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诗文上具有浓重复古情结的康海,对"元人传奇"也就是元杂剧,不仅涉猎丰富,且对其文学追求有精深体会。其《中山狼》杂剧便表现出浓厚的宗元复古倾向:宫调曲牌组合,谨守元剧规范;慢板紧板相错,"此等处极似元人";曲词语语本色,直摩元人之垒。  相似文献   

2.
《王兰卿》是明中期著名曲家康海创作的一部杂剧。一直以来,研究者对此剧的关注不多,且多以节义剧视之。《王兰卿》杂剧是根据明中期陕西盩厔王兰卿的真实事迹创作而成,其创作时间当在嘉靖元年至嘉靖八年五月间。康海一生志节凛然,去官后以史官自命、淑世之志不减。杂剧《王兰卿》的创作缘起当是康海为王兰卿的事迹所激,并因王氏得不到官府的"旌表"而不平,故而作剧演之,助其不朽。  相似文献   

3.
“行院”考     
研究宋金杂剧时,常常会碰到“行院”这个词。陶南邨《辍耕录》院本名目一条云:“唐有传奇,宋有戏曲、唱、诨、词说,金有院本、杂剧、诸宫调,院本、杂剧,其实一也。国朝院本杂剧,始厘而二之”。朱全的《太和正音谱》卷上《词林须知》最后一条也云:“杂剧之说,唐为传奇,宋为戏文,金为院本杂剧合而为一,元分院本为一,杂剧为一。杂剧者,杂戏也;院本者,行院之本也。”《青楼集》又载:元末大都较有名的妓女为一百七十人,其中身兼杂剧或南戏演员的约占半数。如集中记一个名叫李芝秀  相似文献   

4.
明人马中锡的《中山狼传》,过去曾劳烦许多学者去进行推测,其本事出于何处?郑振铎先生推测此文是根据宋代谢良所作增补而成,电有许多人认为此文是马中锡写来讽刺李梦阳对康海的忘恩负义(见《玉剑尊闻》、《池北偶谈》、《茶香室三钞》),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认为此文系以前人创作为蓝本,对其本事来源都未述明。那么,中山狼本事到底出自何处?笔者认为系出自民间故事。今年暑假,笔者曾到乡间进行一次小规模的民间文学调查,获一《智童降妖》故事。情节与《中山狼传》十分酷肖,如出一辙。这个故事说的是,古代有一个作恶多端的妖怪,被张天师捉住,用一特制的瓶子装好,埋到荒郊野外。后来由于水土流失,瓶子露到地面上。  相似文献   

5.
宋杂剧初探     
宋代杂剧包罗万象,伎艺各异。它不但包括承唐参军戏而来的宫廷内府所演的箴讽时政的滑稽警世短剧,也包括小说歌舞杂戏,不下数十种。本文论及的即属前者。 杂剧之名,始见于《宋史·乐志》,它先行于宫廷内府,曾慥《类说》上记有宋太祖赵匡胤观尝杂剧的事;欧阳修在致梅尧臣的信中也有‘正如杂剧人上名下韵不来,须勾副末接续’的话。到了宣和、绍兴之际日盛,逐渐形成专业戏班,走向瓦舍勾栏作场。 它之别于其他诸如小说歌舞杂戏,自有其特色,洪迈在《夷坚志》上说:‘俳优侏儒、固技之下且贱者,然亦能因戏语而箴讽时政,有合于古矇诵谏之义,世目为杂剧者是也。’吴自牧《梦梁录》说:‘杂剧全用故事,务是滑稽。’吕本中《童蒙训》也说:‘如作杂剧,打猛诨人,却打猛诨出’,演员把讽谏大义寓于嘻笑怒骂之中。故《梦梁录》称‘散乐传学教坊十三部,唯以杂剧为正色,’可见其为百戏之长。 杂剧‘优伶’机敏伶俐,敢于当面讥讽君主大臣,不少伶工遭到‘杖脊、‘逐出’、‘送狱’等惨遇,所以,凡‘圣节内殿杂剧,为有使之预宴,不敢深作谐谑’。(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以免过分触怒圣颜。但仍有些优伶敢于冒死讽谏。  相似文献   

6.
建国初期的戏曲改革运动,极大地推动了戏曲艺术的发展。它在催生新剧的同时,也极力改编旧剧,使戏曲艺术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人民大众面前。根据明代康海所作杂剧《中山狼》改编的新剧,就很好地体现了戏曲改革运动的指导思想。研究该剧新旧剧本的异同,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建国初期的戏曲改革运动。  相似文献   

