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陈安璐 《中文自修》2009,(12):30-30
悠扬舒缓的肖邦《夜曲》,在宁静的夜晚流淌着。偶一抬头,便看到书架上那道杂志排成的“彩虹”,心里不禁又涌出一股暖流:嗯,不知不觉,已经有这么多色彩了。这是一道“蓝”“绿”“橙”组成的彩虹;是我们的成长记录、青葱之匣;是我们追梦的脚步,也是将来指引我们回望人生的梦语之书。它是我们的班刊——《读写快线》。  相似文献   

2.
孙惠芳 《师道》2005,(5):56-57
记得第一次读《论语》,是在两年前,看到薄薄的一本书上全是深奥、晦涩的字,虽然有注释助我理解,但当时心浮气躁的我由于对孔子缺少最起码的了解,最终将书搁置在书架上了事。  相似文献   

3.
随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却是《堂吉诃德》,翻开第一页,作者塞万提斯的名字下写着一行钢笔字:某年某月某日购于沙洋创作书店。笔迹幼稚但认真,是我的。  相似文献   

4.
词缀是汉语由单音词向双音词转变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现象。《红楼梦》是一部充斥着浓浓的口语味道的文学名著,其中很多语言现象都流露出现代汉语口语的痕迹,词缀就是其中的一种。“家”作为词缀古代已有,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到了《红楼梦》的时代有些用法消亡,有些用法依然存在,当然也产生了新的用法。  相似文献   

5.
母亲的姿势     
在我的书架上,排列着许多期的《广东第二课堂》,她们是我最好的朋友。欢乐时,她们与我共享;忧愁时,她们替我分担。里面有一期已经显得有些陈旧,因为有一个故事——《母亲的姿势》。它让我读了一遍又一遍。  相似文献   

6.
据有关资料记载显示,截止到1988年,《圣经》(或其部分经卷)已被译成1884种字或语言,成书后几乎每年都有新译本行世,总发行量难以估算。一位名叫麦克非(Mcafee)的现代学曾说:“假如所有的《圣经》都被销毁了,仅仅从各城市公共图书馆的书架上,收集其他书中引用过的《圣经》字句,就仍能把《圣经》的主要部分重新拼凑起来。”  相似文献   

7.
在对诗歌文本的意义阐释上,孟子的“以意逆志”说、刘勰的“知音”说等,都是以探求和追寻作品确定不变的原意为目标的。然而事实证明,这往往既是不必要的,也是无法完成的。与此不同,《易经·系辞》中有“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的思想,荀子也说:“善为《诗》者不说,善为《易》者不占”。(《荀子·大略》)到了西汉,董仲舒更是明确提出了“《诗》无达诂”的命题。他说:“《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从变从义,而一以奉人”。(《春秋繁露·精华第五)刘向也曾提到:“传曰:《诗》无通诂,《易》无通占,《春秋》无通义。”…  相似文献   

8.
“VV”连动式是两个谓语动词之间不带任何成分的动词连用式.《三国志》“VV”连动式语义有承动式、动趋式、状动式等类型,每个语义类型存在着一定的语义关系.《三国志》“VV”连动式主语的语义角色存在“施事—受事—当事”优先序列.  相似文献   

9.
迭≠叠     
史国东 《学语文》2002,(2):25-25
在1964年的《简化字总表》中,“迭”是“叠”的简化字;1986年国家语委重新发布了《简化字总表》,对此作了调整,不再将“叠”作为“迭”的繁体字处理,即“迭”和“叠”都是规范的汉字。  相似文献   

10.
初中《语文》第二册《桃花源记》一文中,有“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教师教学用书》翻译说: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类似的翻译在其他资料上都可见到。其实,这种翻译是错误的,因为“有汉”的“有”不等于“有无”的“有”,而是作助词,没有实在意义。“有”作助词,在古代很常见,其用法可分两类。  相似文献   

11.
马祥勇 《现代语文》2006,(3):118-119
一《活着》在上世纪末是被炒得很火的一部小说。1998年曾长时间名列席殊书屋畅销书榜首,也曾荣获台湾《中国时报》十本好书奖,香港《博益》十五本好书奖,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时隔五年,等一切都尘埃落定之后,我才怀揣一颗平常心认真地“活”了一次。挥霍了不少廉价的同情,倾洒了几多伤感的眼泪,仅此而已。失缺了数年前读《古船》时的心灵震撼,徒增了几分迷惘的痛感。一个偶然的机缘,当我从书架上抽出《存在与虚无》时,突觉脑际灵光一现,直觉告诉我,我误读了《活着》。《活着》讲述的是一位老人在面对所有的亲朋一个个先后离他而去后…  相似文献   

