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显然,个性化阅读是新课标所大力倡导的阅读取向.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唤醒学生阅读的个性化,发展他们的个性,让阅读成为个性张扬的舞台,让课堂成为生长个性的土壤.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摆正自己的位置。让学生通过个性化的自主学习、个性化的提问、个性化的阅读积累、个性化的思考让他们的"个性"在阅读教学中尽情彰显!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可见阅读是学生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越俎代庖。为此,我们要实施行之有效的个性化阅读教学方法,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个引导者、点拨者。倡导个性化阅读,应该把阅读活动转变成学生自主探究和体验的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激发阅读兴趣,发展学生阅读个性,使其个性光彩散发,从而构建个性化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4.
个性化阅读教学是以实现师生的个性化、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基本定位为——自主阅读,平等对话,发展个性,着力目标、方式、过程等方面实现个性化,把展现个性魅力的时空留给学生,让他们主动积极参与,实现个性发展的教学活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阅读实践."无疑,这是对学生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尊重和关爱.因此,在这种新理念的指导下,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鼓励个性化、多角度的阅读,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最优发展.  相似文献   

5.
《教育》2007,(6)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文章在营造开放个性氛围,提倡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注重个性化的质疑问难,尊重学生独特感受,尊重学生选择性学习等五个方面来让学生的个性在阅读教学中得到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6.
尽管学生的阅读是个性化行为,但只有实现学生智慧和情感的和谐共生,才能促进学生阅读个性化。如何点燃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火种",这得有赖于教师的引导和促进,依赖于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一、阅读文本,感悟文本,使个性鲜明1.把握典型问题,引导学生个性地理解文本  相似文献   

7.
阅读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首要途径和必要工具,传统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统一的要求,划一的指导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使得阅读教学缺乏灵动与生气.<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相似文献   

8.
叶志芬 《考试周刊》2013,(42):31-31,39
<正>阅读是儿童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信念、毅力、习惯、行为及个性的形成都与良好的阅读有密切的关系。个性化阅读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会使课堂更加灵动,充满活力。阅读教学的真正价值在于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充分发展。在阅读教学中,笔者以培养学生"尽早阅读"能力为主  相似文献   

9.
语文的学习,离不开阅读。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语文的学习,就是八个字,‘读读写写,写写读读’。"毫不夸张地说,阅读是伴随人一生的一种行为,所以说,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去阅读,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自己独立的阅读个性,实在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阅读的个性化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阅读取向。那么,如何将个性化阅读付之于教学实践呢?  相似文献   

10.
个性化阅读不是一种教学方法,也不是一种教学模式,而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个性化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通过阅读介质的反映.我们觉得,课堂教学,永远都是实施个性化阅读的主阵地,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自己读书,强调读出自己的感想,才能促使学生张扬个性,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阅读.叶澜教授指出,学生不仅仅是认知体,而且首先是生命体.教育要把个体精神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全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在课堂上,应该放手让学生自由化地提问、创造性地想象、个性化地表达,还学生个性的解放.  相似文献   

11.
《华章》2007,(Z2)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站在这一高度来重新审视阅读教学,笔者认为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张扬学生的个性,淡化"优等生"和"差等生"这一严格的等级概念,让参差不齐的学习个体在质疑问难中发展思维,在品评感悟中形成互动,在阅读反思和批判中锤炼个性,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化特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还有感悟和思考。”然而,在现今的阅读教学中还严重地存在着“教教材”的现象,学生的个性发展严重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3.
教学观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要采取多种手段,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个性化的阅读,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开掘学生的潜能,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使学生在富有活力的、开放性的课堂情境中,充满灵性地感悟,满怀激情地创造,放飞自己独特的个性.  相似文献   

14.
郑百苗 《陕西教育》2002,(11):35-35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自读感悟创设主动选择的条件和机会,促成他们个性化发展.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合适的学习方式.但,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的选择往往会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有音而巧妙地引导学生选择--  相似文献   

15.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没有个性的阅读,没有创造的阅读,只是一种"死读书".阅读活动不能只追求整齐划一的教学效果,忽视小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如何实现个性化阅读,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使丰富多彩的文本内容通过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绽放光彩,是新课程理念下阅读教学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个性化阅读要求教师珍视学生对文本不同的认识和感受,让阅读成为个性释放的过程,让阅读成为张扬个性的舞台,从根本上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个性化阅读呢?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在教学中,许多教师也都积极倡导个性化阅读,注重把阅读的时间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个性化阅读并不是一味简单地肯定学生的见解.笔者以为,要真正张扬个性,放飞心灵,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必须掌握一定的"规则".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合适的学习方式。但,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的选择往往会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而巧妙地引导学生选择。促进个性化阅读。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进行学习.教学模式程序化.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压抑了学生的个性。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阅读教学中要以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原则.以让学生自主实践、自主探究和自我评价为实施策略.从而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可以让人积累知识,陶冶情操,使人身心愉悦.阅读发生在阅读主体和阅读客体之间,要想实现学生真正的个性化阅读,阅读教学就必须落足在“个性化”上.所谓个性化阅读是指阅读者与阅读对象之间的信息交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一直是以教师的指导帮助为主.教师通过对文本的琐碎分析来替代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实践,用固定的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的想法,从而严重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导致了学生阅读兴趣不浓,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可见,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一定要把自主阅读文本的权利还给学生,想方设法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那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来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