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长篇小说《坠落的人》以2001年9·11恐怖袭击为背景,围绕主人公基思,塑造了多个直接或者间接经历了9·11的人物形象,对他们恐袭之后的生活以及精神状态、心理活动进行了细致的描述。本文试图运用遗忘理论对小说主人公基思经历恐怖袭击之后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进行剖析,并最终得出结论:逃避式的遗忘并不能真正抚平心理的创伤,唯有像小说主人公最终选择的那样,正视过去,剖析记忆,才能愈合创伤,开始新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短篇小说《阿拉比》是乔伊斯《都柏林人》小说集中的第三部小说,独特的叙述策略是小说的一个鲜明特征.小说由全知叙述者、第一人称复数叙述者以及拥有两种眼光的第一人称叙述者共同叙述了一个小男孩在经历理想幻灭之后精神顿悟的故事.小说的矛盾聚焦于当时的社会氛围和男孩心理之间的对比以及男孩内心世界的冲突.此外叙述时间上的时序和时距的处理也恰到好处地营造了故事的矛盾.小说在这种独特的叙述策略下,在对立和冲突中凸显了主题——社会中无处不在的瘫痪状态.  相似文献   

3.
<远大前程>是英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以第一人称描述了男主人公皮普"远大前程"破灭的整个过程.狄更斯在塑造皮普这一人物形象时融入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潜意识,使整个小说充满自传色彩.运用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来分析狄更斯<远大前程>的创作,对进一步认识小说中所展示的资本主义的黑暗现实和奢侈腐化的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金色笔记》作为莱辛的代表作,奠定了莱辛在当代文学史中的地位与声望,也隐含了莱辛本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经历。从整个文本结构来看,莱辛应用了有效的文本策略,从而模糊了小说和自传的界限。碎片化的时间描述手法,情节上现实与虚构的融合,赋予小说新的形式和活力。  相似文献   

5.
《大连大学学报》2016,(5):62-65
儿童成长需要多方面的营养,在儿童文学创作中,加入真实世界的描写,能够帮助儿童读者全面客观地认识所处的世界,对其发展有很大的现实作用。以真为美是儿童文学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意大利著名作家贾尼·罗大里的唯一一部现实主义儿童小说《三个流浪儿》真实地描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意大利民众的困苦生活以及其面对困难时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斗争精神,从审美的现实性、理性和政治性三个方面很好地诠释了这一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6.
《瑞普.凡.温克尔》是美国著名作家华盛顿.欧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小说取材于欧洲的民间传说,欧文创造性地运用自己独特的艺术手法,成功地展现了一个偏僻山村的生活情境,并且描述了一个农民在美国独立战争前后的生活经历。仔细阅读作者所描写的语言,这篇小说妙趣横生,充满了反讽的意味。  相似文献   

7.
成长问题作为文学主题之一,在中外文学史上拥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成长小说特征显著,以描述人物成长为主要内容,通过对一个人或数个人成长经历的叙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和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变化历程。成长小说的源头在欧洲的德国和英国,歌德、笛福、乔伊斯等人为成长小说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其发生新变并取得长足发展却是在美国,在此过程中美国黑人作家功不可没。随着美国女权运动的兴起,加之一代代女作家的努力,美国女性成长小说开始趋于繁荣,《紫色》的问世便成了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8.
《残月》是张承志1984年走回大西北之后的代表性小说作品,在小说中张承志以一个生活在西海固艰苦环境下,并经历回民哲合忍耶沧桑历史的杨三老汉为主人公,细致而深情地写出了他追寻信仰的道路。小说以"残月"为题,"月"是伊斯兰信仰的象征,而"残月"则显然包含了作者对于哲合忍耶的独特理解与另样情感。小说中写出了这"残月"之"残"。即在追寻信仰路途中的贫困的生活,信仰的不易和苦难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珂珂 雨晨,你是什么时候发现自己能够写小说的呢?自己的第一部小说写的什么? 雨晨 大概是小学三年级,发现很多有趣的生活片段通过自己文字的描述,竟能跃然纸上.《梦携尘缘》是我创作的第一部小说,故事是以校园生活为载体,再辅以迷离的梦境.笔法虽然稚嫩,语调虽然青涩,却是那之后再也无法复制的美好.  相似文献   

