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辛亥革命前,俄国利用清政府统治面临的危机,加紧策动外蒙古独立。武昌起义爆发,沙俄认为这是它“吞并中国领土而能达到其宿愿的大好时机”,增派军队侵驻库伦(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在沙俄的支持下,1911年12月1日,外蒙古宣布成立“大蒙古国”,以活佛哲布尊丹巴为“皇帝”(额真汗)。第二年11月3日,俄国与外蒙古非法签订了《俄蒙协约》,规定俄国“扶助蒙古的自治”。11月7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表示反对。  相似文献   

2.
沙俄操纵的外蒙古首次独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的外蒙古是中国的一部分。它曾于1911年首次宣布独立,中国历届政府均未予以承认。根据“中俄声明”和《中俄蒙协约》,外蒙古于1915年进入“自治”阶段。1919年,中央重新对外蒙古行使主权。外蒙古的首次独立是沙俄乘中国辛亥革命政局动荡之机,策动外蒙古封建王公分裂中国领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外蒙古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11年中国发生辛亥革命,沙俄乘机制造外蒙古独立, 并签订《俄蒙协定》。1917年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外蒙上层失去了依靠。1919年外蒙古 重新回到祖国怀抱。1924年乔巴山成立了所谓的“蒙古人民共和国”,并得到了苏联的承 认。对外蒙的“独立”中国政府从不予以承认。1945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使外 蒙古从祖国怀抱中分离出去了。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时期蒙古地区危机的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时期蒙古地区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局面,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渗透,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社会各类矛盾的交织和激化,酿成蒙古地区的动荡不安。而蒙古"新政"的举措失当,则加大了蒙古对清廷的离心力;由于蒙古的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沙俄对蒙古地区觊觎已久,其对蒙古地区脱离中国地区运动的煽动,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支持,对事态发展起了决定作用。本文分析了辛亥革命时期蒙古地区危机的原因,阐述了危机的过程,揭露了沙俄阴谋侵占我国蒙古地区的野心。  相似文献   

5.
1911年辛亥革命后外蒙古宣布“独立”,远在辛亥革命前外蒙古王公便召开秘密会议谋求独立,并派出代表团赴俄国寻求支持.该代表团中的杭达多尔济、车林奇密特和海山对于推动外蒙古“独立”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笔者拟利用中俄外交档案等史料,对该代表团的核心人员,代表团赴俄国请求给予独立支持以及俄国相应的外交决策过程作一梳理,并就外蒙古王公和俄国在“独立”中的作用做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沙俄借中国发生辛亥革命之机,策动“蒙古独立”,进一步扩大势力范围。在内蒙古,很早就投靠沙俄的科尔沁右翼前旗王爷乌泰,在沙俄的支持下,响应外蒙古“独立”,发动武装叛乱。他无视中国政府的警告,一方面发布“东蒙古独立宣言”,一方面进攻邻近地区,遭到中国军队的痛击,逃往外蒙古。后又随外蒙古军队进犯内蒙古,也被击败出逃。在“独立”无望、走投无路情况下,乌泰只有向中国政府投降。历史证明,违背各民族利益的分裂活动必然失败。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照会     
经常从媒体中看到,我国外交部会就某些重大事情或重大问题“照会”某国使馆。那么“照会”怎么理解呢?照会是外交文书中最常用的形式。照会分为正式照会和普通照会两种。正式照会是外交通信中最正式的形式,一般用于处理重要事务或履行重要的外交礼节。正式照会用第一人称书写,用于外长之间,外长与大使之间以及大使之间的通信。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之间也可使用正式照会,但不常用。正式照会的正本必须使用由发文人亲自签字。如今在外交通信中必须使用正式照会的时候不多,而每当使用必有其重要性。普通照会同正式照会的最大区别在于普通照会是…  相似文献   

8.
“隆庆和议”的第一手史料最重要的就是直接参与处理该事的明臣和蒙古首领留下的著述。明朝方面有张居正、高拱、王崇古和方逢时等,蒙古方面以俺答为代表。本文对有关史料作了较为全面的清理、统计。并扼要揭示其内容。  相似文献   

9.
康熙皇帝执政期间,北部边疆很不太平。沙俄殖民主义势力不断东侵,蚕食中国领土,严重威胁着中国北部边疆的安宁;厄鲁特蒙古之一部噶尔丹乘机勾结沙俄发动叛乱,企图称霸全蒙古。面对这种形势,为加强蒙古各部与中央政权的联系,以巩固国家统一,遏制沙俄进一步东侵和噶尔丹的叛乱活动,康熙皇帝在蒙古地区采取了推行盟旗制度,树立黄教中心,发展农牧业生产,实行满蒙通婚,建设驿站,木兰秋犭尔,兴建避暑山庄等一系列有效的、逐步把蒙古各部建成戍守祖国边疆坚强长城的政治、经济、军事措施。其中,木兰秋犭尔和兴建避暑山庄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木兰本为…  相似文献   

