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刊讯(记者 杨嘉)闲逛书店,发现如今架上的新书不乏印制精美之作,但随手翻开几本,却发现有一半新书,尤其是文艺类新书的版权页上,印数不知不觉地消失了.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 (记 者 安 琪) 最近几年,国内的图书市场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引进版图书数量迅速提升,但最近一段时间,在图书市场发现了部分虚假图书,严重影响了图书秩序。这些虚假图书主要是假冒外国引进版图书,题材包括经营管理、励志及心理自助等类,个别图书还成了畅销书。虽然目前这股歪风还只是一股小浊流,但这股伪书出版之风如果得不到及时地遏止将危害无穷。它不仅会侵害读者的权益,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还会在国际上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最终严重损坏中国出版界的诚信形象。出版者肩负着为广大群众提供健康精神食粮的神圣职责,图书市场伪书现象…  相似文献   

3.
《出版经济》2005,(3):21
新闻出版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先进文化的建设者和传播者,也是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和实现者.新闻出版业的根本任务是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相似文献   

4.
杨嘉 《出版参考》2007,(9S):19-19
闲逛书店,发现如今架上的新书不乏印制精美之作,但随手翻开几本,却发现有一半新书,尤其是文艺类新书的版权页上,印数不知不觉地消失了。于是记者特地在书店抽查图书50本,标有印数的图书只有27本,占抽查图书的一半。但反观如今出版社新书做宣传时,动辄就称“首印几万册”。某网站在介绍一本小说时的标语一“本书首印破百万册,创建国以来华语文坛新高”就曾引起轩然大波。一面是图书印数的集体消失,一面却又是出版社“首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豪言壮语,读者以及作者究竟该相信谁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论虚假广告     
一、我国广告业的现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广告业有了迅速恢复和发展.广告营业额年平均增长率达40%以上.  相似文献   

6.
《青年记者》2005,(7):72-73
新闻出版总署发出《关于停止销售19种含有虚假信息图书的通知》,被首批公布的这19种图书是: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的《永续基业》、《微笑管理》、《“CEO”的七宗罪》、《要金钱,还是要生活?》、《大话管理100年》、《最伟大的管理思想》;国际化出版公司出版的《强怎样诞生》、《执行力Ⅱ、(完全行动手册)》、《执行力Ⅲ、(人员流程)》《执行力Ⅲ、(战略流程)》、  相似文献   

7.
网络广告是一个新兴的领域,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产物.但虚假网络广告降低了人们对于网络广告的可信度,不但给网民带来网络使用的不便,极大损害了广大网络的合法权益.网络广告的责任也划分不清楚,给广大网民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与此同时,虚假网络广告扰乱了正常的广告竞争和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8.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虚假新闻对社会有着极大的危害.一是误导舆论,危害社会.新闻报道具有舆论引导的社会功能,容易造成思想行为方面的误导,有碍整个社会的常态发展.更为严重的是,虚假新闻轻则对社会公众形成误导,引发公众思想的混乱,重则可能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甚至引发社会动乱.  相似文献   

9.
为了制止虚假图书 ,提倡诚信原则 ,多出精品 ,我们向全国出版界倡议 :第一、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关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和“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指示精神 ,恪守出版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讲信用 ,重信誉 ,诚实守信 ,自觉抵制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不买卖书号、刊号和版号。第二、各出版单位保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和有关的出版法规 ,坚决不出虚假图书 ,不发布虚假信息与广告。第三、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力求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坚决反对惟利是图、见利忘义的行为。第四、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贴近群众 ,多出精品图书 ,…  相似文献   

10.
1999年3月30日,云南省公安厅出境管理处的干警陈胜波、解仲同志带着一份结婚证书到盘龙区档案馆核实真伪.档案馆的同志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认真负责地协助他们进行查阅取证.  相似文献   

11.
王卫芬 《今传媒》2009,(8):51-52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新闻从业人员和媒体机构恪守的基本准则.然而,我们身边时时会发生虚假新闻."纸馅包子"、"最毒后妈"、"北大女生国外裸奔"、"华南虎照事件"等一系列虚假新闻,都在社会上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同时也严重损坏了媒体在受众心目中的形象,导致受众对新闻的信任感降低,从而产生认知偏差.  相似文献   