10.
新写实小说存在而且具有鲜明的典型形象。它以展示生活原生态,描述生活原型为特征的创作方法是对现实现实主义叙述方法和塑方学典有效探索。  相似文献   

11.
新书推荐 一部畅销小说《流浪猫鲍勃》让一只来自伦敦北部名叫鲍勃的猫逐步走进大众视野.该小说讲述了猫咪鲍勃和主人詹姆斯的冒险经历,而更重要的是,书中记述了詹姆斯是如何与"鲍勃"结缘、共同生活、合作街头献艺的故事,着重描述"鲍勃"如何帮助自己从一名瘾君子变成积极向上、对生活充满希望的青年.该书上市后,即刻受到欢迎.目前,小说销量已经突破25万,被译成多种语言与全世界读者见面.  相似文献   

12.
艾伟的长篇小说《风和日丽》描述了首长的私生子杨小翼在革命胜利后寻父的悲伤经历,她的一生与共和国的发展历史紧紧缠绕在一起,深度折射了共和国60年的历史变迁.故事扣人心弦,耐人寻味.更重要的是,小说具有域外当代小说的创作特征,比如超个体性、偶然性、意外性、反思性和悖论,是一部具有国际水准的优秀当代小说.  相似文献   

13.
丹尼尔迪福是十八世纪英国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是《鲁宾逊漂流记》,是他的第一部个人自传体小说,小说创作之后引起的反响是首次确立了个人和自我在小说中的重要历史地位,突出了小说创作明显的个人主义特征,强调了人们在时代背景下对个人生活独立的一种追求。《鲁滨逊漂流记》具有强烈的私小说特征。文章在阐述私小说内涵的基础上,从《鲁滨逊漂流记》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分析小说中体现的私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汤建元作为一个具有独特身份的作家,小说创作与其生活经历形成一定对应关系.论文以汤建元作品中人性善恶的共同体为探析的核心,认为汤建元的小说将生之悲哀和生之喜悦融为一体,在罪与恶中张扬无差别的善意,在复杂的人情中展示生命的宽广和丰富,蕴藏着独特的小说风景.  相似文献   

15.
多米尼加裔美国作家朱诺·迪亚斯的小说《沉溺》,讲述了多米尼加一家的移民经历,展现了独特的拉美文化对移民者的重大影响,其中,拉美男性气概对两性的要求长期约束着移民者的生活.推崇“男权主义”思想的拉美文化提倡以征服女性为核心的男性气概,这一文化特征构建的坚强勇敢的“硬汉”形象令人动容,而在两性关系中的“花花公子”形象也使移民者成为受害者.《沉溺》中,迪亚斯不仅就这种文化现象进行描述,还揭示了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并描述了移民者因此受到的创伤,表明移民者要解决这一艰巨又漫长的困境过程.  相似文献   

16.
在学习和借鉴"五四"新小说以及西方小说创作技法的基础上,张恨水在其小说文本的叙事中表现出不同于传统小说的显著特征.他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时间三个方面均对传统章回小说做出了富有现代性的改造.相对传统小说以"情节"为结构中心的全知全能叙事,张恨水小说的主要叙事特征表现在以"人物"为结构中心的限知叙事,及其文本的缓慢叙事和多变的叙事顺序上.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中国的乡土文学,是受外国文学尤其是俄罗斯以及东北欧等国描写乡村生活小说的启发和影响而形成的小说创作潮流.20世纪的乡土文学创作开始于20年代,以鲁迅及鲁迅影响下的乡土小说为代表.之后,乡土文学逐渐发展成为20世纪最为重要的小说创作现象,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出现了许多非常优秀的作家和作品.乡土文学逐渐走向成熟,可以看作中国小说走向文学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8.
纳丁·戈迪默在小说《伯格的女儿》中描述了一位年轻女性——共产党员伯格的女儿罗莎的成长经历.文章通过运用"成长理论",探讨罗莎的心路历程的三个阶段:起初,无知带来的悲惨童年;其后,在"舒适"的巴黎生活中困惑;最终,在顿悟中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戈迪默始终坚持人道主义观点,深刻剖析黑暗的种族隔离制度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人性的扭曲.  相似文献   

19.
《就说是睡着了》是亨利·罗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创作的小说,其中描述了一个美国犹太家庭生存的艰辛。本文将从多语性的角度来分析该小说。  相似文献   

20.
本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创造社的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周全平、倪贻德、陶晶孙等作家,文学研究会的(广卢)隐、王以仁及浅草——沉钟社的林如稷、陈翔鹤等人遵循共同的创作方法并表现出相似的创作特色:他们常常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小说题材,采用自我描述的方法,着重抒发一己的情绪,有强烈的主观性和自我表现色彩.从而形成一个文学流派——“自我小说”流派.这一流派的出现和衰落与当时的政治、社会思潮、作家们的经历有密切的关系.这个流派虽然短命,却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