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小金 《考试周刊》2014,(61):140-141
<正>《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适应当今知识经济的需要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那么初中物理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保证创新教学实施的重要条件。陶行知先生指出:"创造力量最能发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我国教育正面临着重大改革,能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具备现代科学文化素养,将成为衡量教育成败的重要标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在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题的新形势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当今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在中职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4.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创新意识对于完成创造性活动,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因此,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指出:"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  相似文献   

5.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和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的"创新教育"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时代对数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现就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指出:"教师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人才培育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思维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做到: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形成独立思考、主动提问的能力;利用解决问题的时机,展示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充分利用物理实验的功能,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和团结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8.
<正>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指出:"信息技术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空前地提高了人们学习的兴趣、效率和能动性。"强调"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学科的学习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一、"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 "创新",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创造新事物(产品)"或"开辟新天地(境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人们一般把"创新"与"创造"等同使用.而所谓"创新教育"就是:依据社会对人发展的要求,有目的地培养青少年学生创新精神、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的教育.简言之,创新教育是旨在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 创新教育的归宿是创新人才.一般认为,创新人才应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音乐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全 《华章》2009,(15)
江泽民总书记曾指出:当今世界"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人才的培养依靠创新教育,但是长久以来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严重地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被动地在课堂中接受"应答式"的训练,导致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主动精神被压抑,也就无形中削弱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在物理实验平台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原则和途径.指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自身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不断的创新;需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创新:更需要在教育体制上鼓励学生创新.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注意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物理教学中要求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重视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3.
梁节瑞 《考试周刊》2013,(38):153-154
目前传统教学中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仍妨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改革实验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结合基础教育及物理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指出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结合创新教育论述了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渐进措施及创新教育环境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石维国 《考试周刊》2013,(30):123-124
<正>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教育着力培养的最可贵的思维品质。培养创新意识的基础和前提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面对世界技术革命的挑战,教育者要敢于改变常规的教育模式,积极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把学生培养成"能够从大脑中输出所需要的各种新信息,创造出大量新知识"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是摆在每一位思想政治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认为,思想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奈斯比特指出:"处于伟大的变革时代,我们需要创造力和创造精神。"这告诉人们:只有在强烈的创新精神引导下,人们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释放创新激情,进行创新活动。日本学者木村久一说:"天  相似文献   

15.
一、创新教育观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人类的创造性思维是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推动下,把大脑中已有的信息与身边事物相联系,产生新思想或新发现的一种思维活动。创新意识是创新精神的萌动期,也是创新的开始。在教学中要想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学生,首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即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传统教育为创新教育。在实施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1.教师应向学生讲明,当前我们所处的是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是本世纪的主导经济,而知识经济的显著特征就是创新。也就是说知识经济就是创新经济,创新经济需要的是创造型的人才。2.教师在教学中应…  相似文献   

16.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做好创新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初中物理是一门探索性和趣味性非常强的学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创新教育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必然选择.本文将以沪科版实例来详细探讨初中物理课堂创新教学.  相似文献   

17.
正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此可见创新的重要性。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人们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了,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改的核心也是关键。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在激发学生思维的同时,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下面,笔者根据多年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践,谈谈创新教学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徐载胜 《考试周刊》2013,(13):110-111
引言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普遍认识到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指出,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德育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因而"知情意行"大多被人们看作是一个德育概念.知,即道德意识,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的理解和看法,包括人们通过认识形成的各种道德观.情,即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意,即道德意志,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行,即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道德认识或道德情感支配下采取的行动.笔者认为"知情意行"不仅仅是一个德育  相似文献   

20.
正学贵有疑!有疑才能创新!科学发展中,这两条可以说是基本定律.高中物理教学中,如果能够有效渗透科学质疑和创新素养的教育,可以让物理教学更加接近物理发展的本质,可以更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与创新精神.基于这样的考虑,笔者进行了"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科学质疑和创新素养教育"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一、问题的提出物理学习本来应当具有质疑和创新的基因的,但笔者发现现在的学生进入高中学习之后,在物理课堂上表现出来的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