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什么是新闻语言的“文学味” 新闻语言的“文学味”指的是新闻语言在“准确性”基础上的生动,在“客观”前提下的形象。 新闻语言的“准确客观”是新闻“真实性”原则的本质要求,具体来讲,它包括以下含义:即在时间、空间、人物、事件、形态、色彩等方面,即通常所讲的“五个w(什么)”方面,语言所指与客观事物高度吻合;[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新闻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体,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它肩负着向受众表述新闻事实、传递新闻信息的特殊使命。新闻报道触及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广泛的受众,这一特点使得新闻语言要有较宽的适应性。它既应有平易近人的生活化语言,又要有准确严谨的科学语言,还要有生动形象的文学语言。新闻是语言的艺术,它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的语言体系,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宋嘉扬 《新闻界》2006,(5):131-131
所谓新闻语言,指的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啦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介中,新闻语言都是表述新闻事实、传播新闻信息的主要手段和载体,因而新闻语言的运用十分重要。本文拟谈谈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和模糊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闻是再现生活,重在客观真实,新闻语言要求确切、朴素、干净利落,深入浅出,尽量不带感情色彩,所以容易写得枯燥生硬;文学是再造生活,其语言可铺陈、夸张、渲染,风格灵活多变,新闻写作如果适当借鉴文学语言的特点,则可以做到活泼生动,增强可读性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5.
章是语言的艺术。章有“学”体和“科学”体之分,因而语言则可分为学语言和科学语言,它们的风格、特点虽不同,分别犹如“走路”和“跳舞”,但都建立在基本的语言字修养——字、词、句的功夫之上。公属应用,新闻为记叙类的语体,它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尽管不一样,却都属于科学体,使用的皆为科学语言,因此其语言特点是共同的,即准确、简洁、明晰、通俗,并带采,笔试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易于逊 《视听界》2004,(2):87-87
准确是新闻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从模糊评议的概念上理解,模糊评议似乎与新闻评议格格不入,而事实上新闻要求语言的准确性并不排斥模糊语言。因为语言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许多客观事物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因而反映这些客观事物的语言必然是外延含糊的。新闻既然是客观事实的报道,而客观事物存在着模糊状态,我们的新闻语言就很难回避模糊语言,在众多新闻传媒中广播的一些特质决定了广播更应注意模糊语言的运用。以下仅就模糊语言在广播新闻中的运用作一个浅析。一、使用模糊语言增强概括性中央电台获2001年度广播短消息一等奖的消息《浙江省率先为贫困农民筑起最低生活保障线》中一段“经过  相似文献   

7.
大家知道,文学创作和新闻写作是有区别的,前者是通过描写现实、非现实和超事物来抒发作者在一定环境下的思想感情;而后者反映的对象和内容则是事实,是变化的社会生活中新近发生的事实,从而使受众迅速而准确地了解这些事实。正如有关专家、学者总结的文学和新闻的区别在于:文学是“人学”,新闻是“事学”。  相似文献   

8.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的时代,生活中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斥着各种新闻。新闻又称消息,属实用文学的一种,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新闻和新闻评述四类。新闻的特点是立场和观点要鲜明,内容要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语言简明扼要、准确;义理、考据和辞章是清代桐城派集大成者姚鼐最早提出的三位一体的论学论文术语。  相似文献   

9.
对语言进行审美,已不仅仅是文学的专利,随着新闻界采编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报刊新闻在抢夺受众的竞争中,也更加重视语言的研究,从而使新闻语言体现出较高的美学价值。新闻应是新闻事实和文字表达艺术的汇流和统合。对新闻语言进行审美,实际上就是看新闻语言能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情感体验。讲究语言艺术的新闻作品,往往把美感传递给受众;缺乏美的蕴涵,不能勃发出美的情趣的新闻作品,往往读来枯燥无味,更不能成为通向受众心灵的“长虹”。笔者根据自己的新闻实践和粗浅认识,大体上把新闻语言的美归结为以下几种类型:新闻语言的朴素…  相似文献   

10.
杨卓光 《新闻窗》2006,(1):54-54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基本工具。新闻报道中的人物语言能反映人物的内心和思想境界,是最具感情色彩的东西。新闻作品的语言运用好了,读者就喜欢看,反之,则不会吸引人。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和具有独特语言特色的地区进行新闻采访报道时,如果能汲取一些独特的语言对话,并将之准确地反映和把握,无疑会让其新闻作品添色生香。因此,在新闻写作中提高驾驭语言的本领,是写好新闻的一个关键。笔者在长期的新闻采编实践中,经过推敲归纳后发现,准确把握新闻报道中的语言运用,会大大增强新闻作品的魅力,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传统新闻的分类依据新闻的发生地区、新闻的性质、新闻的特点及新闻传播手段作出不同的区分。近年来理论界又提出“事件性新闻”与“非事件性新闻”概念,并且对“非事件性新闻”究竟是不是真正的新闻提出疑义。   本文所说的“现象新闻”亦是针对“事件性新闻”而言,它与“非事件性新闻”有相同之处,但又不是“非事件性新闻”的代名词。   所谓“非事件性新闻”的概念,按照理论界的界定,是指对许多事实进行归纳、概括、提炼后的新闻,其特点是时间上具有阶段性而非具时性,内容上具有综合性而非单一性,例如目前我国报纸尤其是党报…  相似文献   