10.
《奉使录》是研究"土木之变"前后明代与蒙古关系的重要史料。明代李实曾两次出使瓦剌,回来后将自己的经历写成《奉使录》,描述自己的出使过程。但由于书中涉及很多英宗皇帝在外时的言行,故被限制传播。关于该书的书名说法各异,并且明代两个主要版本之间内容亦有差异,通过对比,可以了解到各版本的优劣。《奉使录》不仅详细记述了当时朝廷遣使迎接英宗回国的历史过程,且记载了作者在蒙古地区的大量见闻,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1.
围绕外蒙"独立"之中俄交涉经历了中俄北京谈判和中俄蒙三方恰克图会议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谈判双方签署了《中俄声明文件》、互换了《声明另件》。根据《中俄声明文件》及《另件》,沙俄获得了操纵外蒙全部政治、经济的条约根据;中国虽然争得外蒙是中国领土之一部分的虚名,然而,被剥夺了在自己领土——外蒙的几乎一切权利。  相似文献   

12.
1917—1919年是外蒙古地区处于政治风云变幻的时期,内外交困的外蒙古欲放弃"自治",民国政府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开始派官员赴外蒙与外蒙自治政府协商谈判,经过不懈的努力外蒙古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而在外蒙撤治一事上不得不提到的两个人就是陈毅和徐树铮,关于外蒙撤治上他们既有分歧也有共识,但无论如何他们都在外蒙撤治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绍曾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人物,是具有广泛影响的爱国将领和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时期,张绍曾率先响应孙中山先生号召,发动了“滦州兵谏”和“滦州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辛亥革命后,沙俄企图唆使外蒙独立,招降内蒙各盟旗。为平息叛乱,1912年张绍曾被任命为绥远将军,并主持召开西盟会议,揭露沙俄的侵略行径,利用群人智慧,平等对待蒙古王公,宣传五族共和的思想,团结西盟军民,为维护国家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民初国会对中俄协约的审议,是中国人运用议会民主制度决定重大外交问题的初次尝试。研究这段历史。对于加深议会民主制的理解很有帮助。以往外交史著作大都误以为中国参议院否决协约是在俄国废弃协约之前,而实际上参议院是在得知俄国单方面毁约的情况下才事后否决的,或者说是俄方而非中方导致谈判破裂。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后,地处亚洲腹地中俄“夹缝”中的蒙古国摆脱了苏联长达近70多年的控制,其独特而重要的地缘政治经济价值日益凸显,成为世界各大国和地区力量博弈的焦点之一。蒙古特殊的地理位置及与中俄特殊的历史关系使其对外关系调整必须首先考虑中国和俄罗斯的战略利益,与此同时,蒙古为了平衡中俄所带来的“压力”又积极地发展与“第三邻国”关系,美日及一些西方大国出于不同的战略目的接踵来到这片觊觎已久的土地上。蒙古国这种复杂的地缘政治变化为中国北部战略安全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与挑战,如何变挑战为机遇即成为中国对蒙政策的优先目标。  相似文献   

16.
四次日俄协约的形成及对东北亚国际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日俄两国在日俄战争后,迅速走上缓和协调的道路,先后缔结四次协约,形成了在中国东北、内外蒙、朝鲜半岛划分势力范围的局面。日俄协约体系对东北亚国际关系产生深远影响,加快了朝鲜亡国的进程,使外蒙古事实上从中国分离。日俄共同瓜分中国东北的举动,阻碍了美国对东北亚的资本扩张和势力介入,加剧了日美之间的矛盾,使东北亚国际关系更加复杂化。最后以日本在二战中彻底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7.
中国商人至外蒙进行旅蒙贸易始于清康熙年间,并取得巨大发展。但是,民国时期,随着外蒙古独立等政治事件影响以及外蒙在政治上采取亲俄(苏)政策,对中国内地与外蒙贸易带来较大冲击,并逐渐走向衰败,至1932年后几乎完全断绝,这也标志着中国内地与外蒙的旅蒙贸易的终结。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历代自然灾害史料》及其《续辑》震灾部分从历史资料的角度反映了内蒙古西部地区历史地震的特点。但史料出处准确性不足,选录未严格按历史方法进行。研究内蒙古西部地区历史地震要注重基础性研究,建立数据库,加强多学科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9.
蒙古学作为国际显学之一,一直备受海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在世界蒙古学领域,除了中国、蒙古国两国学界已经取得了骄人业绩外,欧洲、日本、俄罗斯、美国在蒙古学领域中的研究成果也格外引人关注,并形成了独特的学术风格。从学术史的角度回顾与总结海外蒙古学的形成与发展,可以清楚地了解我国蒙古学的由来和发展现状,深刻认识蒙古的历史与文化曾经对我国与东亚社会、欧亚大陆与世界的国际关系和格局的巨大影响;同时,展开我国的国际化和现代化的视角,重新认知古代的蒙古历史与当代的蒙古文化的意义所在。基于此,文章尽可能地收集了欧洲、日本、美国、俄罗斯、韩国等国家的蒙古学研究机构、成果和主要代表人物,并以综述的形式梳理、编辑了海外蒙古学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的张家口是商业重道——张库大道的起点和对蒙俄的贸易物资集散地。清末特殊历史条件下张家口的局部开放。给张家口的商业带来空前繁荣,也促成了张家口市的迅速崛起。京张铁路的修筑不但给张家口带来了近代文明之光。还使张家口的城市空间由桥西扩展到桥东。由于对外国市场的依附性太强。中俄断交后张家口的商业趋向衰败,城市空间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张家口近代城市空间的演变与其商业兴衰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