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闻采访特征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主要是指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之间的谈话,而新闻信息是从被采访者中获取的,新闻采访者在采访的时候,只有从不同的角度挖掘新闻信息,与被采访者形成一个相互信任的关系,才能使其自愿说出事件发生的具体原因以及过程。本文主要分析了新闻采访的基本特征,并分析了采访过程中的基本技巧。  相似文献   

2.
杜琴玉 《青年记者》2007,(14):98-98
新闻采访是记者与被采访者相互沟通的一种方式。无论记者还是被采访者,在采访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有着微妙多变的心理活动。记者应该懂得一些采访心理,这样不但能增强自身心理素质,也能更好地与采访对象进行心灵的沟通,取得良好的采访效果。  相似文献   

3.
常见记者采访时,带上采访机或采访本郑重其事要求被采访者回答问题。我认为这样做很容易使被采访者思想紧张,有些深层次的问题也不易挖掘出来。使采访收不到理想的效果。如果能和被采访者互通思想,采用聊天的形式把他引向你所要了解的问题,就会收集到真实、感人的素材。劳模丁春棠是个销售能手,他  相似文献   

4.
<正>新闻采访作为记者职业的首要任务,几乎是每个记者每天都要做的一件事情。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闻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 就要求记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大的信息量,同时,出于各方面的原因,越来越多的被采访者敢于向采访者说“不”。无论记者还是被采访者,在采访过程中都有着微妙多变的心理活动。记者如果懂得一些采访心理,善于运用心理技巧,不但能增强自身心理素质,也可以迅速找到打开采访对象心灵的钥匙,从而使采访成功。下面就来简单谈谈在采访过程中常用到的几项心理技巧。  相似文献   

5.
新闻采访是写好新闻的基础,也是记者为获取新闻对客体所进行的观察、倾听、记录等活动。而新闻采访技巧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为了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而进行的带有一定目的性和采访技巧的方法。当前媒体环境,要求记者具备更高的知识素养和交际沟通能力。有句话说得好,七分采访三分写。因此,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采访过程不仅仅是简单的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之间信息传递,更是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之间一次思想交流的过程。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提问技巧,在采访实践中不断积累,完善自己,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采访风格。  相似文献   

6.
杨光 《记者摇篮》2007,(7):97-97
所谓表演式采访技巧,是指广播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运用语言、表情、肢体动作等手段,在较短的时间内拉近与被采访者的心理距离,取得采访对象的心理认同,让被采访者感觉到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网络信息化技术的日新月异,媒介的生态环境在改变,记者的采访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记者一方面要履行好揭露社会丑恶一面的责任,又要遵守记者的职业道德。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往往会因挖掘吸引读者眼球的新闻而采取一些非规范性采访手段,因此可能会引起冲突事件。本文对采访的非规范性和新闻采访冲突做了简要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规避方法。1新闻采访冲突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在采访过程中,特别是在舆论监督的报道采访中,记者往往会遭遇到一些直接拒绝、敷衍塞责的情况。这些情况的出现,我们该如何去面对?结合近几年的采访经历,我认为,与被采访者沟通是解决采访困境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记者要采访各种人,而这些人多数是陌生的,采访的时间又是短暂的。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这些陌生人敞开思想,道出肺腑之言?我认为,理解被采访者,是尽快打开被采访者心扉的钥匙。你真正理解了被采访者,他就和你有了共同语言,从而在记者与被采访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思想感情的桥梁,被采访者就会毫不隐讳地把心里话告诉你,使你达到采访的目的。 1986年春天,我到衡水汽车站采访车站服务人员和乘客打架的事件。这是一篇批评报道,而且时过境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进入转型时期以及媒介的生态环境的变化,新闻对社会的影响也变得越来越大,记者作为新闻的搜集传播者,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越来越多的非规范性的采访也是导致目前记者与被采访者冲突的事件增多的主要原因,也使得新闻领域的职业道德素质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归纳总结了记者非规范性采访的原因,并分析了应该如何有效地避免非规范性采访导致采访冲突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从某个角度来看,采访是一种艺术。在这种艺术中,记者怎样和被采访者交流直接反映出了记者自身的素质与专业水平。与被采访者交流沟通的效果优劣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记者采访技巧。所以说,要想获得一次成功的采访,就必须要掌握一定的采访技巧,实现最优的交流沟通效果。对此,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了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的采访技巧和采访方式,以此来为记者顺利完成采访任务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2.
张欣 《新闻窗》2011,(3):39-39
作为一名广播电台记者,与被采访者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是获得新闻事实的重要前提。在广播新闻采访中,被采访者面对的不仅仅是记者,还有话筒,这就要求广播电台记者在采访时必须注重提问技巧,消除被采访者的紧张和不安心理,以便采访出生动、真实的广播报道。在广播新闻采访中,提问技巧是关乎采访质量的关键,笔者就广播新闻采访应注重的提问技巧进行了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3.
人物访谈的采访一般都是在记者与被采访者的面对面的交流过程中完成的。但随着电话、邮件等通讯方式的兴起.一些非传统途径的采访方式给人物专栏的采写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在采访中,从表面上看,记者是主动的,而被采访者是被动的,但许多时候恰恰相反,被采访者其实是处在主动的地位。比如,记者提的问题,他可以毫无保留地回答,也可以来个无可奉告。所以。记者在采访中对主动与被动要有一种辩证的看法,要力争变被动为主动。记者要掌握采访中的主动权。有两层意思:一是记者要想法让采访对象配合自己的采访,让他提供记者所需的新闻事实;二是记者在采访中要注意不被采访对象牵着鼻子走,避免因做了被采访者的“传声筒”而为其所用。  相似文献   

