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霍姆林斯基曾在他的《给教师的建议》中讲了这样一件事: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由于课讲得实在精彩,迷住了听者,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课后,一位教师请教这位老教师,“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老教师回答:“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身的时间来备课的。”  相似文献   

2.
“读书”行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时间都从哪里来》一文中,讲述了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的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这位老师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者入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课后,听课的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了自己  相似文献   

3.
李昭平 《宁夏教育》2004,(7):119-119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讲过这样一个例子:很多同志去听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老师的公开课并准备在课堂上写点记录,以便课后提些意见。可是上课时他们听得人了迷,竞连作记录也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仿佛自己也变成了学生。课后有人请教这位名师这节课准备了  相似文献   

4.
苏霍姆林斯基曾在他的《给教师的建议》中讲了这样一件事: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由于课讲得实在精彩,迷住了听者,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课后,一位教师请教这位老教师,“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老教师回答:“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身的时间来备课的。” 故事中历史教师精湛、高超的课堂教学技艺令人折服,震撼人心。它源自于五个字:用一生备课。  相似文献   

5.
一位有着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听课的教师们本来打算在课堂进行中间写一点记录,以便课后提些意见。可是他们听得入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课吸引住了。课后,一位老师问“: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那位历史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这一段话启开了一个窗口,使人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作为一名教师,都应该用终生去备每一节课。怎样才叫用终生去备课?苏霍姆林…  相似文献   

6.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讲过这样一个例子:很多同志去听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老师的公开课并准备在课堂上写点记录,以便课后提些意见。可是上课时他们听得入了迷,竟连作记录也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仿佛自己也变成了学生。课后有人请教这位名师这节课准备了多久,这位年过半百的长者慨然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只用了15分钟。”回答意味深长,使人窥见了教育艺术的一些奥秘。现代教学表明,一名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七八年之后,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基本…  相似文献   

7.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记叙了这样一件值得我们玩味的事:一位历史教师上了一堂观摩课.原来听课者打算在听课过程中做些笔记,以便课后提意见,但他们都忘记了做笔记,他们和学生一样,屏息坐着听得入了迷.课后一位邻校的教师说:“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备这堂课?”这位教师回答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也可以说是课前的准备,则仅花了约十五分钟”.这是很中肯綮的经验之谈,给我们揭示了教师备好课的奥秘:处理好终生的一辈子备课和十五分钟的一阵子备课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8.
李昭平 《师道》2005,(3):44-44
前苏联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讲过这样一个例子;很多同志去听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历史老师的公开课,并准备在课堂上写点记录,以便课后提些意见。可是上课时他们听得入了迷,竞连做记录也忘记了。他们坐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仿佛自己也变成了学生。课后有人请教这位名师这节课准备了多久,这位年过半百的长感慨地说:  相似文献   

9.
<正>苏霍姆林斯基曾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讲了这样一件事: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由于课讲得实在精彩,听课的教师陶醉其中,竟然忘记了记录。课后,一位教师请教这位老教师:"你花了多少时间  相似文献   

10.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记叙了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一节公开课的情景:听课的人们“听得人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小时吧?’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身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十五分钟。”’① 的确,一位优秀的历史教师不仅必须具备扎实的…  相似文献   

11.
一位有30年教龄的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上得非常出色,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课后,一位听课教师问道: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了自己的学生了。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小时吧?那位老教师微微一笑,回答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我上的每一  相似文献   

12.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案例: 一个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上得非常出色,以至于听课教师都听得入了迷。课后,一位教师问:“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  相似文献   

13.
这段时间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到了这样一个例子: 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区培训班的学员、区教育局视导员都来听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和视导员本来打算在课堂进行中间写点记录,以便课后提些意见的,可是他们听得入了迷,竞连做记录也忘记了。  相似文献   

14.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有一个为很多人所熟知的案例: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非常出色的公开课,课后,有人问他花了多长时间备这节课。那位历史教师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不过,对这个课  相似文献   

15.
一位有着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 课。听课的教师们本来打算在课堂进行中间写一点 记录,以便课后提些意见。可是他们听得入了迷,竟 连做记录也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 完全被课吸引住了。  相似文献   

16.
<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有一个为很多人所熟知的案例: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非常出色的公开课,课后,有人问他花了多长时间备这节课。那位历史教师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不过,对这个课  相似文献   

17.
在一次全市性的信息技术课教学观摩比赛中,一位老师布置给学生的课堂作业是:请你画出一幅参加学校升国旗仪式时的画。课后,评委们对这节课的设计和实施效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其中一位细心的教授却发现,在老师点评的那几个小组的作品中,学生画的“国旗”上都只有四颗星,不知为何偏偏少了一颗。再仔细观察,原来老师自己所提供的范例中竟然也只有四颗星。于是他在会上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课堂上出现如此原则性的失误能算得上是一节好课吗?教授的话引起了一番争论。但最后这节课还是被评上了一等奖。 假如你是评判长,会把这节课评为一等奖吗?  相似文献   

18.
改错题精练     
一位特级教师上完公开课后,有位年轻教师对这位特级教师说:“您的课太精彩了!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了自己的学生,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两个小时吧?”这位特级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大半生!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倾我一生来备课的。不过,对这节课内容的直接准备或现场准备,我只用了20分钟。”确实,从某种角度来讲,教师的工作除了真正的课堂教学以外,为其教学所做的一切都可以视为“备课”。所以,  相似文献   

19.
一位特级教师上完公开课后,有位年轻教师对这位特级教师说:“您的课太精彩了!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了自己的学生,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两个小时吧?”这位特级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大半生!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倾我一生来备课的。不过,对这节课内容的直接准备或现场准备,我只用了20分钟。”确实,从某种角度来讲,教师的工作除了真正的课堂教学以外,为其教学所做的一切都可以视为“备课”。所以,  相似文献   

20.
一个老师在教育随笔中记录了这样一个课堂细节: “近日,听一节二年级的语文随堂课,课上一个奇怪的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学生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有的举着张开的手掌、有的举着捏紧的拳头、有的伸出一根手指、有的伸出两根手指……什么意思?莫非教师为给听课者一个学生个个积极动脑踊跃发言的印象而玩着猫腻?”“在与教师的课后交流中,我提出了自己的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