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媒介事件”的概念在传播学中由来已久,丹尼尔·戴扬和埃利胡·卡茨在《媒介事件:历史的电视现场直播》一书中将媒介事件定义为“对电视的节日性收看.即关于那些令国人乃至世人屏息驻足的电视直播的历史事件”。‘遂个“戴卡”定义,其中有两个关键词:“电视”和“历史事件”,而电视无疑在该定义中处于核心地位。事实上,所谓“媒介事件”在这里就等同于“电视事件”了。  相似文献   

2.
从"7·5事件"报道看媒体的舆论引导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7·5事件"中的媒体舆论引导为例,考察突发性事件发生时的媒介危机干预策略,并对常态下的媒介舆论生态环境构建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论病态传媒的角色冲突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到2002年间,可谓是香港、台湾乃至内地媒体的多事之年。璩美凤性爱光碟事件、东周刊事件、台湾政界绯闻案、陈宝莲遗照风波……事件层出不穷、风波一浪高似一浪。一时间,“传媒操守与读者口味”、“传媒怎么了”、“媒体的庸俗化倾向”、“媒体的道德底线与惩罚”都成为学术界、公众的热点话题,批判的焦点集中在媒介的职业道德和媒介的伦理上。本文借用西方社会心理学的“角色冲突”理论,试图以此探讨病态传媒的症结所在及其对策。一、大众媒介的角色冲突和利益冲突1.角色冲突、利益冲突的内涵在社会心理学中,“角色”是…  相似文献   

4.
随着杭州5·7和8·4两起标志性交通肇事案的发生,闹得全国舆论波涛汹涌。突发公共事件一时又显得此起彼伏,为各媒体热议。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呈现海量、快捷和恣肆的流动特征,传统媒体在采擷过程中已被逼出了一个抢的业态,而网络传播又显示出其快捷、灵动、无孔不入的特征,导致政府在处置这些突发公共危机事件时总  相似文献   

5.
河南"7·20"特大暴雨作为突发公共事件所引发的风险和危机,呼唤媒体承担其应有的社会责任和角色.本文从微观层面切入,运用"梯次模型"对《人民日报》不同媒介平台的新闻报道内容进行分析,探究媒介融合生态下不同终端的报道框架和话语体系构建.同时,本文认为在突发自然灾难报道中人情味议题应当发展为一种常态化的媒介话语.  相似文献   

6.
胡翼青  李璟 《新闻大学》2022,(9):1-13+117
20年前“媒介生态学”的译名之争,揭示了实体化的媒介生态学和媒介环境学的根本差异。不过,在媒介极其体系化、复杂化和网络化的今天,它们都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前者对“媒介”和“生态”两个术语进行常识化处理,反映了一种实体化的媒介观,后者忽视“环境”与“生态”之间的微妙差别,走向了一种二元、静态和平衡的世界观。面向愈加强大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新的媒介生态学视角正在生成,该视角主张直接处理生成与动态的问题来重构媒介生态学,尽管其理论体系并不成熟,但深化了传播学界对媒介和生态问题的思考,为媒介哲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马修·福勒是英国媒介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以艺术、媒介、文化研究等交叉学科的视野研究媒介生态学。他认为,“生态”一词本身就蕴含“媒介”或“中介”的意涵。在他看来,获取制作媒介所需原材料的采矿行为常导致污染的发生,并以智能手机为例,提出媒介自身的设计构造也是污染成因之一。他对“媒介”、“生态”、“污染”三者之间关系的阐释,为我们理解媒介开辟了“整体性”、“生态性”的视角。与波兹曼等人将媒介生态视为一种环境保护主义取径不同,福勒从美学和政治敏感维度加以考量。他在尼采“权力意志”的基础上,提出“媒介权力意志”概念,同时还从加塔利、德勒兹等哲学思想中汲取研究媒介生态学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今年发生的“张悟本冒充养生大师”事件为例,分析该事件中暴露出的当代媒体在面对商业利益时存在的失信行为,以及媒介公信力的缺失。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满足了公众对未知信息的知情权,但与此同时也扩大了公众的恐慌。自2001年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以来,不当报道造成的“媒介恐慌”成为世界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共同探讨的话题。社会恐慌是媒介制造的,而媒介之所以能够制造恐慌,是由于媒介安全功能失灵和失控。①传统媒介如何在突发事件报道中既做到信息公开,又发挥媒介的安全作用?本文以钱江晚报杭州“7·5”公交车燃烧事件报道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22,(3)
开国大典广播实况转播超越了电视现场直播作为媒介事件的预设前提,但具有媒介事件的其他典型特征和社会功能,主要属于庆贺新政府成立的“加冕”脚本。西方学界对媒介事件理论的突破和超越主要体现在从“仪式性”向“破坏性”的转变,但破坏性事件并没有完全取代仪式性事件,二者为并存关系。鉴于事件与新媒体之间呈现的新的互构关系,国内学界赋予媒介事件理论以媒介抗争等新内涵。媒介事件理论是电视媒介文化的产物,在全球数字媒介文化环境下,具有一定程度的适用性,因为社会生活离不开仪式,仪式性媒介事件和传统意义的国家级媒介事件依然存在,同时,媒介事件部分特性和功能发生了相应改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三鹿奶粉事件”这起公共危机事件之性质和事件来龙去脉为分析背景和具体案例,以事件中相关媒介表现和新闻报道等方面为考察对象,探讨我国媒介面对公共危机事件时的责任担当问题。  相似文献   