7.
《周易正义》曰:“其《周易》系辞,凡有二说:一说所以卦辞爻辞并是文王所作,知者,案《系辞》云:‘《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又曰: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又《乾凿度》云: ‘垂皇策者犠,卦道演德者文,成命者孔。’《通卦验》又云:‘苍牙通灵昌之成,孔演命,明道经。’准此诸文,伏羲制卦,文工系辞,孔子作《十翼》,《易》历三圣,只谓此也。故史迁云:‘文王囚而演《易》’,即是‘作《易》者其有忧患乎?’郑学之徒,并依此说  相似文献   

8.
康海《中山狼》杂剧以其深刻的思想寓意和独异的艺术精神,在明代戏剧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哲理性、形象性、寓言性、讽刺性,共同构成了该剧的基本特征;喜剧风格、童话色彩、泥土气息的完美结合,交织出它的艺术美;鲜明的冲突、强烈的对比、本色的语言、紧凑的关目,是其最主要的戏剧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9.
自鲁迅关于“六朝人并非有意为小说”(《中国小说之历史变迁》)之说一起,论者们认为《世说新语》就是历史的实录。但目前对此说颇有异议。异议是由下列两则故事引起的: 裴郎作《语林》,始出,大约远近所传,时流年少,无不传写,各有一通。载王东亭作《登王公酒垆下赋》,甚有才情。(《义学》第九十条) 庾道季诧谢公曰:“裴公云:‘谢公谓裴郎乃可不恶,何得为复饮酒’?裴郎又云:‘谢安目义道林如九方皋之相马,略其玄黄,取其俊逸’”。谢公云:“都  相似文献   

10.
《列子·说符篇》有云 :“白公问孔子曰 :‘人可与微言乎 ?’孔子不应。白公问曰 :‘若以石投水 ,何如 ?’孔子曰 :‘吴之善没者能取之。’曰 :‘若以水投水 ,何如 ?’孔子曰 :‘淄渑之合 ,易牙尝而知之。’白公曰 :‘人固不可与微言乎 ?’孔子曰 :‘何为不可 ?唯知言之谓者乎。夫知言之谓者 ,不以言言也。争鱼者濡 ,逐兽者趋 ,非乐之也。故至言去言 ,至为无为。夫浅知之所争者末矣。’白公不得已 ,遂死于浴室。”张湛于“争鱼者濡 ,逐兽者趋 ,非乐之也”下注云 :“自然之势 ,自应濡走。”杨伯峻先生《列子集释》云 :“伯峻按 :《吕览·举难…  相似文献   

11.
<正> 自鲁迅关于“六朝人并非有意为小说”(《中国小说之历史变迁》)之说一起,论者们都认为《世说新语》就是历史的实录,但目前对此说颇有异议.异议是由下列两则故事引起的: 裴郎作《语林》,始出,大约远近所传,时流年少,无不传写,各有一通。载王东亭作《经王公酒垆下赋》,甚有才情。—《文学》第九十条 庾遭季诧谢公曰:“裴公云:‘谢安谓裴郎乃可不恶,何得为复饮酒?’裴郎又云:‘谢安目支遵林如九方皋之相马,略其玄黄,取其(亻隽)逸’”。谢公云:“都无此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的主题思想究竟是什么?我以为应以《红搂梦》的“立意本旨”为主,再结合有关考证、史料,进行归纳、概括,而不应该是其它。《红楼梦》一开始就有“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又说:“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可见《红楼梦》的“立意本旨”就是作者所隐去之“真事”,即所历“梦幻”之后的感受。总的看来是:借“通灵”,说“梦幻”,说“梦幻”,隐“真事”;隐“真事”,立“本旨”。所以,只要寻出作者所隐去之“真事”,《红楼梦》的“本旨”,即主题思想便豁然开朗了。  相似文献   

13.
据王季思主编的带中国十大古典悲喜剧集》,我国的十大古典悲剧影 元代关汉卿的杂剧孩娥蜘; 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恤宫秋沁 元代纪君样的杂剧‘赵氏孤儿》; 元代高明的南戏一《琵琶记从明代冯梦龙的南戏《精忠旗》;明代孟称舜的传制娇红记朴清代李玉的传奇《清忠谱补_清代洪具的传奇《长一生殿》;清代孔尚任的传奇《桃花扇从清代方培成的传奇炙雷峰塔》。我国的十大古典喜剧是:元代关汉卿的杂剧《救风尘卜元代白朴的杂剧心墙头马上》; -元代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元代康进之的杂剧(李边负荆);元代郑廷玉的杂剧《看毛毋奴》;元代施惠的南戏《幽…  相似文献   

