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去年我接中班时,有老师向我介绍,说这个班有个名叫韩XX的孩子是个傻子。几天观察下来,我也觉得这个孩子很特殊:他很少和老师、小朋友说话,却常常自言自语;户外活动时,他离班上小朋友远远的,独自看墙上的壁画,或长时间的仰望天空;集体活动时,注意力不集中,  相似文献   

2.
记得有一次,我教幼儿画《金色的房子》,我先出示范例,然后示范,最后幼儿学画,绘画结束时,我发现一个小朋友画得惟妙惟肖,和老师的范画很相像。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拿着范画和这个小朋友的画向一位富有绘画经验的赵老师请教。我暗想:他看后准吃惊。没想到,他叹了一口气说:“这个小朋友眼睛里有画,而心里没有画。”我着实吃了一惊,忙让赵老师接着讲下去:“其实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想像力和创造力是很独特的,绘画时教师不宜示范,也不宜出示范例,应放手让幼儿自己画,孩子眼里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在欣赏孩子的作品时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眼光…  相似文献   

3.
一天,有几个小朋友气喘吁吁地跑来对我说:“老师,×××小朋友在厕所里尿不出尿来,哭了。”我很惊奇,连忙跑去一看,只见这个小朋友双手紧紧捂住生殖器,疼得满头大汗。我一边安慰他,一边挪去他的双手,只见裤子的小便口拉链夹住了孩子睾丸的外皮。我连忙小心地拉开了拉链,解除了孩子的痛苦。这才看清楚,这个孩子今天  相似文献   

4.
陈析宇小朋友是一个性格特别的孩子,他给人的感觉老是慢慢腾腾,做什么事情都是拖泥带水。老师带小朋友玩的游戏他都不愿参加;平时坐也坐不好,站也站不稳;上课不认真听课,提问他时,总是一句话也不说;唱歌不唱,画画不画。一到画画时他就说:“老师我不会画!”老师教他,他也不学。针对这样的孩子,怎么办呢?我曾多次和他的家长沟通,想改变这个孩子的缺点,但是结果却不理想。我决定改变教育方法。于是,我有意经常和他说话,和他一起  相似文献   

5.
课间处理完两个小朋友打架的事,突然看见站在旁边的一个调皮的孩子舌头一伸,对同伴嘀咕:“老师真凶。”那个小朋友小声地附和:“我怕她,你呢?”听到他们的议论,我走上前去问道:“老师就那么凶吗?”那个调皮的孩子连忙将头摇得象拨浪鼓:“我们没说,老师严对我们有好处,真的。”看他那着急为自己分辩的样子,我笑着对他和周围的小朋友说:“小朋友有缺点,老师见了要批评,可老师也有缺点呀,你们来找一找老师的缺点,好让老师改正。”听我这么一说,他们七嘴八舌毫无保留地讲开了。这个问:“老师,下课的时候你怎么总是站在那儿不和我们一起做  相似文献   

6.
褚浩然是班上最让我感到头疼的孩子。自从他来到这个班。课堂上总是“鸡飞狗跳”。“老师,褚浩然拽我的辫子!”“老师.褚浩然打我!”“老师,褚浩然抢我的苹果!”而我也不得不一遍遍地告诫:“褚浩然.上课的时候不要跟小朋友讲话!”“褚浩然,吃饭时不要把脚放在板凳上!”“褚浩然,不要欺负其他小朋友!”  相似文献   

7.
记得有一次,我与孩子们玩耍嬉戏,玩得正起劲时,一个小朋友跑过来,迫不及待地 报告说:“老师,冬冬骂你啦!”我觉得奇怪,不相信地随口问道:“怎么骂的?”“他说知 道你的名字,喊你×××。”我笑着对他和身边的孩子说:“冬冬没有骂人,老师和你们一 样,都有名字,小朋友也可以喊老师的名字呀!”孩子们小声地重复着我的名字,你看看我 ,我看看你,十分快乐地又追逐玩耍起来。之后不久,幼儿园来了一位新老师,班主任将她 介绍给孩子时,很具现代意识:“新老师的名字叫王丹丹,小朋友可以喊他‘丹丹老师’” 。这称呼新奇、浪漫、…  相似文献   

