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中历史课上的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本文主要介绍了自己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2.
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  相似文献   

3.
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能否组织好课堂讨论直接  相似文献   

4.
<正>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  相似文献   

5.
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  相似文献   

6.
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  相似文献   

7.
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  相似文献   

8.
田茹 《考试周刊》2014,(9):120-120
<正>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学习,并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要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一、对命题技巧的研讨(一)注意命题的综合性。如:"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  相似文献   

9.
朱学艳 《成才之路》2010,(36):I0021-I0021
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开展课堂讨论,收到了如下效果:  相似文献   

10.
郑书兰 《考试周刊》2009,(52):164-164
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学习,使其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  相似文献   

11.
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  相似文献   

12.
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  相似文献   

13.
<正>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一、教师必须充分掌握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比如,对高中学生则可设计侧重分析、理解、综合、应用、评价及包容量大、角  相似文献   

14.
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  相似文献   

15.
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了课堂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引导者的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课堂讨论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师的“满堂灌”.学生在讨论中增加了对知识的求知欲望,通过讨论,掌握历史知识的内涵和真理。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交流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高中历史教学也一样,很多问题要通过讨论在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探求真理。它改变了教师在课堂上"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式,把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中解放出来,自主探究、自主探寻真理。在此,把教育教学实践中一些想法和做法说出来与同仁们交流,敬请同志们多提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17.
课堂讨论是教师或学生提出有商榷性或探讨性的问题,然后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充分商讨和辩论,互相启发得出结论,以研究和探求真理的一种教学模式。运用课堂讨论,可打破原有课堂教学机械刻板的僵化局面,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主动状态。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是教学环节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组织好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的传授知识,学生为被动地接受知识,形成了“灌与压”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主观上想通过“灌”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更多的知识“压”于学生,但却不了解学生究竟理解和掌握了多少知识。正如著名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李元哲先生所说:“中国的传统教育方式确有许多需要改进之处,西方学生学习起来比较主动,中国学生惯于接受。”一语道破了中国学生在长期的“灌压”教学模式中形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局…  相似文献   

19.
廖其法 《考试周刊》2011,(14):67-68
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激发学生通过主动探索研究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形式。通俗地讲,"探"是探本求源,探求真理;"究"就是研究、研讨。  相似文献   

20.
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式比比皆是,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积极地学习,是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一直摸索和探究的问题。多年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经验表明,良好的课堂讨论氛围有助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