15.
在新闻采访工作中,记者与被采访者之间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是采访获得成功的关键。本文阐述了记者在新闻采访过程中应掌握的与人沟通技巧,即做好准备工作、把握采访时机、因人而异地提问等。  相似文献   

16.
采访遭拒是新闻记者在日常采访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同时也是许多记者在采访中面临的共同难题。一般来说,新闻采访遭受拒绝的原因主要来自于记者自身和被采访者两个方面,因此当出现新闻采访遭拒的情况时,新闻记者要从自身和被采访者两个方面来查找原因,并通过合理的采访方式来有效地化解采访僵局,促使采访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17.
李二 《青年记者》2010,(4):59-59
国内许多论著都强调了记者在采访中的地位和职责,但是,对被采访者的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统一于采访过程以及后续的新闻报道中,因此,对两者在采访中的新闻角色关系有必要做一番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采访实践。  相似文献   

18.
采访是新闻记者获得新闻素材的一个主要渠道。而采访中运用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向采访对象提问。传统的新闻采访学教育,更多地强调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尊重对方,尽量不要提对方不愿回答或令对方难堪的问题。在大多数情况下,记者应该遵循这一原则。然而,采访的题材千变万化,被采访者也各不相同,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针对一些特定的采访任务、特定的采访对象,当常规的采访方法无济于事时,不妨使用一些非常规的采访提问方法。“激将法”便是其一。以采访国际政坛风云人物而著称于世的意大利女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在70至80年代曾采访了…  相似文献   

19.
新闻采访的表面特征是被采访者和新闻工作人员之间的谈话,但它挖掘出来的对象是被采访者提供的新闻,新闻工作人员必须从各个视角挖掘新闻信息,给予被采访者一个发展的空间和平台,让当事人愿意自发地说出他所了解的信息详情,然而完成这个过程必须是受时间限制的,环境优良的,这才能算得上一则成功的新闻采访。从新闻采访的特征中,我们可以看到,新闻工作者在新闻采访时,必须有足够和娴熟的采访技巧。  相似文献   

20.
<正>本文通过对新闻采访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提问技巧。新闻采访,指的是新闻工作者在进行各种新闻的报道过程中,对新闻素材、资料进行分析、收集工作的总称。新闻采访中的提问环节,作为记者获取信息资料最直接、最主要的方式,对于记者能否获取真实的新闻信息、能否把新闻事件挖掘透彻以及作者是否能够打开所采访对象的心扉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新闻采访过程中,采访记者在提问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给采访结果带来影响。新闻采访中应注意的问题1.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