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虹 《上海教育》2006,(5B):30-31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曾对我国400位杰出青年作过调查,结果发现,这些青年从小合作意识就比较强,他们善于与他人相处,具有对他人的关心、理解和谦让的内在品质,这些品质奠定了他们的乐于交往的心理取向和合作精神的基础,为日后的成功准备了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些专家认为,合作能力比竞争能力更为重要。因此,培养与人相处合作的团队协作精神是21世纪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和任务。[编按]  相似文献   

2.
成作明 《甘肃教育》2013,(21):26-26
团队合作精神是指一种团结一致、互帮互助,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坚毅奋斗到底的精神。现在的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常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生活在学校这样的集体环境中时,经常表现出不能与他人和谐相处、遇事斤斤计较、相互推卸责任、不能欣赏他人优点等现象。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呢?  相似文献   

3.
吴金珊 《山东教育》2012,(27):23-24
现在的幼儿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很难给他们提供一个与同伴沟通合作的成长环境,孩子很容易形成自我中心,进入幼儿园这个团队中,与他人相处、游戏和生活就有着很大的困难。所以,作为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多年的我,更加认识到培养幼儿团队合作精神对幼儿今后人生发展的重要性。我从实践中总结出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引导孩子认识团队合作的必要性通过阅读童话故事《蚂蚁搬  相似文献   

4.
【现状】当前,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缺少同等地位的合作伙伴,缺少合作性活动,不易理解他人。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对小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当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不会与他人相处、不会合作,很难融入社会。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缺少与同龄人相处的机会,也缺少和同龄人分享协作的经验。新课标倡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那么,如何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会他们学会分享呢?现在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一、选择恰当的游戏,在"玩"中开展合作学习高尔基曾经说:"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低年级的学生  相似文献   

6.
未来社会,既要有竞争,又要有合作,任何创造发明都离不开群体合作.而我国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生活中缺少与他人相处和合作的机会,缺乏合作精神,容易形成自私自利、唯我独尊、心胸狭窄、缺乏爱心、缺乏集体荣誉感的性格,不利于形成友好合作的品质.这样的人才怎能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呢?因此,培养个人对集体的责任感和互相协作的精神是我们教育的目标之一.教学中实施竞争与合作相结合,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我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合作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物理课程要“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促进他们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使他们具有团队精神”。通过对物理教学中的合作交流情况进行了个案访谈,在此基础上对物理学科如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社会日益开放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工作和任务需要群体合作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如何避免个体心灵的锢蔽和狭隘,从而与他人更真诚地合作、更和睦地相处,不仅是现代化生产的必然要求,也是世界整体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的研究,结果显示:“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的互助协作精神,充分发挥所有学生的潜在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与他人平等相处的社交能力、创新精神;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也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爱同学,善合作”的课题研究,旨在从情感领域入手,研究儿童之间友谊的建立,让孩子从小在与伙伴的相处中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团结互助,真诚合作。使他们能视校园为家园,在与同龄人的交往合作中,得到更多的理解、友爱和激励。  相似文献   

11.
家长除了供养自己的孩子,关注孩子的学习态度及习惯,更应该教导他们,教他们坚守正直的品质,尊重他人,让他们成长为有责任感、有爱心的成年人。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点点滴滴的关注、正确的引导、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些更应该是学校和家长共同思考、互力合作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善于与他人交流是人的基本品质之一。  相似文献   

13.
<正>开展感恩教育,目的是让学生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去想他人之所想,学会体会他人的内心世界和内心的情感。使他们懂得体谅他人,关心他人,甚至帮助他人,进而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要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让他们懂得,感恩父母,要孝敬父母;感恩祖国,要报效祖国;感恩自然,要学会和大自然和谐相处;感恩社会,要有为社会无私奉献的品质。在实施感恩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重人格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实践研究,结果显示:“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的互助协作精神,充分发挥所有学生的潜在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与他人平等相处的社交能力、创新精神;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也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刘越  朱方 《幼儿教育》2002,(2):33-33
合作精神涵盖着一个人对己、对事、对人的自制力,与人热诚相处的能力以及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他人的能力。在家庭生活中,亲子之间的关系是孩子能否较好地形成合作精神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通过亲子关系来促进孩子合作精神的形成呢? 1.注重积极的情感交流其实,孩子从出生以后就能进行情感交流,尽管孩子很小,难以听懂父母在说什么,但是父母的情绪体验会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是一个相互合作的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决定:这个时代的每一项发明创造几乎不可能由一个人独立完成,而是与他人合作的结果.就目前现状来看,受城市家庭生活模式的限制,加上独生子女长期所形成的孤傲,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会与他人相处与合作,或者很难与他人相处与合作.我们要培养这个时代的创新型人才,在课堂教学和其他教学环节中必须渗透合作式学习的理念,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式学习,这也是21世纪对课堂教学的呼唤!  相似文献   

17.
箍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总结出了合作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技术,培养学生互助协作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培养学生与他人平等相处的社会能力,创新精神和激发学生的自觉积极性。同时通过实验法得出结果:合作教学法与传统的常规教学相比,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运用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整个研究进行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中要求孩子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未来社会在强调个性张扬自我表现的同时,更注重团队合作及与人相处的能力。分享活动有益于孩子的情感健康发展,对他们良好品质的形成、社会性的发展起着强有力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实施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让学生在自主和合作学习中获得发展,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合作精神,使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拥有与他人合作中完成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实施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让学生在自主和合作学习中获得发展,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合作精神,使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拥有与他人合作中完成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