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许丹丹 《考试周刊》2011,(54):99-101
"名词+名词"结构是英语中常见的一种搭配,在中国学习者语料库中,学习者使用"名词+名词"出现的错误占所有词语搭配错误的11.8%,因而,有必要对中国学习者的"名词+名词"使用情况进行一下全面分析。基于CLEC(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和两个本族语语料库LOB和BROWN提供的数据,本研究旨在通过中介语对比分析的方法对中国学习者和本族语者使用"名词+名词"进行比较,进而为大学英语学习者及教师提供此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由于英语和汉语语言结构的不同,中国学生对虚词的使用与本族语者存在显著差异,在并列连词的使用和名词的搭配上,中国学生往往会出现错误。本文将基于学习者语料库和本族语者语料库,对学习者和本族语者的并列连词的使用及名词society的搭配情况进行对比,进而帮助学习者发现并纠正学习中的错误。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中语料,借助语料库检索软件Wordsmith 4.0,探寻中国英语学习者对very一词的使用情况,特别是分析very一词的搭配特点及错误使用情况,以期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准确地使用very一词起到指导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于雪雯 《英语广场》2020,(15):39-41
通过比较CLEC和BNC的实际案例,本文对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动词"obtain"进行了基于语料库的一般性分析,特别是"动词+名词"搭配。结果表明,英语学习者存在过度使用和滥用,这可能与母语迁移和不正确的词汇学习有关。最后,本文对词汇教学方面提出建议,并指出了研究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的搭配失误进行检索,重点探讨英语专业低年级(ST5)与高年级学习者(ST6)的名词与名词搭配失误,并对这些搭配失误进行分类探讨,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写作中经常使用这几类方法,如迁移、规避、重复、替代、阐释性翻译等。通过分析,认为学习者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容易将需要传达的汉语意义通过内省式"翻译"成英语进行表达,因而很容易受"源语透过效应"的影响。研究还指出其他导致搭配失误的原因,并提出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6.
据CLEC语料库的统计,英语冠词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而中国学习者因其母语没有冠词系统,在使用冠词时频频出错。通过对CLEC语料库中代表中国大学生英语最高水平的大学英语专业3~4年级(St6)的冠词使用错误情况进行分析,从母语迁移的角度解释中国学生冠词使用错误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自John Rupert Firth提出他的著名论断"由词之结伴可知其词"以来,对词语的使用特征的研究主要是通过研究与之搭配的词语的特性。本研究通过对比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CLEC和本族语语料库BNC中quite和rather的搭配词使用数据,总结中国英语学习者对quite和rather的使用特征,并分析了中国英语学习者quite和rather搭配词误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于涛 《培训与研究》2010,(10):31-35
以中国学习者语料库CLEC与本族语语料库FLOB及FROWN为数据来源,以effect,influence和impact三个词为例,对比分析中国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在名词类同义词使用频数、类联接、显著搭配词及语义韵等几个方面的差异,探析中国学习者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数据表明,在同义词的使用上,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在类联接方面比较相似,学习者能够掌握基本的语法结构,但就搭配词的选择和语义韵方面两者有着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吴勇敢  谈宏慧 《考试周刊》2010,(24):112-113
本文基于语料库对中国学习者语料库和英语本族语语料库中influence的搭配行为作对比分析。数据表明,英语本族语者和中国学习者对于influence的使用存在很大的差异:influence在ADJ+N和V+N的类联接中,influence作名词和动词用时.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词语搭配上存在不恰当使用和表达不地道的问题。本文利用语料库的方法分析词汇搭配为英语词汇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运用语料库方法分析了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中高中英语学习者作文子语料库(St2)中出现的结构缺陷错误,发现结构缺陷错误主要有4大类:句式转移、省略、结构混乱和错误构置。这些误用现象主要是由母语迁移、过度概括等引起的。  相似文献   

11.
从传统意义上看,"副-名"结构似乎不合乎语法规则。然而借助轭式修辞格与拈连可以对"副-名"结构进行解释,将它视为一种特殊的轭式修辞格或拈连。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中"名词+名词"结构是一个具有潜在歧义的抽象格式,从歧义产生的原因上看,该歧义格式有词汇歧义、语法组合歧义和语义组合歧义三类,该歧义结构的意义优先理解与名词的依附性、名词的语义特征、常规语义组配、词序、象似性、使用频率和背景知识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英语学习者最常犯的错误莫过于“中国式英语”。而“中国式英语”中最典型的当数滥用名词。针对Joan Pinkham所称的“名词肿胀症”,探讨了中国英语学习者滥用名词的深层原因及其改进良方。“名动转用”有助于克服这一错误,其既体现“语言经济原则”,又能提高表达效果,从而达到生动、形象、言简意赅的修辞目的。之所以如此,关键在于“名动转用”的语义增值机理。  相似文献   

14.
关于汉语"数+量+名"格式的来源主要有三种观点:"移位"说、"添加量词"说和"类推"说。《史记》中"数词+个体量词+名词""数词+名词+个体量词""数词+名词""名词+数词"的用例情况,说明"添加量词"说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类推"说是"数词+个体量词+名词"是由"数词+度量衡量词+之+名词"脱落"之"字类推而来,是由已有的"数词+容器量词+名词"格式带动而成。  相似文献   

15.
论广州话语篇中的"量+名"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选定语料进行封闭性调查,从话语篇章的角度说明广州话用“量+名”表示有定是篇章回指和情景所指的一种常见形式,“量+名”结构在语段中的位置能大致判定宾语位置上的“量+名”是有定还是无定。  相似文献   

16.
"副+名"组合作为一种超常的言语形式,其接受活动的语境主要由"文本""经验1"和"经验2"三层次构成;从认知程度看,它们分别属于低层次、中层次和高层次。接受者在理解"副+名"组合时,随着解读的深入及特定的心理因素,其所依赖的接受语境将会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递升。当接受者进入高层次语境时,则意味着接受者审美自由的获得。从整个社会范围内来看,这也标志着"副+名"组合的使用人群会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7.
上古汉语中,“有+名词”中“有”字的词性,各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在先秦早期是指示代词,先秦后期被“兹+名词”取代,慢慢消亡.  相似文献   

18.
本论文尝试性的采用了国内英语学习者写作语料库CLEC和英语本族语者在线书面语语料库LOB进行对比研究,希望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在英语写作中替代现象的使用情况,找到各自的特点以及相互之间的差异。同时,本文从二语习得理论的视角,试图从更深层次上找到形成中国英语学习者写作中替代特点潜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数+名"式复音词作为复音词的一种基本形式,有其特定的构词方式。文章对《新语》中"数+名"式复音词加以简要分析并与其他研究成果相比较,以期增进对这类复音词的认识;并针对《新语》中出现的"五经"一词对《汉语大词典》所收词条流源进行考订。  相似文献   

20.
汉语名词陈述化历史悠久,形式灵活。汉语名词陈述化是语言表达的客观需要:表意的需要和创新的需要。汉语名词陈述化的可能性是隐性语义的存在。汉语名词陈述化的实现方式是突显和转指,实现机制是转喻和意象图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