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作文批改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题,传统的作文批改往往是教师批改学生看,教师讲评学生听,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写作水平很难得到提高。为了扭转这种局面需要树立新的观念教学理念,把作文批改的权力交还给学生,让教师把更多宝贵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投入到作文教学的研究中去,学生通过在相互批改中取长补短,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2.
作文批改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手段。由于批改习作的任务重,很多教师往往疲于应付,而学生只看结果,不关注批改的内容,导致作文批改失去了应有的意义。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教师的作文批改应突显个性、增强实效性。以下,笔者结合具体做法探讨个性化批改学生习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作业批改方法是教师全批全改,这对于学生明确答案无疑是好的,但却耗费了教师大量的宝贵时间,致使整日埋头于作业堆里而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钻研教材、学习理论,从而影响了教师的自我提高。而且,由于长期用一种批改方法,学生缺乏新鲜感,因此往往是教师精心批改的作业发到学生手中,学生连看都不看一眼就“束之高阁”了,根本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基于此,我尝试了几种另外的批改方法,效果较显著,彻底把自己从作业堆中解放出来。下面介绍一下我采取的几种做法。1.全批不全改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对作业中的错误进行全批,同时提供改错信息,或提出疑…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批改的能力,教师该如何引导指点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很值得共同研究的项目。”作文批改的历史表明,与其都由教师批改,不如指导学生自改或互批为好。学生自己思考、加工,印象深。理解透,收获大。  相似文献   

5.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确立学生在习作批改中的主体地位,逐步引导学生掌握习作批改的要求,学会自我修改,共同批改等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习作批改的主角。  相似文献   

6.
“互批互改”是作文课的一种类型。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在教师的导引下相互批改作文的教学活动,也是一种富有革新意义的实践活动。这种活动如果开展得好,就能避免其他一些作文批改方法的弊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多种基本素质。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完成作文之后,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或疲劳等因素的作用,在一段时间内是不大乐意看自己文章的,即使看了也不易发现其中的问题。这就给文章的修改造成了一定的障碍,而老师的全批全改叉低效费力。这时,如果能采用“互批互改”的方法。就能使学生避开上述主客观上的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通过发现别人文章的长处和短处,认识到自己文章的不足,从而达到对其进行修改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发现教师辛辛苦苦批改,写出批语,学生却常常连看都不看。为何造成这种状况?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学生自己没有参与,不容易引起关注。二是评语的平淡或概念化。语文教师的负担重,对学生的每篇文章,无法精琢细磨,一般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写出高质量、论文式的评语,往往是提纲挈领式的寥寥数语。我们不妨变换作文批改的角色,把权力放下,"还政于民",组织学生互相交换批改作文。  相似文献   

8.
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面面俱到,既对学生作文中细微的优点和小小的进步进行细致的评,也不忘记修改诸如用错标点符号、誊写格式有误等。实践证明这种保姆式的细批细改的批改方法并不能实现教师批和学生改的互动,不能有效调动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文批改的效果也就大大打了折扣。我在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体会到,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是教师全批全改,精批细改。这种方法至少有两大弊害:一是教师疲惫不堪,二是学生受益甚微。用叶老的话说,叫做“徒劳无功”。鉴于此,我认为作文批改原则是“师生同批同改”。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作文教学的一项固有的和极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写作能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然而,学生拿到被教师修改得较多、有很多红杠红圈的作文后,一般看一看分数后,就将作文本丢在一旁,不愿意看了。至于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批改,就无人问津了。教师要把修改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11.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作文批改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衡量一种作文批改方法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2.
学生自改作文是相对教师的批改而言的,包括学生独立修改自己所写的作文或修改同学的作文,或在教师指导下修改自己或同学所写的作文.提倡把作文批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13.
高军 《陕西教育》2009,(4):44-45
交互式作文批改法就是通过教师在学生的作文中用文字或符号表达自己的意见,然后将作文发下去,学生对教师的意见作出反应,并通过文字反馈给教师的一种作文批改方法。这种作文批改方法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为目的,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作文的批改由语文教师说了算,语文教师总是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的作文。这种作文批改模式导致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教师改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改,学生心里都是模糊的。也正是这种模糊性,致使不少学生对教师花大力气批改的作文,只轻描淡写地看一下等级或分数,未能真正领悟教师评改的作用,收效甚微。这些传统的评改方式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有意无意地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要改变这样的作文批改模式,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然而作文批改的过程中耗费老师大量的精力,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这种高耗低效的作文批改方法,严重困扰着所有的语文教师。在这样的背景下,积极寻找更科学的批改措施就成了语文教师的重任。笔者认为陶行知先生的"因材施教"强调学生个体的差异,并实施针对性教学,是非常适合的一种批改方式。基于此,本文将重点对这种批改方式的实施进行分析,以便为同类教学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6.
作的评改,传统的教法是教师评、教师改。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教师费力不少,而收效甚微。习作教学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容忽视。作批改、讲评在习作教学中尤为重要。其中批改学生的作是最令语老师头痛的事,既费力,又不讨好。学生精心构思的一篇章,都希望得到老师细致的批改和评价。面对所有学生的作。教师要做到每篇都精批细改,是很难做到的,除非语老师不做别的事,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批改作上,我想语老师如果能做到这样,不去学习专业知识,学习新知识,吸收新营养,到时候也就会导致“江郎才尽”,造成恶性循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批改作业是教师经常性的工作,其批改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方法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方法不好,会流于形式,甚至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这里介绍几种批改作业的方法。1.分项批改法。作业是多种指标的综合体现。在批改作业时可设计几项评判等级的批改方法:“A”代表“双基”评价。主要看解题过程中,依据是否合理,步骤是否完整,结果是否正确;“B”代表书面评价。主要看所用文字、符号、图形是否正确,书写是否整洁,作业格式是否规范;“C”代表创新评价。主要看解题思路和表达方式是否清晰简捷,具有独创性,有无超额完成作业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大难点,作文批改更是教师的一大困惑。长期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师沿袭的仍然是学生作文教师批改的传统方法,这个过程始终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劳动,学生只要写完作文上交就完成任务。这种方法,教师费时费力,学生往往只看分数或等级,对教师的批注和评语毫不关心,根本不关注自己的不足,更不知道如何去  相似文献   

19.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是教师了解作文教学取得怎样效果的重要判断之一,可它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长期以来,语文教师的一般做法就是全批全改。由于学生增多,作文批改量加大,结果有时候不可避免地会走马观花,一带而过。即使老师精批细改、呕心沥血,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批改学生的作文,可是等老师把批改好了的作文本发到学生手中的时候,学生对当时作文的印象已经淡薄了,多数学生连看都不看,更不认真仔细地研究,教师再进行评讲,劳而无功。这种由教师单向作精批细改的传统方式,收效低微,还增加了教师的负担,降低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提高作文批改的有效性呢?作者进行了这方面的作文教改实验,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批改方法。  相似文献   

20.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实施,广大中小学作业的布置方式正在悄然改变,如依据不同年龄特征和不同内容采用不同形式等。可是,不少学校作业的批改方式却仍然是传统的批改方式。所谓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是指我国绝大多数中小学曾经实施的、教师对学生完成其所布置的书面作业采取个人包办并在课下进行批改的方式。在这种批改方式中,教师只看作业结果,给结果正确者打“”,错误者打“×”。于是,学生也只注重作业结果,思想上遂养成“作业完成即可,交了即行”的习惯,丧失了对作业的积极性与责任感。许多学生对于红色的“”与“×”只知其然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