12.
胡可 《新闻记者》2005,(7):73-73
新闻总是强调准确和精炼,但是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人们也渐渐发现,准确的语言并不一定就能“准确”地反映某一事物或某一事件的“本来面目”,而且.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社会也需要淡化处理某些新闻。所以,“模糊”语言有时更易获得满意的效果,达到我们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不同体裁的文章,语言也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新闻写作作为一门科学,新闻语言有其自身的规律。因此,记者在日常的采访工作中,挖掘、收集生活中各种富有个性特色的优美语言,以使得写出的新闻具有语言的美感。真正美的新闻语言不仅其本身渗透着真挚、纯洁、热烈、动人的感情,它能使受众得到美的享受、美的陶冶,而且从感情上给人激动,给人愉悦,给人启示。那么,什么样的新闻语言才具有美感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充分展现新闻语言的独特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红 《军事记者》2002,(11):24-26
一篇好的新闻作品,除应具备深刻的主题思想、典型的新闻事实外,还应具备完美的表达形式,比如:体裁的选择、结构的安排、表现手法的采用等等。其中新闻语言运用得如何,在新闻表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闻语言是指与文学语言、外交语言、科学语言等行业语言相区别的,专门用于表达新闻事实的特殊语言。它既有普通语言的共性,又有新闻语言自身的个性。因此,运用新闻语言表达新闻事实,既要尊重一般语言表达的基本原则,也要符合新闻语言表达的特殊规律,使其在新闻事实的表述中达到共性与个性的完美统一。摆脱新闻语言的俗套日常生…  相似文献   

15.
文学作品可以通过虚构情节来表达作者认为真实的事情,然而新闻(包括娱乐新闻),必须对事实做出准确、客观的描述。因而新闻与文学相区分的要点是核实事实。  相似文献   

16.
风格作为个人使用语言特点的综合,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代表着与众不同、不可取代的个人存在和精神个性特色。在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中,艾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成为艾丰作品经久魅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准确、简约、洗练是艾丰新闻作品语言的第一特征老舍曾说,“世界上最好的文字,也是最精练的文字,哪怕只几个字,别人可是说不出来。简单、经济、亲切的文字,才是有生命的文字。”(《关于文学的语言问题》)古今作家都把语言的简练视为写作的较高境界。刘知畿说过:“文约而事丰,此述作之优美者也。”欧阳修则以“逸马毙犬于道”强…  相似文献   

17.
新闻语言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的语言体系,有着独具的特点和规律,也有自身的语言技巧。一篇好的新闻,其本身的新闻价值固然重要,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也是成就一篇优秀新闻的关键所在。何谓"准确"?准确就是真实,没有虚假;就  相似文献   

18.
安泰 《新闻知识》2001,(8):39-40
新闻导语,是指消息的开头,通常是消息的第一个自然段。它用简明、生动的语言,把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提炼、概括和展示在开端部分,吸引读者的注意。   导语的“导”字,含有“开始、启发、吸引”三个涵义。美国新闻学者威廉·梅茨说:“抓住或失去读者,取决于新闻稿的第一段、第一句,甚至第一行。”   新闻学者洪天国在《现代新闻写作技巧》一书中说:“一条优秀导语的标准有两条即可,一是抓住新闻事件的本质,使读者读导语以后而略知全篇新闻,二是能吸引读者的目光,迫使他不得不接着读导语下面的新闻主体。”   根据…  相似文献   

19.
新闻摄影,顾名思义,就是用摄影来表现新闻,是形象化的新闻。新闻摄影工作者拍摄的图片形象,不是简单的摄影机的机械记录,而是包含了摄影工作者的激情和理想,在按下快门的一刹那倾注了作者深厚的感情,抒发着作者强烈的爱与憎。因而,新闻图片就带上了感情的色彩,产生了艺术的美感。一幅新闻摄影作品,既要有新闻性,又要有艺术性。两者巧妙结合融为一体,才能达到真正的新闻图片美。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基本工具。新闻报道中的人物语言能反映人物的内心和思想境界,是最具感情色彩的东西。新闻作品的语言运用好了,读者就喜欢看,反之,则不会吸引人。特别是在具有独特语言特色的地区进行新闻采访报道时,如果能汲取一些独特的语言对话,并将之准确地反映和把握,无疑会让新闻作品添色生香。因此,在新闻写作中提高驾驭语言的本领,是写好新闻的一个关键。笔者通过对近两年《农村新报》标题制作的研究,经过推敲归纳后发现,在标题中应用一定的方言土语,会大大增强新闻作品的魅力,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