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总复习,教科书第80~81页及练习十六。【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和复习,学生对数的整除的有关概念掌握得更加系统、牢固。2.进一步弄清各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3.通过整理和复习,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教学重点】通过对主要概念进行整理和复习,深化理解,形成知识网络。【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教学过程】一、回忆旧知,引出课题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数的整除”这一章内容。在老师板书课题的同时,请大家首先回忆“数的整除”这一章中包括哪些知识点。(学生回忆,教师板书。)师:这些知识只是暂…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总复习《量的计量》【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清常用的计量单位及其进率,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建构起知识网络,并能熟练进行名数的改写。2.能力目标:通过个体与小组合作两个层次的知识框架整理,加强学习的系统性,提高学生之  相似文献   

3.
【课前思考】 为什么把复习课叫做“整理与复习”?整理与复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我带着疑问.拜访了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之一——孙晓天教授,他用非常形象、生动的语言解读了“整理与复习”。孙教授说:“整理与复习,就是把学过的知识再‘咂摸’一下。找一找知识之间的联系,再解决点实际问题,但主要目的就是夯实基础、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材第十一册第22页第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培养其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的能力。2.通过整理复习,进一步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分数乘法,并能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树立简算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归纳整理的能力。【重、难点】知识的梳理既是学习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设计理念】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相互评价等,调动学生的积极自主性,让学生自主参与整理知识的全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形成良好的认知…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第十册第十单元。【教学过程】一、纵向整理,横向沟通1.学生自主整理本单元知识。师:在"圆"这个单元中,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生:有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和组合图形的面积等。师:能不能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回顾和反思,并且把相关的内容整理一下呢?可以用文字、表格、画图来进行说明。(学生自主分小组整理)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122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弄清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来龙去脉,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系统,进一步体会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能根据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10000以内的数,了解了数的组成,学习了数数、10000以内数的读写、会比较它们的大小,以及求近似数的基础上,对本单元知识的一次回顾与整理。学好这节课,将为学生以后学习比万更大的数作知识准备和学法迁移。【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万以内数的读写、数的组成、大小比较以及求近似数知识。2.通过整理,使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条理化和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总复习《量的计量》。【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在复习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成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整理知识框架,提高学习的系统性,加强生与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3.知识目标: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牢固掌握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熟练进行名数的改写。【教学重点】1.学生小组整理计量单位和进率。2.熟练进行名数的改写。【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头脑中…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3~84页。【教学目标】1.自主经历整理乘法口诀表的过程,通过观察发现乘法口诀之间的简单规律,能利用乘法口诀之间的简单规律熟记乘法口诀。2.在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数学游戏中积极主动地运用乘法口诀,获得成功解决问题的经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正>常见的复习课中,整理环节一般由教师主导,以师生一问一答"挤牙膏"的方式逐一梳理各个知识点。然后,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板书或课件呈现,逐步将知识间的联系整理出来。这样的整理,看似学生在做,其实是教师越俎代庖。知识之间的联系与网络结构,看似十分清楚,却往往是教师"清楚"学生"糊涂"。因为对学生而言,他们其实没有经历主动建构知识网络的过程,整理的结果是教师简单地告知给他们的。【我的思考】整理已学知识,谁来整理?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回忆整理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熟练地应用公式解决问题。2.探索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学习整理知识、领会学习方法。3援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及"转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117~118页“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体积(容积)及其计量单位的意义;进一步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能合理、正确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浙教版小学数学五年制第六册第二单元。教学目标】1 通过复习 ,使学生把“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的有关知识系统化 ,条理化。2 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 ,使学生学会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理清知识脉络、进行分析归纳、有序整理的方法 ,提高学习能力。教学重点 :整理完善知识结构 ,构建形成知识网络。教学难点 :小组成员自己整理知识。课前准备 :课件研究课题 :“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出示题组 :(1)小明从家里步行到学校500米用了12分钟 ,平均每分钟走几米?(2)运动鞋每双88元 ,…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1.整理表内除法,使学生在从无序到有序的整理过程中,发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巩固学生利用口诀求商的能力,培养学生养成回顾与反思的学习习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第51页的“回顾与整理”,第51~53页的第1~9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对“认识分数”单元有关知识的回顾和整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假分数的含义,以及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教材分析】在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电场力做功、电势能、电势的概念以及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之间的关系,在短时间内连续学习新知识和新理论对于学生知识需要一次归类和整理,而电势差的教学能够很好地起着这样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本节课设计成一节带有复习色彩的新课教学,在知识的接受上给学生一次缓冲的空间,在能力的提升上给学生一次归纳整理的引领,同时对于后面学习电势差与场强关系的学习也起着衔接作用。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的概念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能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能灵活运用。2.在学生对这些形体认识和理解的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第92~93页第9~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掌握连加、连减以及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内容】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战争风云下的苦难》P48-5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战争带给人类的深重灾难。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搜索、整理资料,探究性地解决问题。3.情感目标:激发热爱和平的情感。【教学重点】认识战争带给人类的深重灾难。【教学难点】让儿童感悟战争带来的灾难,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搜集、整理资料、解决问题。【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预习,搜集相关资料。  相似文献   

20.
整理和复习是小学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六年的小学数学每个单元学习之后,老师都会指导学生进行整理和复习.以温故而知新,查漏补缺,更加全面了解知识,掌握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完善知识结构,小学数学总复习也要注重整理和复习,以更加清楚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从而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的数学学习能力,丰富学习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