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甲醇水混合溶剂中合成了标题配合物Cu2(-αfuroic acid)4(H2O)4,测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1.0106(4)nm,b=1.046(6)nm,c=2.00790nm;β=91.118(8)°,V=2.646(2)nm3,Dc=1.619g/cm3,Z=4,F(000)=1306.最终偏离因子R1=0.0567,wR2=0.1676,两个Cu(II)由四个呋喃甲酸根桥联且其端位各有一个水分子配位,形成一个具有畸变的四角锥形配位环境。配合物中Cu(II)-Cu(II)间具有一对称中心,其Cu(II)-Cu(II)的间距为0.2637nm,结合晶体结构对配合物进行了电化学性质研究。  相似文献   

2.
通过水热法合成一个新的羧酸金属配位聚合物[Cd(fu)(bipy)(H2O)](1)(bipy:2,2’-联吡啶,H2fu:反丁烯二酸)。配合物晶体为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晶胞参数:a=92242(7),b=16.2136(12),c=19.9133(14),V=2978.2(4)3,Z=8,Mr=400.67,Dc=1.491g/cm-3,F(000)=1584,μ=1.491mm-1,S=1.012,R=0.362,wR=0.0959,I>2σ(I)的衍射点有2352个。Cd(II)中心与桥联配体fu2-配位形成一维链聚合物,一维链通过氢键的相互作用连接在一起形成三维结构。在室温固体状态下,配合物1具有荧光性质。在下煅烧配合物1的粉末产生CdO纳米颗粒。获得的CdO颗粒使用X射线衍射分析表征,扫描电镜观察形貌,研究发现以不同溶剂合成的配合物1的粉末作为前驱体,合成的CdO粒子形状不同。  相似文献   

3.
以4-(3-吡啶基)苯甲酸(4,3-Hpybz)为配体与过渡金属离子镉(Ⅱ)配位合成一个新颖的过渡金属配合物[Cd(4,3-pybz)_2(H_2O)]?8.5H_2O(1).并通过红外、元素分析、热重及单晶X-衍射等对其进行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为三重穿插的金刚石三维结构.配体4-(3-吡啶基)苯甲酸采用三齿配位模式即一个螯合羧基上两个氧原子和一个吡啶基上的氮原子与金属离子Cd(Ⅱ)配位.配合物1包含有游离的水分子占据空穴,但是热重和客体交换导致配合物1的骨架不可逆塌陷.固体荧光测试表明配合物1具有强烈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双苯甲酰丙酮缩乙二胺Schiff碱镍(II)配合物,并测定了该分子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胞参数:a=10.793(2),b=7.909(2),c=22.025(4)A°,β=96.68(3)°,V=1867.4(7)A°3,Z=4,Dc=1.441g·cm-3。对于3494(I2σ(I))个可观察点,最终偏差因子R=0.0281,WR=0.0768。Schiff碱配体的四个配位原子犤O(1)、O(2)、N(1)和N(2)犦与Ni(II)配位,形成平面正方形NONi配位构型。  相似文献   

5.
CdSO4·8/3H2O与5-氨基四唑-1-乙酸(Hatza)(Hatza=5-aminotetrazole-1-acetic acid)及4,4′-联吡啶(4,4’-bipy)在水和乙醇的混合溶液中反应,生成了一个新的配合物[Cd(atza)2(4,4’-bipy)0.5(H2O)].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此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晶体结构属单斜晶系,主要晶体结构数据:空间群P21/c,a=10.356(2),b=13.482(3),c=13.230(3)?,β=111.18(3)(°).在此晶体中,Cd(II)与两个来自atza配体的两个氧原子、两个来自atza配体的两个氮原子、一个水分子的一个氧原子及一个4,4’-bipy配体的一个氮原子配位,配位数为6,配位构型为变形的八面体.每个atza作为双齿配体与两个Cd(II)配位,通过atza和4,4’-联吡啶配体的桥联作用,该配合物形成了沿bc面伸展的二维结构.相邻的面之间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了三维结构.此外,在室温下研究了配合物固体荧光特性.  相似文献   

