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9 毫秒
1.
左联作家赵平复 ,笔名之一曰“柔石”。赵帝江在《柔石传略》(见《中国现代作家传略》 ,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第 5 33页 )中说 ,柔石故乡在浙江宁海县城之西的方孝孺先生祠堂之前。那时 ,祠前有座桥 ,称“金桥柔石” ,笔名柔石即源于此。余览此 ,谓“金桥”可解而“柔石”难谕。桥为金则善 ,石而柔 ,复何可取 ?赵平复与林淡秋先生合译的《丹麦短篇小说集》 ,在他殁后的一九三七年出版 ,林署名淡秋 ,他署名金桥。这是笔名源于“金桥柔石”的一证。但“柔石”究属何意 ,久思而不得。因治先秦文学 ,于检阅《说文解字》之际 ,忽见《厂部字》下…  相似文献   

2.
本根据杜贵晨先生的“三复情节”理论,列举了《聊斋志异》中运用“三复情节”的诸多例子,分析了它在作品中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并指出了《聊斋志异》暗用这一理论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3.
鲁迅对柔石的怀念、关爱、扶持;编写全面、准确的柔石年谱,有重要意义;柔石研究要摆脱左的束缚,使之更具有科学性和时代的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4.
《史记》中的《鸿门宴》是司马迁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多年来,人们对这篇课文的分析仅仅停留在波澜曲折的情节结构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上,而对他们取胜的关键却分析很少。  相似文献   

5.
笔者将以现代文学作品许杰的《赌徒吉顺》和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为例,试图从作品男性的生存困境探究“典妻”习俗下“丈夫”的人性意识。  相似文献   

6.
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抄录了柔石的狱中书信,信的署名不是柔石,也不是赵平福或赵平复,而是“赵少雄”。“赵少雄”是谁?课文没有注解。其实,“赵少雄”就是柔石,准确地说,是柔石此时的化名。陆方在《上海英烈传》第二卷里详细地讲述了这样一个细节:“1931年1月17日下午,柔石来到汉口路东方旅社31号房间,出席党内一部分同志反对王明的秘密集会。不幸,他和林育南,以及‘左联’作家胡也频、殷夫、冯铿等与会同志遭到租界巡捕房逮捕。被捕时,柔石化名赵少雄,声称是北新书局的编辑,他被巡捕押着去北新书局对证。”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  相似文献   

7.
毕爱芳 《语文知识》2003,(12):26-27
鲁迅先生在《柔石小传》的最后写道:“柔石有子二人,女一人,皆幼。”这是最平淡也最沉重的一句话。我知道:漫长的是历史,短暂的是柔石年轻的生命。  相似文献   

8.
关耳 《教育艺术》2006,(12):34-35
美国影片《蒙娜丽莎的微笑》情节并不曲折复杂,但却真实可信,给人以深深的启迪。  相似文献   

9.
柔石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像鲁迅那样,柔石也十分关注知识分子的命运,在其小说中塑造了众多知识分子形象。综观柔石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大致可分为守旧型、流氓型、愤世型和有为型四类。守旧型属于封建的旧知识分子,其他三类都属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0.
柔石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极具才华的青年作家。他成功地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典型,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人物画廊。柔石从创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塑造人物时特别注重典型情节的描写、典型环境的选取和典型性格的刻画。情节和环境充分典型化,对人物性格的发展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提供了人物得以表现自己性格的各种有利的机会,从而更好地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1.
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林语堂大力提倡"幽默"与"小品",希望以西方文学之长补中国文学之短,却陷入"左右夹击"的困难境地,可谓"生不逢时"。然而,对于当时的美国和西方来说,林的英文水平、文化功底、幽默笔调和东方式的"闲适"哲学却又"适逢其时",英文作品在西方广受欢迎,影响颇大。这段历史对今天的文化建设启发良多。  相似文献   

12.
艾青在"归来"后的诗歌中表现出了较鲜明的寻找个体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过程,而且在对个体精神创伤的沉思和人生价值的寻找中表现出一种乐观的心态,这是向20世纪三四十年代寻找光明、向往黎明的艾青的"回归"。从写个体的受难与精神创伤来说,"回归"本身同当代文学建立了一种正常的文学秩序。  相似文献   

13.
对郑振锋二、三十年代的古代文学研究指导思想与方法上的不同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从中可以看出郑振锋两个不同阶段研究古代文学方法的改进与提高。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这位学者治学道路,也有助于我们今天古代文学研究方法的改变与提高。  相似文献   

14.
亭子间文化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带有边缘性、激进性和波希米亚气质的青年亚文化.鲁迅认同左翼青年的基本文化精神而成为亭子间文化人的"浪子之王",却又因其"权威"地位而不能摆脱被"浪子"们反抗的命运.  相似文献   

15.
曾今可是20世纪海派作家中较有特色的一位,对他的研究历来鲜见。他的小说创作真实叙写二三十年代都市社会中、下层市民的灰色生活,展示了现代男女种种情爱心理。他小说曲折的情节,新颖的叙事,生动的细节,讽刺的手法,淡雅的语言,构成了其轻灵雅致的风格。本试图对他小说创作中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色加以分析,并将作家的创作置于学史的轨迹中予以研究。  相似文献   

16.
As the foremost novelist of the American Depression of the 1930s,John Steinbeck explored hard into the social problems of his time and tried to represent them into his works.It is no wonder his works are mostly carded realism- this literary mode of writing that gives the impression of recording and sometimes reflecting faithfully the actual life of the 1930s.  相似文献   

17.
《论语》半月刊的常与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半月刊是论语派的主要阵地,在20世纪30年代备受瞩目。其办刊规律主要表现在“常”与“变”两个方面。“常”是指它有着自身一以贯之的精神;“变”是指在不同的编辑手中,它又有着不同的精神。办刊者提倡中间道路,提倡幽默,但随着编辑和时代的变化,《论语》半月刊有时消极,有时积极。正是由于这些“常”与“变”使得《论语》半月刊风行一时。  相似文献   

18.
蒋希曾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始终以中国革命事业和美国华人走向革命为文学创作题材的第一个华裔左翼作家。他与关国左翼文化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的作品尽管只有一本诗集《中国革命诗》,三部小说:《中国红》《金拜》《出番记》;以及一部三幕剧《死光》,但他的创作成就却得到当时美国进步文艺界,诸如著名作家辛克莱、德莱塞等人的高度评价,他的革命活动也得到美国人民和一些重要人士的广泛同情和支持。这位曾沟通了中美两国劳苦大众的心声,促进了两国进步文化交流的第一位美华左翼作家,将永远名垂中美文化交流的史册。  相似文献   

19.
李则纲的《史学通论》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史学理论研究高潮中出版的一本史学理论研究著作,新史学和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在该作中都有所体现。在上个世纪30年代两种史学形态并存的时代背景下,李则纲“纂述群言”,在一定程度上为两种史学的学术谱系整合做出了贡献,也总结了不少历史研究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20.
1930年代的中国左翼文学运动是由带着自己的独特经验和思想接近马克思主义的鲁迅与在马克思主义的组织、思想和文学观念中成长的党员知识分子共同展开的.从二者之间的联合与矛盾看左联时期鲁迅的思想文化形态,则可概括为:阶级理论视野和文化启蒙立场并行,“真的知识阶级”和无产阶级大众二元平等,“个人的无治主义”和左翼阵营意识的消长共存.与左联党团领导人的新旧对立、非此即彼的典型思维相比,鲁迅的思想呈地质层般的“多层累”形态,是一种非政治实践的批判性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