8.
阿博是个聪明孩子,无论什么活动他都能积极回答问题,常受到老师的表扬。但是,一到游戏时间他就表现得截然不同。他常对老师说:“我不愿意和小朋友玩,没意思。”不管老师怎么动员。他都表示要自己看书。他认识许多字,看书时非常专心。据家长反映,阿博在家时也不跟其他孩子玩,就喜欢看书。 您认为该怎样对待这个不合群的孩子呢?  相似文献   

9.
一位青年教师向我反映了她的困惑: 在一次郊游午餐时,有个孩子把自己的食物让老师吃,老师很感动,一边表示谢绝,一边表扬了孩子。没想到,很多同学都争着把自己的食物拿出来让老师吃。这时,他发现只有一位小朋友躲在一旁自顾自地吃着,同学们都在议论,说他是个自私的孩子。老师制止了大家,但过后一想:这个  相似文献   

10.
有这么一个案例:老师让小朋友画苹果。一个小朋友把苹果画得像茄子。老师问为什么把苹果画成了茄子的形状,小朋友说:“这是我今后培育的新品种。”老师说他的想象力真丰富,并给了他满分。这个孩子受到激励,后来的画越画越有新意,还得了大奖。这个案例启发我们:画得像不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思想,有思想的生命才是有意义的。作为老师,我们没有资格将孩子的个性和想象力扼杀掉。作文离不开生活,作文的源泉来自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作文的过程是儿童体验和感受生活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创造和审美的过程。罗丹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  相似文献   

11.
神奇的字     
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带的是个大班,这些孩子已有一定的是非辨别能力,如一发现有小朋友做了错事时,马上会说:“老师会骂你的。”这话听起来很不顺耳,老师怎么能骂人呢?究其原因,原来是班上的保育员阿姨经常这样说。为了扭转这个局面,我开始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并正确评价孩子们的优点与缺点。遇到有小朋友说:“老师会骂你的。”我就纠正说:“他做的不对,老师会告诉他怎样做才对。老师骂人,首先是不对的呀!”我又教给小朋友念诗歌《神奇的字》,要求每个幼儿都会讲、会用神奇的字(对不起,请原谅,谢谢)。同时,也向保育员恳切提出要求,以便共同把工作搞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些孩子开始转变了,他们会由衷地赞叹别人的  相似文献   

12.
一天晚上我到一亲戚家里串门,当我询问她的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时,她即责怪孩子:“他今天被老师批评呢,说他上音乐课不专心听,东张西望,还和别的小朋友讲话。”妈妈话音刚落,孩子马上申辩:“这个教室我没去过。”小孩言下之意是说他以前没到过这个教室,所以要左看右看,问问其他小朋友,而并非不留心听课。他对老师的批评还不服气呢。我对他的不服气颇感同情。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未经验过的新奇事物,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更容易为新鲜事物所吸引。每个陌生的环境或事物,在他们眼里都是新鲜的东西。  相似文献   

13.
“老师,你为什么不会老?”一天下午,我刚带孩子做完游戏,邓龙翔小朋友就跑到我身边来问。我一时没答上来,只是觉得他提的问题很好玩,就笑了起来,也逗得在我周围的几个小朋友发笑。一阵开心的欢笑之后,我说:“老师不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老师天天和你们在一起,你们天真、可爱又活泼,随时让老师发笑,所以老师不会老;一个是老师还年轻,只有20多岁,所以,老师还真的不老。”事后,我想:邓龙翔小朋友为什  相似文献   

14.
老师想你了     
我们小班的明明是个非常聪明乖巧的孩子.每当老师教小朋友一些新知识的时候,他总是第一个学会;每当老师分发玩具时,一些小朋友都迫不及待地站起来希望快点拿到,只有他规规矩矩坐在那里等;每当老师教一个简单动作时,有的小朋友学得很慢,可他却能很快学会,而且做得很到位.就是这么一个人见人爱的小朋友,却不喜欢来幼儿园,他经常两三天不来,即便来了也不和小朋友玩,还时不时哭着找妈妈.每到这个时候,我就会不厌其烦地重复那句话:"别哭了,明明最乖了,等放了学妈妈就来接你了."  相似文献   