6.
以Pt(Ⅱ)离子配位化合物为例,研究了该配合物进行取代反应的一般机理,讨论了影响形成平面正方形配合物取代反应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Co(Im)6]Cl2.4H2O(Im=咪唑)配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610.39,经红外光谱、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等表征其晶体结构。标题配合物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8.806(1),b=9.079(1),c=10.589(1);α=75.20(1)°,β=83.12(1)°,γ=61.87(1)°,V=721.82(13)nm3,Z=1,Dc=1.404g/cm-3。晶体结构中配阳离子[Co(Im)6]2 通过咪唑环的氢原子与末配位的反荷阴离子和晶格水中的氧原子形成复杂的分子间氢键构成3D超分子体系。标题配合物分子中,Co(II)与6个咪唑分子中的氮原子配位,形成六配位的略有畸变的八面体。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一种新的环状金属配体4-甲氧甲酰基-6-(4-甲基苯基)-2,2‘-联吡啶(HL)及它的单核与双核Pt(Ⅱ)配合物[Pt(L)PPh3](ClO4)(1)与[Pt2L2(μ-dppm)](ClO4)2(2)(dppm=二(二苯基磷)-甲烷),并研究了它们的结构及光物理性质.配合物2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中心金属离子Pt(Ⅱ)呈扭曲平面正方形构型,桥配体dppm连接两个金属中心,0.3375 nm的Pt---Pt距离表明双核配合物中存在金属-金属相互作用.两配合物在~450 nm处的肩峰归属于金属到配体的电荷转移(MLCT)吸收,在固体及溶液中均观测到强烈的光致磷光发射.配合物1在固态时620 nm的低能发射归属为3(π-π)跃迁,并暗示配合物1晶体结构中存在分子间配体-配体相互作用,然而在溶液中仅观察到3MLCT发射光谱,但配合物2在固态及溶液中都观察到明显的金属和金属相互作用到配体的电荷转移(3MMLCT)发射.  相似文献   

9.
在水和乙醇的混合溶液中合成了一个三元混配单核配合物[Cu(2,2’-bpy)(D-HCam)2]·2H2O 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两个配合物均为四方晶系,P41212空间群,配合物的晶胞参数:a=2.11062(4)nm,c=0.70146(3)nm,V=3.12481(16)nm3,Z=4,F(000)=1380,R1=0.0273,wR2=0.0721。有四个原子与中心铜离子配位形成稍微变形的四边形配位环境,配合物中存在丰富的氢键,将配合物扩展为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Eu(3-PYA)3.2H2O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和化学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测定了标题配合物的激光拉曼光谱,结果表明,标题配合物的羟基具有两种配位方式,分别为双齿和桥式,经与同构配合物Sm2(3-PYA)6.4H2O的晶体结构测定结果对照,知标题配合物中有一种Eu(Ⅲ)格位,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8。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2-水杨醛缩氨基苯酚·氨合镍(II)三元配合物的合成,通过元素分析,红外、摩尔电导、紫外、热重-差热、磁化率等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2-水杨醛缩氨基苯酚·氨合镍(II)形成1:1:1型的平面四方形结构的中性配合物。  相似文献   

12.
以柚皮素为配体与铜金属离子在乙醇溶液中配位,成功合成了柚皮素-铜配合物.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KBr压片)对柚皮素及其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探讨并优化了柚皮素与铜反应的最佳条件:物质的量之比为1∶1,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4h,pH值为7.5.  相似文献   

13.
通过还原剂保护法合成了二价稀土铕的邻菲咯啉配合物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等表征,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组成为[Eu(Phen)_2·cl_2],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α=9.6039(9)■,b=15.1374(14)■,c=14.6339(14)■,β=99.6170 (10)°,Z=4,Mr=583.27,D_c=1.848 Mg.m~(-3),R_1=0.0629,wR_2=0.2014。铕为6配位,两个邻菲咯啉作为螯合配体参与配位,另两个配位点被Cl原子占有。  相似文献   

