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课堂上让学生都能开口说英语是语言教学成功的证明。首先,教师要重视口语教学,要营造听\说的气氛和情景。要鼓励学生大胆实践,不要怕出错。要让学生真正感到Learmng is fun,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自觉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2.
培养小学生持久的英语学习兴趣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和保持学生较浓的学习兴趣,应该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兴趣;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等。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应台湾民生文教基金会邀请,闽、浙、沪、豫、陕、吉6省市的代表20人,赴台参 加了“海峡两岸技职教育与经济发展研讨会”。河南代表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并就河南职 业教育事业发展中的若干问题回答了台湾同行的提问,博得了台湾同行的赞赏。通过参观 访 问与学术交流,我们感到台湾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台湾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是 经济质量不断提升的强大动力。因此,很有必要对台湾职业教育的特色进行一番较详 细的介 绍。1 台湾地方当局重视教育特别是技职教育,舍得为技职教育投入。技职教育的办学经费以 政府投入为…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和保持学生较浓的学习兴趣,要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应该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兴趣;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英语活动等.  相似文献   

5.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科研正处在起步和摸索阶段,学校转型时期教育教学工作中存着事实上的科研位置感不强、科研气氛不浓、科研动力性不足、科研监管力度不够、科研指导方式不当、科研潜力有待发掘等问题;认清并重视这些问题有助于此类院校教师科研专业发展及地方经济振兴。  相似文献   

6.
在课程标准下的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和保持学生较浓的学习兴趣,应该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和保持学生较浓的学习兴趣,应该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兴趣。  相似文献   

8.
冒荣 《江苏高教》1995,(3):71-73
台湾教育近年来的发展与改革南京大学冒荣近年来,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政治局势的变化,台湾成为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地区。重视教育的发展,是台湾经济发展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台湾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局势的变化,台湾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也出现了许多值得注意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要让儿童在没有殴打,没有暴力,没有厌恶的气氛中,总之在和蔼可亲和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饮料。”这不正说明我们要让孩子感到生活和学习的快乐吗?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感到生活和学习的快乐呢?  相似文献   

10.
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要让儿童在没有殴打,没有暴力,没有厌恶的气氛中,总之在和蔼可亲和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饮料."这不正说明我们要让孩子感到生活和学习的快乐吗?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感到生活和学习的快乐呢?  相似文献   

11.
散文意境的特征及其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文意境即“文境”与诗歌意境即“诗境”既有共性又存在着差异,但过去对这种差异缺乏研究。本文首先从造境与写境、凝炼集中与松散随意、单维视角与多维视角三方面分析了这种差异。接着从真实与真诚,生命的灌注与灵趣三个视角探讨散文意境的构造。最后指出以往一直强调的散文应以追求意境为上,以及认为只有借景抒情的作品才有意境的观点,其实是对散文意境的误读。由上可见,本文对散文意境问题作出了全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12.
一直以来法学界对我国是否实行沉默权制度存在着分歧。笔者认为从法律权利的角度来看,实行沉默权制度有利于权利主体充分自主地行使自己的权利。这不但有利保护人权也有利于促进侦察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Conclusion The use of electronic portfolios to teach and assess EFL affects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who are accustomed to traditional method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English in Taiwan. This new innovation also stimulates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think about ways to connect their work, their school and the island communities of Taiwan. Ultimately, it will help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look beyond the Taiwan community to interact with a more globalized world community.  相似文献   

14.
研究型大学与思想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型大学不仅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地 ,也是参与社会变革、为社会提供科学咨询从而促进社会进步的思想库。研究型大学充当思想库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人才密集、学科领先、资料丰富、信息灵通、学术氛围强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后殖民论述在台湾的兴起与演变关涉到人文知识分子如何思考台湾和如何“阐释台湾”这个至关重要的当代命题。后殖民理论如何“在地化”?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构成我们理解90年代后台湾思想史的一个重要脉络。“后殖民本土论”与“后现代民主”之间,在“后殖民本土”与“后殖民民主”之间,构成了一种意味深长的潜在论战关系。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在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中确立无罪推定原则,可以说,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不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有质的飞跃,但沉默权被吸收进诉讼制度中,笔者认为确立沉默权制度对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7.
"法理台独"是在特殊的国际背景、两岸关系发展的特殊轨道以及台湾经历政治变迁的特殊时期发展起来的.学界普遍认为,"法理台独"的基础理论主要是"台湾地位未定论"、"台湾民族论"、"住民自决论"、"中国主权观念过时论"、"台湾命运共同体论"等.本文将"法理台独"的理论根源归纳为实体论、程序论和方法论,从根源上分析并批评"法理台独",击其要害、正本清源,从而寻求破解"法理台独"之道.  相似文献   

18.
从分析学校体育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及个性心理发展的关系入手,探讨了学校体育如何按"生理、心理、社会"的三维健康观来贯彻和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客家研究兴起于台湾、香港与闽粤赣,目前台湾与粤东“具历史深度的建构论”立场蔚为主流,本文认为在这一研究趋势下,江西的客家研究应该一方面以前述理论检视江西19世纪与20世纪初期的族群建构过程;另一方面则以江西本身独特的历史、地理、语言及文化的背景,与台粤的理论展开对话。  相似文献   

20.
There is nothing less about paper and its use when it comes to academic study as we experience increasingly converging media spaces and functionalities of online applications within the screens of our laptops, mobile phones and tablet devices. The paper persists, and the paperless office, classroom and pedagogy become nothing but pure rhetoric. Hence, it is most pertinent to focus on paper and its “stickiness” in maintaining educational structures and practices. Usually hidden from view or neglected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udies is a consideration on how we think and interact not only with our mind but also with our heads and limbs. This paper will argue that paper has a composite place or bearing, a kind of stickiness to our technologised bodies, digital mobilities and hybrid practices in what I have coined here as papier‐mach(in)e. This claim will be supported by evidence that demonstrates how we simply think both practically and pathically and that our mobilities in media and physical spaces are in one form or another meshed with paper. In fact, a drive towards a paperless classroom or pedagogy is without much foundation when it comes to mobilising a sustainable agenda for technology‐enhanced lear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