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引言 新加坡中小学生在TIMSS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由此新加坡的数学教育倍受各国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再者,中国和新加坡同属东亚儒家文化圈,文化背景有许多相似之处,两国都极为重视基础教育.藉此,本文试图对中国于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中国《标准》)和新加坡于2006年颁布的《中学数学课程提纲》(以下简称新加坡《提纲》)中的“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
中美初中学段"数与代数"领域内容标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中美都出台了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初中学段“ 数与代数” 领域两国标准有异有同,有优有劣.与美国《标准》相比,中国《标准》偏重于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有效解决,教学目标的重心在“ 双基”,包含内容更广,教学要求更深;在案例支持上,中国《标准》显得过于简单.“ 数与代数” 领域的教学应注意:以“ 模式” 为平台,加强代数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 数与代数” 教学的整合.  相似文献   

3.
张岚 《山东教育》2011,(10):39-40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充实、调整、更新、重组后.构建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计算在“数与代数”这一学习领域中。《课标》在对第一学段的内容标准进行分析时,针对“数与代数”这一领域指出:  相似文献   

4.
1教材分析 1.1整体感知 “有理数”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中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内的内容.本章是在小学学过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并将数域和运算扩展到了有理数域,其内容主要是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运算.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各个学段中设立了四个领域的内容标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其中,“实践与综合应用”是一个新的数学内容领域,本文对此作一探讨.1 对“实践与综合应用”标准的基本认识 《标准》在数学课程目标的设计方面分为知识技能目标和过程性目标,并且在各个目标下又分别设了几个分目标的内容,大体框架如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内容阐述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四个领域。为让广大第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理解《标准》的目标内涵,本文将分别对这四个领域的具体目标内容逐一进行阐释。在小学阶段,“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式与方程以及探索规律。这些内容是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也是学生认识数量关系、探索数学规律以及建立数学模型的基行。它可以帮助学生从数学思维的角度,更准确、更清晰地认识、  相似文献   

7.
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部分比较分析中国《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小学部分)和《日本小学数学指导要领》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特点,它们有着明显的异同;分析中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在“知识技能”方面的特色,可以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2001年的新《数学课程标准》对几何知识部分的编排存在着三个特点:首先,几何课的开设时间提前.不仅是7-9年级学段,而且在1—6年级学段也安排有简单几何知识的内容。其次,几何课的课时压缩了.过去初中数学课是代数与几何两大分支齐头并进,而现在却是代数、几何、概率统计三大内容,几何的份量显然压缩了。最后,几何课以“空间与图形”的面目出现,顾名思义,它兼有平面和立体的内容,而且重实践,轻体系。学生从学习代数到学习几何.学习的内容从以“数”为主变为以“形”为主;  相似文献   

9.
2006年9月12日,美国数学教师联合会(NCTM)在网上公布了《学前期到8年级的数学课程焦点:追求一致性》(以下简称《课程焦点》),其通过聚焦从学前期到8年级每个年级段焦点领域的研究向读者描述了一条课程发展之路,而我国教育部早于2001年就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已实行多年.以往对NCTM数学课程与《课标》的比较研究,在研究跨度、研究内容上可大致分为以下两种类型:一是微观比较,对两者某一学段某块内容标准的设置进行分析比较,或是将某一个学段多个内容标准进行比较反思,借鉴其优点,如《中美初中学段“数与代数”领域内容标准的比较研究》、《中美高中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对统计与概率要求的比较研究》、《中美两国初中学段数学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二是宏观比较,将幼儿园到12年级美国数学课程与中国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全程进行比较研究,一般是选取一个立足点,如数学课程基本思想、数学课程目标标准……甚至也有全程的总体比较,如《中美数学课程标准之比较》(在“指导思想、编排体系、学段划分、教学内容”四个方面作了中美比较).在研究方式上,以横向比较为主,也有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相结合的.由于《课程焦点》刚公布不久,国内针对它的研究很少,仅有一些背景介绍,缺少深入的比较分析.本文将在比较的基础上给出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数与代数是初中代数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实数、整式和分式、方程和方程组、不等式和不等式组、函数等知识,也包括与这些数学知识相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自学本单元时,主要学习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数与代数领域内容标准解读提纲(本书第43页。)1.充分认识数与代数内容的教育价值本书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首先,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体现在:数与数学符号构成的数学语言,以及方程、不等式、函数这样的数学模型。使学生从“数学语言”和“数学模型”这两方面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初步学会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客…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中提出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是新课程中的一个全新的内容。在《标准》中,这部分内容的总体要求是: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在小学阶段怎样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它有哪些特点呢?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将内容目标分为四个部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在“实践与综合应用”部分的7~9年级以“课题学习”的方式来进行.“课题学习”是《标准》中最富特色的新增内容,它反映了数学课程与教学改  相似文献   

