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图书开架在图书馆界被认为是一种发展趋势,势在必行。当然期刊开架也不例外。开架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期刊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衡量一个图书馆的工作质量。不仅是以其馆藏的多少、管理制度是否完善为标准,其馆藏是否得到充分利用也是重要标准之一。我馆为了使馆藏期刊得以充分利用,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于1993年把资料室(主要藏有人大复印资料、大学学报及外文期刊等)、现刊室(主要藏有学术性刊物、综合性刊物及大型文学刊物等)由过去的只限教师入内借阅,学生只能以期刊目录来借阅的半开架形式,变成师生共览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我馆中文自然科学期刊流通阅览的规律入手,通过对连续出版物的利用情况作些浅显的分析。以了解与掌握读者利用连续出版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建议,改进工作,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1 统计的方式与对象我馆中文自然科学期刊阅览室于1996年5月对读者实行全部开架阅览。该室藏有中文自然科学期刊846种,典藏期刊为14300余册,过刊10091册,要对24000余册期刊的流通阅览情况进行全面统计是有困难的。本文仅统计在1996-1997学年间,以借阅记录为根据的800余种中文现刊和过刊借出的情况。2…  相似文献   

3.
五邑大学图书馆是一个既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同时又兼为侨乡经济建设服务的文献情报中心。随着教学科研工作的不断深入和侨乡各项建设的迅速发展,对图书馆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开展有特色的优质服务,充分发挥馆藏文献的作用,全面有效地履行我馆服务于学校和社会的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本文将通过对我馆流通工作的分析,浅谈图书馆优质服务的有关问题。 1、我馆流通工作概况与特点 (1)开通计算机管理,实行开架服务。1990年我馆计算机网络管理开通,实行开架借阅。现有的6个书库除特藏书库的图书限制借阅外,其他图书全部对读者开放,开架率占我馆全部藏书的96.9%,开架以来,图书馆借量不断增加。 (2)敞开馆门,为社会服务。我馆有别于其他许多图书馆的一大特点是不仅为校内读者服务,还敞开馆门,接待社会各界读者。1988至今,办理的校外读者借书  相似文献   

4.
开架借阅,使封闭的藏书得到开发利用,是解决读者借书难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图书馆只有实行开架借阅,才能更好地提高藏书的利用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更好地为教学、师生服务。  相似文献   

5.
高校图书馆实行开架借阅是借阅服务体制的发展趋势。要搞好开架书库的读者服务工作,工作人员就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满足读者的需求,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相似文献   

6.
藏书开架借阅,是图书馆更新服务观念的良好举措。本文就我馆藏书开架的具体实践,讨论了开架的藏书建设,管理、人员等问题,以期促进图书馆开架借阅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高校图书馆开放式借阅管理模式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分析了开架借阅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图书馆应实施科学优化的管理模式,一方面要努力加强对读者的导读和管理,另一方面要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善图书馆规章制度的修订,加强复本剔旧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开架借阅的优势,逐步完善开架模式下的各项工作,从而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服务的主要方式是开架借阅,其优越性是闭架借阅难以比拟的.开架借阅为读者带来诸多便利,但是在实施中却存在一些问题.在改革创新、不断完善开架借阅的前提下,论述如何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并相应地提出开架借阅流通馆员的职业形象及素质要求.  相似文献   

9.
我校图书馆成立于1956年,是学校最早设置的机构之一.图书馆初期隶属于校教务科.“文革”前藏书仅5万余册,1976年复校时,仅余不足3万册,且已不成系统.到1985年,馆藏增至8万余册,目前馆藏图书为22万册,中文期刊500余种,外文期刊100余种,阅览室座位900个,每周星期一至星期日全周开放,开放时间达60个小时/周.图书馆规定对教师为开架借阅学生为半开架借阅,阅览室实行全部开架阅览.图书馆现设有采编部、流通部、阅览部、科技情报部和馆办公室等五个部门,馆员人数达28人.馆舍建筑面积8200M~2,属豫西地区中型图书馆之一.经过40年曲折的路程,我校图书馆初步具备了高校图书馆的规模,基本上保证了学生阅读参考和教师教学、科研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开架借阅已成为当今现代化图书馆服务的主要方式,它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检、借、阅、查等一站式服务,最大程度地保证了读者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在开架借阅给读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乱架、错架、丢失、污损等困扰馆员及读者的实际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从而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办法,以期使开架借阅不断得到完善,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相似文献   

