地区依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中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对我国农村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主要成就与基本经验作一简要概括和分析,力求为今后研究农村计划生育政策在执行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人口问题长期以来是影响中国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身为新中国的当家人,周恩来深为我国的人口过快增长所困扰。从实际国情出发,周恩来大力提倡计划生育,并最终把计划生育纳入国民经济计划中。周恩来对我国确立计划生育国策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生育水平的决定》发表之后,人口理论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引发了新时期人口理论问题的争鸣。特别是对稳定低生育水平认识之争、控制人口数量之争,异常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全面培养和提高新生人口素质,尤其是政治、文化素质,较之限制人口增长,对于满足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消除社会失业的困扰、摆脱资源短缺的危机,作用更为根本,更应是我国计划生育人口政策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关于计划生育,我们之未能得出这种结论而只是片面地在“计生”的意义上来理解和执行,乃是由于传统人口观的影响、解决资源和产量短缺研究方法的失当、劳动力严重绝对过剩对认识视野的限制。目前和局部利益对人们的束缚等问题所致。在今后人口政策实践过程中,必须把新生人口的教育和培养放在突出的位置,并通过改造、完善现行计划生育部门的结构与功能,约束社会组织、管理者和家长切实承担起对于孩子的责任,真正实现全面提高新生人口素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人口问题越来越严峻 :数量仍在增加 ,素质提高缓慢 ,结构矛盾尖锐 ,就业压力日增。以联合国人口预测结果为依据 ,对中国人口的长期变化作了系统的分析。为了保证我国人口系统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要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 ,另一方面 ,至迟在 2 0 1 0年要对中国的生育政策作出调整 ,在 2 0 2 0年对退休政策作出调整 ;大力研究和开发老年产品 ,发展老年产业 ,社会保险和个人保险结合解决养老问题 ;转变观念 ,对跨年龄段婚姻和涉外婚姻给予更多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交通与人口聚落--阳朔县人口迁移与分布的个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发展对社会变迁影响至深。广西阳朔县移民迁入的时间、分布的情况说明交通发展水平和交通路线布局对人口聚落的形成、分布有重要影响。阳朔交通发展的历史阶段性是影响人口迁移、分布和境内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交通路线的空间布局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境内聚落分布和人口分布的密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人口经济学、社会学和生态学及其伦理学综合研究方法 ,严密论证人口环境系统和人口环境容量的内在规律 ;深刻揭示人口对环境与环境对人口的双向压力 ;客观描述全球与中国人口环境非持续发展态势 ,并简析其失衡成因 ;科学预测人口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在此基础上结合国情设计出可操作性规范 :从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到思维方式、伦理观念及其政策法规全方位跃动。  相似文献   

14.
从本质上说,经济发展的竞争取决于人口素质的高低和人力资本的积累。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受到人口素质的显著影响,并通过定性分析论述了提高人口素质对劳动生产率提高、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人口红利"消退、人口素质"逆淘汰"这两类人口问题对经济发展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构造区域人口密度函数,分析了台湾地区6个主要都会区近30年的人口空间变动模式。分析结果显示,台湾中小都会区逐步取代大都会区成为吸引外来人口的新兴区域;而且,台北等大都会区城市中心人口增长已陷于停滞,并出现了郊区化现象,而中小都会区仍处于人口向都会区及其中心集聚态势。这样的人口空间变动模式主要与城市的集聚经济及大城市的规模不经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经过30多年计划生育国策的大力推行,我国人口的生育水平、年龄构成、职业构成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人口学视角审视我国人口自身变化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影响,可以看到我国生育水平的下降、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给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7.
教育人口是指受过教育的人口总称。教育人口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它的研究是跨学科的。教育人口学的研究,目前仍处于初创阶段,研究内容仍以"教育与人口的关系研究"为主。无论作为领域或学科,教育人口研究对知识增进与问题解决兼具价值。教育人口研究需由跨学科形态走向学科形态,并不断深化和拓展教育人口学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18.
人口的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制约,同时它又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我国目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的急剧膨胀与人口老化,给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出现了一系列的人口问题.解决人口问题的关键是实施人口的可持续发展,即人口的发展不仅要同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而且要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相似文献   

19.
从大人口观念这个高度来研究人口与发展的战略问题,分析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机遇及收益,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有利于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人口迁移是环境、文化、经济、社会、政治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人类行为。[1] 人口迁移产生了政治效应、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2 ] 在这些效应中包含人口素质的变化 ,即本文提出的“人口素质效应”概念 ,并在此基础上 ,分析西部大开发所带来的人口迁移及其素质效应的必然性 ,总结了人口素质的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 ,提出应充分认识西部大开发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人口素质效应 ,以便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