12.
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特定主体的“媒介化治理”,不单是媒介化社会应对危机的必然选择,更是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重大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媒介化治理”的介入逻辑,主要包括通过设置议程型塑人民群众的社会认知、扩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机会和渠道、为多元主体提供可以协调沟通的平台、发挥媒介调节社会情绪和情感的功能等。与其他治理方式相比,“媒介化治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它并非“万能药”。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特定主体所进行的“媒介化治理”,应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媒介化治理”共同体立场,谨防“舆论偏好”引发治理风险,避免对“媒介化治理”产生依赖,在最大程度上杜绝媒介系统的功能错位,找准应急治理的发力规律,以此全面提升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媒介化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2015年7月14日晚闻,一段时长约为一分钟的不雅视频从某视频网站流出,并迅速通过社交媒体广泛传播,即“优衣库试衣间事件”.本文以该事件为个案,从社交媒体的参与性和媒介素养等角度,试图探讨媒体从业人员的媒介素养在新媒体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欢 《新闻世界》2013,(8):84-85
如今,媒介化社会中,媒体通过构建拟态环境来影响受众的认知,且带有自己的偏向性,是传播坏消息的渊薮。本文主要以“万宁校长带女学生开房案”为例,浅析在类似道德危机事件中媒体的伦理界限,媒体应理性看待问题,以建构起一个向善的舆论氛围,正确引导舆论走向。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正处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公共危机事件频发的一个特殊时期,光是杭州今年就发生了“5·7”和“8·4”两起交通肇事案,闹得全国舆论波涛汹涌。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信息呈现海量、快捷和恣肆的流动特征,传统媒体在采撷过程中已被“逼”出了一个“抢”的业态,而路径繁杂的网络传播更展示其快捷、灵动、无孔不入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从"9·11"事件灾难新闻报道看中美媒介生态的差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对“9·11”事件的灾难新闻报道中 ,比较中美主流媒体的报道 ,可以发现其中存在很多差异。这些差异实际上就是中西方媒介在新闻理论、传播观念、文化环境与运营机制等方面所构成的“媒介生态”的差异在现实新闻传播实践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媒介生态与媒介环境媒介生态一词最早是由加拿大媒介理论家和哲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20世纪60年代晚期,当尼尔·M·波兹曼在纽约大学拓展媒介研究课程时采用媒介生态这一术语后,它才转变为正式学术领域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媒介即环境”的隐喻出发,分析了媒介环境学和媒介生态学在媒介本体论上的差异。在分析媒介生态学作为一种生成性媒介论的洞见与局限的基础上,本文指出在波粒二象性的新实体观的指引下,应当打破传播动力学和静力学的边界,从而推进传播学科认识论的发展。在无序运动和“不可见”的媒介生态中,只有更努力捕捉作为媒介的元素、集合和模式,我们才能在不可知的逻辑中获得更多关于媒介和传播的知识。  相似文献   

19.
微博是一种特征鲜明的即时传播媒介,互动性强、媒介整合度高、强弱连接有力等是其特点;本文以"王宝强离婚"事件作为研究案例,从微博事件的媒介生态因子和传播模式的角度来解读微博事件的叙事文本、受众生态、环境生态,对其发生发展规律及传播特点作系统性考察,从而正确把握微博事件的传播特点。  相似文献   

20.
弓伟波 《新闻知识》2012,(12):60-61,70
本文以两起相似度很高的公共事件杭州"5·7"飙车案和深圳"5·26"飙车案为例,探讨公共事件中政府与媒体的互动,指出更具包容性和法治精神的平等双向互动是较为理想的政府与媒体互动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