12.
虚假浮夸的报道,并非一个新问题.40多年来,在我国新闻史上曾有过两次比较大的危害.一次是1958年的“放卫星”浮夸风,一次是十年内乱时期的假大空的造假新闻.虽然这两次的性质不一样,但对社会经济、政治所产生的破坏都是很大的.它不仅危害新闻本身的信誉,而且污染了社会风气,损害了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微商广告已经成为现代广告大军中的重要部分,受到了许多广告商的青睐.但微商虚假广告侵权也严重干扰了广告市场的秩序,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对此,本文结合微商广告的发展现状,重点探讨了微商虚假广告侵权的法律规制,以期为微商广告的发展提供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14.
现代图书分类法及中医图书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现代图书分类法的特点,分析了中医图书分类及发展方向,论述了中医图书得到充分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李文杰 《传媒》2015,(24):76-78
近年来虚假广告案件频发,严重危害社会发展,不仅损害了广告受众的利益,还使部分经营者遭受经济和名誉上的损失,甚至成为广告业发展的桎梏,降低社会道德底线.媒体在广告传播过程中担任发布者的角色,如果忽视管理,就会加速虚假广告的传播,造成虚假广告泛滥的现象.因此,面对虚假广告的传播,媒体存在着一定的法律责任.本文结合实际案例,探讨虚假广告中媒体的法律地位、媒体法律责任的立法现状,以及媒体如何面对法律责任制度缺漏.  相似文献   

16.
唐国强鼎力推荐迈道通治疗脑中风,王刚主持并推荐华风再造胶囊消除血栓.中国商业联合会媒体购物专业委员会近期曝光了24则涉嫌违法违规广告.其中医疗器械、药品、保健品及普通产品宣传疗效等短片广告有22个,裤子、毯子、梳子这些普通用品都被赋予了能治百病的神奇功效.(1月8日《潇湘晨报》)  相似文献   

17.
吴哲  张楠 《青年记者》2012,(8):34-35
近年来,新闻媒体不断发生虚假或失实的报道,从全国来看,虽系少数,但其影响恶劣,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文教、卫生等各个领域.这些虚假和失实的报道非但毫无新闻价值,还鱼目混珠,混淆视听,甚至造谣惑众,极大地破坏了党、政府和新闻媒体的威信.无论它是“蓄意造假”,还是“主观无意”,都在社会上造成极坏的影响,如不杜绝将会摧毁整个新闻行业的公信力,甚至严重危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要坚守新闻真实性的生命线,增强社会责任,杜绝虚假新闻,当好舆论阵地前沿的哨兵.  相似文献   

18.
武晓耕  郝媛媛 《编辑学报》2016,28(6):575-576
虚假学术期刊网站的泛滥,不仅极大地困扰着投稿作者,也严重侵害了作者和学术期刊的权益,扰乱了出版行业的秩序.文章分析打击虚假期刊网站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媒体,坚持新闻的真实性,不传播虚假新闻,事关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事关新闻宣传工作声誉,事关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事关舆论导向的正确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但是近些年来,一些新闻工作者忽视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低下,出于某种个人目的或者商业利益的考虑,做出错误的选择,制造了许多虚假新闻和消息.如《璩美凤登湖北卫视成为CEO》、《华南师大校规学生当二奶将开除》、《中国每年有220万青少年死于室内污染》、《博士生求职无门回乡当城管》、《中国作协作家团入住总统套房》等虚假新闻,在社会上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林静 《编辑之友》2010,(8):37-38
一 这里所提到的教育类图书,主要指教材教辅读物.教材教辅读物的出版有其固有的特点,首先是长期性,虽经不断改版但每年的教材教辅读物,特别是教材的需求是固定的,每年分春秋两季的出版周期也是常态化的.其次是种类的相对固定性,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教学科目经过长期发展也是相对固定的,教材教辅的出版种类也相应固定.再次是使用对象的特定性,即广大学生和教师,其使用群体是非常稳定的.最后是数量的巨大性,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使学生人数的保有量是相当可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