14.
采用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和圆二色(CD)光谱等方法研究了人血红蛋白与亚硝酸钠配位反应的光谱学性质。结果表明:血红蛋白与亚硝酸钠配位反应的进行受血红素中心铁原子价态的影响。高铁血红蛋白与亚硝酸钠发生配位反应生成Hb(III)-NaNO2;亚铁血红蛋白与亚硝酸钠反应生成Hb(II)-NaNO2。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Hb(II)-NaNO2配合物逐渐解离,解离出的亚铁血红蛋白逐渐被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溶液中的亚硝酸钠再与高铁血红蛋白反应,最终生成Hb(III)-NaNO2配合物。此外,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和CD数据显示亚硝酸钠的加入改变了血红蛋白氨基酸残基的微环境,且作用点更接近于色氨酸残基位置,而对蛋白质二级结构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5.
以水杨酸为原料,氯磺酸为磺化剂,在四氯化碳溶剂中反应制得5-磺酰氯水杨酸(5-SO2Cl-Sal),然后用锡和浓盐酸还原,合成了5,5’-二硫代二水杨酸(5,5’-DTDS)和5-巯基水杨酸(5-SH-Sal).用5-SH-Sal与氯化汞反应得到了1∶1型和2∶1型的巯基与Hg(II)键合的两种Hg(II)配合物,而5,5’-DTDS在乙醇/水混合液中与Hg(II)离子不反应.发现了一种以苯系磺酰氯为原料,还原制备二硫代二苯系物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是无机化合物中的一类范围广泛、品种繁多、结构复杂、用途甚广的重要的化合物,以前在我国被称为络合物.中国化学会无机化学名词小组在《无机化学命名原则》(1980年)中对配合物做了以下定义:配合物是由可以给出孤对电子或多个不定域电子的一定数目的离子或分子(被称为配位体)和具有接受孤对电子或多个不定域电子的空位的一定数目的离子或原子(称为中心原子)按一定的组成和空间构型所形成的化合物.自1798年合成第一个配合物[CO(NH_3)_6]CL_3以来的200年间,人们相继合成了成千上万个配合物,也在动植物机体中发现了许多重要的配合物;同时,对配合物结构理论和应用方面的连续不断的大量研究,大大丰富了人们对化学键的了解,推动了无机化学的发展,也使配位化学成为化学领域中一门独立的、极其活跃的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锇多吡啶配合物Os(bpy)3Cl2,通过紫外光谱对该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光谱结果显示中心离子与配位体的相互作用使配合物与联吡啶的吸收光谱发生位移。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三维银的超分子配合物[Ag(L)(1,3-HBDC)]n(1)(L=1,4-双(苯并咪唑基)丁烷,1,3-H_2BDC=1,3-苯二甲酸)。用物理化学、光谱学等方法对其进行了合成和表征。配合物1为一维链结构,并进一步由1,3-HBDC未配位的羧基和Ag(Ⅰ)中心的Ag…O键作用扩展成3D超分子骨架材料。该配合物在紫外光照射下,对亚甲基蓝的降解表现出了较高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以邻菲罗啉(Phen)和邻氨基苯磺酸为配体,与硝酸镍利用水热合成法合成标题配合物{[Ni(Phen)3]·L·(OH)}(L=邻氨基苯磺酸阴离子)。通过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标题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标题配合物的分子式为:C42H31O4N7SNi,Mr=788,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a=23.119?,b=15.792?,c=25.040?,β=111.2°,V=8523.3?3,Z=8,R1=0.0808,ωR2=0.2447。标题配合物由一个配阳离子[Ni(Phen)3]2+,一个邻氨基苯磺酸阴离子和一个氢氧根离子组成。在配阳离子中,中心Ni(II)与三个phen分子的六个氮原子配位,形成六配位的八面体构型。配阳离子通过静电引力与阴离子结合。化合物分子间通过氢键和Phen环π-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20.
报道一种新的四羧基桥联桨轮状二铜配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表征 .该配合物属于 P1空间群 ,其晶胞参数为 a=12 .65 2 (3 ) ,b=18.983 (4) ,c=9.10 2 (3 ) ,α=97.2 6(2 )°,β=10 7.3 8(2 )°,γ=10 2 .2 2 (2 )°.研究结果表明 ,在该配合物中轴向配位位置被硝酸根离子占据 .而轴向硝酸根离子上对 Cu2 的配位显著增加了 Cu… Cu间的距离 (2 .73 8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