14.
《窦娥冤》──元朝关汉卿《赵氏孤儿》──元朝纪君祥《精忠旗》──明朝冯梦龙《清忠谱》──清朝李玉《桃花扇》──清朝孔尚任《汉宫秋》──元朝马致远《琵琶记》──明朝高则诚《娇红记》──明朝孟称舜《长生殿》──清朝洪昇《雷峰塔》──清朝方成培《救风尘》──元朝关汉卿《西厢记》──元朝王实甫《看钱奴》──元朝郑延玉《中山狼》──明朝康海《墙头马上》──元朝白朴《李逵负荆》──元朝康进云《幽闺记》──元朝施君美《绿牡丹》──明朝吴炳《玉簪记》──明朝高濂《风筝误》──清朝李渔中国古典文学十大悲喜剧!山西@…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以前 ,对“周”、“易”二字的解释 ,就已经出现了许多观点。关于“周”《周易正义》引郑玄云 :“周为周普”;又引《易纬》云 :“因代以题周”;孔颖达自云 :“《周易》称‘周’,取歧阳地名”。陆德明《经典释文》云 :“周 ,代名也 ,周 ,至也 ,遍也 ,备也 ,今名书 ,义取周普”。关于“易”,《易传·系辞》以为“生生之谓易”,“易者 ,象也”,《说卦》又有“易 ,逆数也”之说 ;许慎《说文解字》云 :“易 ,蜥易”,又引“《秘书》说 :‘日月为易’,象阴阳也”;《乾凿度》云 :“易”有易简、变易、不易三种含义 ;程颐《程子遗书》卷 1 :“…  相似文献   

16.
《老子》第二十章:“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何若?”王弼注:“唯阿美恶,相去何若?”美恶为对待词,文义易明,而唯阿之说有歧解。帛书甲本,阿作诃,乙本作呵,似作呵责解。后刘师培校释《老子》亦云:“阿,当作诃。《说文》:‘诃,大言而怒也。,《广雅·释诂》:‘诃,怒也。’诃,俗  相似文献   

17.
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秦晋殽之战》) 《作品选》:“君,指晋文公。死君,指忘去晋文公。这句是说,不报答秦国资助的恩惠,而讨伐秦国的军队,那不是忘去文公吗?”释“死君”为“忘去晋文公”,是从顾炎武、王引之说。杨伯峻在《春秋左传注》中反驳说:“云死君谓忘其先君,则不知置‘为’字于何地。”这种驳辨是很有力的。但杨伯峻从俞樾说读“为”为“有”,  相似文献   

18.
元稹与小说     
元稹(微之)写过一篇《莺莺传》,传中的“崔莺莺”是甚么人? 宋人王铚(性之)认为“崔莺莺”是崔鹏之女,他在《〈传奇〉辨正》中说:“会清源庄季裕为仆言,友人杨阜公,尝得微之所作姨母《郑氏墓志》云:‘其既丧夫遭军乱,微之为保护其家备至。’……又微之作《陆氏姊志》云:‘予外祖父授睦州刺史郑济。’白乐天作微之母《郑夫人志》亦言:‘郑济女。’而唐崔氏《谱》:‘永宁尉鹏,亦娶郑济女。’则莺莺者,乃崔鹏之女,于微之为中表。正《传奇》所谓郑氏为‘异派之从母’  相似文献   

19.
繞朝事见《左传》文公十三年。传日:“繞朝赠之以策。曰:‘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繞朝时为秦国大夫。据孔《疏》:“正义曰:‘服虔云:绕朝以策书赠士会。’”杜注对此却不以为然,认为士会当时即行,繞朝来不及书策为辞,并且事既密,也不宜以简牍赠人.此推断可能从《韩非子·说难》而来。《说难》云:“故繞朝之言当矣,其为圣人于晋,而为戮于秦也,……”《说难》虽记载了《左传》、《史记》二书之未载——“繞朝为戮于秦也”。但只记“繞朝之言当矣”.未具繞朝以策书赠人,故杜氏所疑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20.
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里的“故为之说”的“说”,不少参考书都当作动词解释。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评注译析古文百篇》里,把这句话解释为:(我)为这件事作了这篇“说”的文章。在注解里又说:“‘说’原是名词,一种文体。此作动词。为之说,为这件事作一篇‘说’。”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学古文评注》,也持同样的看法。《初中语文教学参考书》这样解释:“‘之’字作介宾,‘说’字作动词,指写作(这篇文章)。或者‘之’字作指示代词,充当定语,‘说’字作名词,指一种文体。两说都说得通,就柳文而论,前者才是作者原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