11.
开架借阅与闭架借阅相比,具有较高的优越性与便利性,也是图书馆服务的主要方式,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开架借阅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读者,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开架借阅管理方式,提升流通馆员的素质及职业形象。  相似文献   

12.
师专图书馆为解决供需之矛盾 ,使书与读者结合得更紧密 ,并且要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进一步要求 ,师专图书馆流通部实行开架借阅是必要的。开架借阅能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提高图书的利用率和流通率 ,减少工作人员的无效劳动。开架借阅应把好书库关 ,工作人员关和读者教育关  相似文献   

13.
全开架借阅服务已成为高校图书馆重要服务方式,也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为读者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图书管理者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方法,趋利避害,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开架借阅制度实行之后,如何提升书库管理,以便读者能更好地使用图书资源,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是当前图书馆书库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从人性化服务的角度探讨如何优化开架书库的管理,希望能够为广大同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高校图书馆服务读者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主要内容就是实行了开架借阅,实施开架借阅后尽管给读者阅读带来了诸多的便利,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为了让图书馆的借阅工作更好的进行,作者通过自己在图书馆流通部多年工作的实践,认真分析了图书馆开架借阅中的优缺点,结合工作中的体会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切实提高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6.
<正>长期以来,一般图书馆均认为开架阅览由读者自行取阅书籍,容易错乱,不便管理,故此多趋于闭架。但是,目前科技事业正在飞速发展,国内外图书馆业进步很快,开架借阅从宏观上讲,是必然趋势。而从微观上看,象我院图书馆,随着教师队伍的扩大,生源的广进,闭架不仅浪费时间,有时还不能适合读者要求。开架借阅,既能方便读者,又能节省出人力投入其它各项工作。为配合开展科研工作,为便于读者及时找到适用书籍或某些急用图表、数据,开架便成为当务之急,是广大读者的迫切需要。为此,最近我馆实行了开架借阅,这是我院的一大喜事。在这里,笔者就开架借阅谈一点看法,供参考。 实行开架,首先思想要现代化,即要有高度的负责精神,严肃的科学态度,认真的工作作风,细致的工作方法。要多为读者着想,把图书管理工作和加速科研开发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在工作中观察一切情况,加以分析,采取一定措施,方便科研人员,为读者节约时间。尤其领导思想先行,才能对工作中的各种措施给予支持,否则开架效果会大为逊色,甚至功亏一篑。 实行开架借阅,不仅管理人员要思想明确,也要使读者明确,唯有保持一定的科学规律性,才能达到快速为科研服务的目的。我认为原来闭架图书馆分类号排架,实行开架以后,仍需严格要求做  相似文献   

17.
在图书馆外借室的开架借阅中要想正确处理开架和外借之间的关系,首先要解决开架借阅宣传力度不够,入库读者不多等问题。图书管理员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优化藏书结构,要让开架能够更好地为外借服务,要通过开架充分提升外借服务,要能化整为零,提高藏书效益。同时,图书馆外借室管理员要努力做好图书宣传导读工作,提高服务质量,掌握读者阅读的中心脉搏,并根据读者兴趣适时开展一些喜闻乐见的活动,强化读者阅读欲望。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从封闭到开放,实行开架借阅,它的进步性不言而喻。开架借阅,读者可以和图书亲密接触,可以随意地翻看,自由挑选。读者进了图书馆,面对图书,犹如阿里巴巴进了宝山,面对宝藏一样,心中的喜悦无法形容。开架借阅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尤其在强调以人为本的今天,开架借阅是图书馆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必要举措之一。同时,开架借阅也体现了图书馆以读者的需求为第一位和“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的服务宗旨。  相似文献   

19.
高校图书馆从本质上看,是一个由文献信息工作者、文献信息利用者、文献信息载体、技术设施和系统环境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成的统一体。为使高校图书馆真正成为教学、科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馆藏文献信息资料的作用,提高图书利用率就成为核心问题。下面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谈谈提高高校图书馆图书利用率的措施。一、外借书库借阅管理为了适应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有效地利用馆藏文献,开架借阅已较为普遍。开架借阅与闭架借阅相比有很多优点,如方便读者,避免馆员跑库等。开架借阅应实行科学管理,以提高图书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管理设施及软件都有了很大的改进,许多高职院校图书馆都实行开架借阅服务,大大地方便了读者。现将我院图书馆开架借阅环境下,如何进一步做好服务工作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