12.
自从初中的时候看过一部《射雕英雄传》之后,从此便迷上了金庸的武侠小说,从《射雕英雄传》看到《倚天屠龙记》,最后竟然在一学期内把金庸写的小说全部看完了。看了那么多武侠,突然发现武林中也有着很多“潜规则”,这些可不是简单的诸如禁止不敬尊长、禁止欺辱妇女之类的可以明着讲的道德问题。虽然从来没有哪个师父会教给徒弟这些,但这几条“潜规则”却真实地发挥着作用。不遵守的吃苦头还算是轻,弄不好丢了性命都不知道是怎么丢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阅读《简·爱》并非是我在书架上无意间看到后就产生的打算,而是我怀揣着对于浪漫主义的兴趣而有目的性的阅读。三十万字的《简爱》从第一页翻开到最后一页,让我仿佛置身与电影院中观看了一场极为浪漫的爱情故事片,全篇紧凑完整,几乎毫无拖沓,夏洛特为读者真正地描绘了一位善良、聪慧、个性鲜活地《简爱》。其中我最感兴趣,也是我最留意地便是小说全篇的浪漫主义叙述风格。  相似文献   

14.
对“梦”与“境遇”及其关系的思考,是鲁迅前期思想的核心内涵,构成了《呐喊》、《彷徨》创作的一条中心线索。本以此对《呐喊》和《彷徨》进行重新解读,展示了鲁迅创作中更深层次的内涵与追寻。  相似文献   

15.
姚玉琴 《江苏教育》2007,(11):39-40
小刘的故事(《江苏教育》2006.12A)可以说是目前教育上的经典案例,已经成为不是秘密的“秘密”。一位名校长曾打过这样的比方:谁都想坐在椅子上看球赛,比较舒服。但是现在不管哪所学校都是站着看球赛,谁都不敢先“坐”下来。即使每个人都知道站着看球赛与坐着看是一样效果,谁也不敢轻易坐下来。  相似文献   

16.
看《钟山》     
新年伊始,不少著名作家都推出了新长篇,如阿来的《空山2》、池莉的《所以》、张炜的《刺猬歌》、李佩甫的《等等灵魂》等。然而,除了阿来的新作依然保持着《空山》系列的气韵,其余的都令人失望,或大失水准,或顺着以往的衰落轨迹继续下滑。倒是两位较年轻作家的长篇颇有可观处,盛可以的《道德颂》感情丰沛,刁斗的《代号:SBS》寓意精微,虽有缺点,但中气十足。更新锐作家的几个中篇也有出彩处,王维廉《非法入住》以实写虚的功夫、晓航《论我们灿烂的生活》与当下都市生活对接的能力、王松《守夜人的阳光》沉稳的叙述功力,都可圈点。"80后"两位作家也令人欣喜,笛安的《莉莉》以童话的方式写成长经历,张静的《珍珠》以荒诞的笔法写现代体验,感受真切,有新异之感。此外,迟子建的《福翩翩》、张惠雯的《如火的八月》都写贫贱生活的爱欲亲情,前者写老夫妻的温暖,后者写小儿女的绝望,都能动人。  相似文献   

17.
台湾南一版《生活》二年级上册的《我的家》单元和大陆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的《我爱我家》单元,都是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主题,即"我与家"来展开的,虽然年级不同但是所针对的学生年龄很接近。探讨两地教材同一主题单元编写上的异同及各自特色,对大陆《品德与生活》教科书的编写以及小学品德与生活的教学有助益。  相似文献   

18.
中国和印度在其古典诗学的发展历程中,都提出了"味"论这一重要的诗学范畴,并存在着不少联系与区别。本文试从钟嵘的《诗品》和婆罗多的《舞论》对比分析入手,来找寻中印两国早期古典诗学"味"论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以更好地探究两国古典诗学"味"论之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一、义务载育阶段《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主要区别 《课程标准》中的目标体系由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组成.每个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同时还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这部分与《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相对直。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六年制第九册《鸬鹚》有一句:“··渔人只要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鸬鹚就都扑着翅膀钻进水里去了。”《鸬鹚》是现代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写的,原文中那一句为:“··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鸬鹚就都扑着翅膀钻进水里去了。”该文选入1987年小学《语文》第九册时,并没有将“忽然”改为“只要”;而现在改成了“只要”,改出了毛病。课文中所写的,是作者亲眼看到的景象,而不是想像出来的。事实上,课文的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所叙述的渔人驱赶鸬鹚下水、鸬鹚捕鱼的情景、渔人的忙碌、渔人停止捕鱼后喂鸬鹚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