13.
<正>“11~20各数的认识”是第一学段“数与代数”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学业要求”的相关描述,其具体学习目标定位在“能用11~20的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认、读、写11~20各数;能说出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数值;形成初步的数感”。围绕这些学业要求,顾悦老师的《充分感悟“十”在计数中的作用》(后简称设计一)和张岚老师的《关注学生问题探寻知识本质》(后简称设计二),都能认真研读和落实新课标的教学要求,能从学生的学习特点、认知特点出发,进行精准而生动的教学设计,努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达到学科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日本最新《初中学习指导要领》(以下简称日本《要领》)由文部科学省于平成10年12月14日(1998年12月)颁布,并于平成14年4月1日(2002年4月1.日)实施.数学学习指导要领规定了总体目标、各学年的目标和内容、所有学年指导计划的制作和内容的处理建议.每个学年中包含“数与代数”、“图形”、“数量关系”三个方面的内容标准,并且还包括内容处理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 (以下简称《标准》)中规定了四个领域的内容标准 ,“数与代数”是其中的一个领域 ,其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这与原来的《数学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原大纲》)相比较 ,无论是内容结构 ,还是教学目标和要求都有较大变化。一、内容结构的变化《标准》在第一学段 (1-3年级 )的内容结构是 :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和探索规律 ;在第二学段 (4 -6年级 )的内容结构是 :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式与方程和探索规律。显然《标准》在第二学段中增加了“式与方程” ,更强调的是“探索规律”。…  相似文献   

16.
黄振华 《天津教育》2023,(29):110-112
<正>数与代数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小学阶段包括“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两个主题,其中“数与运算”包括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相关知识,“数量关系”主要用符号(包括数)或含有符号的识字表达数量之间的关系或规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文简称“新课标”)对小学阶段的数与代数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作出明确规定。一、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学提出的要求一方面,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将内容目标分为四个部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在“实践与综合应用”部分的7—9年级以“课题学习”的方式来进行.“课题学习”是《课标》中最富特色的内容,它反映了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求,也为学生提供了进行实践性、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渠道.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称为《原课标》)经过多年的应用,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改革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2011年国家在《原课标》的基础上,正式颁布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称为《新课标》).《新课标》十个核心概念中,有六个都可在数与代数部分得到充分体现.两个版本课标在第三学段数与代数部分的表述中变化不大.编写结构还是分为数与式、方程和不等式、函数三个部分,在知识要求方面有所调整.本文利用内容增加和强化、删减和削弱两部分列出了主要的变化,供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19.
青岛·泰山版课标教材对《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安排的4个学习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采用混编的形式,6册共计34章,其中“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有15章,“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有14章,“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有5章,“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以课题学习的形式安排了6个活动,每册教材根据相关的内容各安排了1个活动.  相似文献   

20.
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将“统计与概率”作为一个完整的学习内容板块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及“综合与实践”一起贯穿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始终.“统计与概率”之所以会在新一轮基础教育的数学课程改革中受到特别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