15.
明明是大班的孩子,父母都是老师,3岁时他已经能认识不少字了。明明在班里很懂事,从来不跟小朋友吵架。当老师比较忙时,他会主动帮老师维持班里的秩序。许多老师都很喜欢他。我去幼儿园的第一天,老师就把他介绍给我:“这是明明,我们班最聪明的学生。”明明仰起脸,稚气地叫了我一声“老师好”。我想,这样有礼貌的孩子怎么能不讨人喜欢呢!  相似文献   

16.
闲聊时谈起小朋友的稚语拙行,同事告诉我一件趣事:她早晨去教室时,手上捧的一大叠书全掉到地上,有个小朋友见了忙跑过来帮着把书一本一本拣起、叠好。她转身想走时,那个小朋友突然叫起来:“老师,你还没有谢谢我呢!”听了同事的讲述,我不由得笑起来,心想那一定是个调皮机灵的小家伙,哪有向老师要“谢谢”的。然而,从这个小朋友的话里,教师是否该想到点什么呢?倘若是老师帮小朋友做了一件事,如帮小朋友系鞋带,他若不声不响就走,老师定会把他喊回来:老师为你系鞋带,你该怎样?末了还不忘提醒一句:要做有礼貌的好孩子。可小朋友为老师做了一件事,却得不到一声“谢谢”,这公平吗?  相似文献   

17.
吕静华  刘惠 《家庭教育》2007,(7X):32-33
幼儿园有位小朋友的爸爸,每次接送孩子时,从不正视笑脸迎上来的班主任林老师,老师跟他说话时最多也只是点点头。林老师觉得很委屈:我不够好?他看不起我?觉得我不配教他的孩子?  相似文献   

18.
文章有真情才动人心扉。情感流露,要真,要自然,而不是硬挤出来。读下面两位老师的美文,我们可以明白这个道理。早上,我和两个孩子一块儿上楼。一个孩子走在前,另一个孩子走在后。来到二楼的办公室门口,一位小朋友的脚步重了一点儿,另一个小朋友忙提醒他:"嘘!轻一点儿!老师在办公。"这个男孩,脑袋大大的,眼睛闪闪发亮,一看就知道是个聪明、机灵的孩子!他提醒另一个同学,走路要轻一点儿,是为了不妨碍老师  相似文献   

19.
一般说来,人总是喜欢听好话的,幼儿更是如此。家长出于对独生子女的过分宠爱,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去迎合孩子这种爱听好话的心理。从一时一事的局部来说,孩子听到表扬后可能就“乖”了,显得更可爱了;但从长远说来,过多的、失度的表扬,对幼儿谦逊品德的培养是不利的。孩子听惯了好话,一旦有人说他不好或者指出他的缺点,他会听不进去,会觉得别人“错怪”了他,“不喜欢他。”“人家一直说我好,你怎么说我不好呢?”久而久之,他总是把错处推给别人,推向客观因素,盲目地认为自己“什么都好”,有的还会产生一种妒忌心理。例如,过完寒假,有个小朋友来幼儿园时,带来两个焰火放给大家看,老师说:“某小朋友真好,总是想到别的小朋友。”这时候,有个孩子却说:“我家里也有的呀,有什  相似文献   

20.
户外活动结束时,我发现小朋友都比较疲倦,就让他们做拍手游戏轻松一下,我在一旁弹琴。正当我弹在兴头上,有个小朋友着急地说:"李老师,佳佳的鼻子出血了!"只见佳佳仰着脸,鼻子还滴着血,被小朋友簇拥过来。我边为他处理边对他说:"天热时要多饮水,"佳佳咬了咬唇角,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旁边的几个小朋友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样子有点儿神秘,我感到莫名其妙。这时,快嘴快舌的陈俊小朋友说:"老师,佳佳鼻子出血,不是干渴的。是让婷婷小朋友用手打的,"另一小朋友说:"婷婷是于老师的孩子……"听着他们的话,我明白了:小朋友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