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审制度是保障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继而保障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重要评价制度。在回顾我国博士学位论文评审制度发展变迁的基础上,通过调查和分析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审制度的实施效果及利弊可知,我国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审制度在规避非学术因素干扰、保障博士生培养质量及营造敬畏学术和学术创新的文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评审专家选择不合理、不利于博士学位论文创新、论文作者权益保护不到位等问题。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审制度,应在坚持创新价值和知识贡献的指导思想及原则基础上,遴选具有学术造诣的“小学科同行”,完善针对评审专家的监督约束制度,建立和完善申诉及公开申辩制度与评审专家回避制度。  相似文献   

2.
博士学位论文评审是关乎博士生能否获得博士学位的重要环节,既关乎公民受教育权又涉及高校自主管理权。我国20世纪90年代引入与确立博士学位论文盲审制度,在加强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管理、保障和提升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首批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规范性文件中发现,我国博士学位论文盲审制度存在合法性与合理性两个方面的正当性问题,为此从主体、行为、程序、救济四个层面提出了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3.
博士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制度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士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制度是控制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有效手段,在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控制过程中效果明显。同时,博士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制度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与完善,不断探索创新。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控制是需要通过不同模式进行控制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4.
谈博士学位论文评审方式改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分析现行博士学位论文评审方式的基础上,结合清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隐名评审的实践,从分析和总结隐名评审的形式、程序等入手,对如何科学、合理、公正地进行博士学位论文评审进行了探讨,指出:只有建立严格的学术规范、普遍公认的博士学位论文标准并促使博士生指导教师严把质量关,才能确保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保证博士学位授予质量,上海大学结合本校特点,制定了两项有效措施。1.博士学位论文百分之百参加“双盲”评审抽样检查为增加论文评审的客观性,敦促导师和博士生重视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进一步提高学位论文质量,全校博士生必须参加上海市学位办和学校组织的学位论文“双盲”评议抽样检查,要求各学科专业的博士学位论文连续三年百分之百送检,使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阅意见更为客观。这项措施的实施,对于博士学位授予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学位论文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审,是为了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所采取的措施,旨在排除各种干扰,公平、公正地评审论文,加强论文评审的力度,从而严格监控博士学位论文质量。问卷调查显示:全日制博士生99%完全赞成匿名评审。虽然这项举措给他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们担心评审专家的研究重点与自己论文的研究内容不一致,担心评审专家不赞同自己的观点,担心评审通不过,但真金不怕火炼的信念又让他  相似文献   

7.
作为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国内拥有博士点的高校纷纷建立了博士论文评审制度,尤其是“盲审”制度。这无疑促进了博士生教育,对保障博士生培养质量、提高博士生学位论文水平起到很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我国目前博士生培养过程中论文评审制度的现状与趋势,阐明了我国博士生教育中论文评审制度所存在的几个问题,提出了今后改革的建议和措施,以期为我国博士生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关键是建设高水平学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者通过分析1999~200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产生背景,探讨影响博士生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全国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等学科水平较高的学科是产生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基地,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审核增列的博士生导师是目前培养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主体力量,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人数占博士生指导教师的比例很低,但培养出40%以上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充分说明只有高水平的学科点、高水平的博士生指导教师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博士生。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全国40所教育学博士学位授予高校的博士学位论文评审制度,从评审方式、评审份数、评审指标、评审反馈和评审申诉五个方面,系统解析我国博士学位论文评审现状,并基于现状深入反思,形成我国博士学位论文评审的思想、程序、方法等方面的优化路径,以期“以评促建”,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博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