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你都读过哪些童话故事呢?生1:我喜欢《小飞侠》。师:你真是一个爱看书的孩子。生2:我喜欢《海的女儿》。师:看得出这位同学也很爱阅读。生3:我喜欢《丑小鸭》。师:你的记性真好,《丑小鸭》是我们学过的童话故事。生4:我喜欢《青蛙王子》。……师:同学们能够说出这么多,证明大家都很喜欢看  相似文献   

2.
一、背诵导入生背诵同一主题或同一作者的诗词:离别诗,写西湖的诗,陆游的诗,写春景的诗。引出课题。二、整体通读,了解诗意(生读诗词,自学生字,借助注释了解大意。师指名读,正音,学习生字。生齐读。然后比较这一诗一词的异同)生:都是写钓鱼的。生:都是先写景再写人(渔翁)的。生:作者不同。生:《渔歌子》是词,《江雪》是五言诗。师:体裁不同。生:钓鱼的季节不同,《渔歌子》是春天,《江雪》是冬天。  相似文献   

3.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向往奥运》的作者是谁吗?生甲: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作者,他叫肖复兴。生乙:是《荔枝》的作者。生丙:他是一位著名的体育记者。生丁:肖复兴写过很多的小说、诗歌、散文和报告文学,如《和当代中学生通信》。他还当过老师,他从小就非常喜欢语文。师:你们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师:听说咱班的同学喜欢看课外书,能跟我说说你们都看过哪些课外书吗? 生:我看过马小跳全套. 师:嗯!《马小跳》是我们许多同学都喜欢的一套书. 生:我看过《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师:你看的书真不少. 生:我看过《水浒传》《西游记》. 师:这两本都属于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小小年纪就读了,真了不起.那你能告诉我们四大名著还有哪两本吗? 生:《红楼梦》《三国演义》.  相似文献   

5.
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喜欢看公安机关破案的影片吗?生:喜欢。师:你们看过哪些呢?生:《公安局长》。生:《任长霞》。生:《重案六组》。生:《名侦探柯南》。师:真了不起!看过这么多的破案的影片。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段破案的录象,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课件出示:《荣誉》中的利用指纹破案的一段。)师:看过录象你知道警察叔叔是利用什么来破案的?生:指纹。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有关指纹的一些问题。[评析:通过利用指纹破案的录象导入新课,激起了学生研究指纹的兴趣,同时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吸引到课堂上。]二、初步观察指纹师:…  相似文献   

6.
板块一趣味揭题师:亲爱的同学们,这节课孟老师和大家去语文百花园畅游(CAI出示课题:语文百花园),准备好了吗?生:(齐)准备好了!板块二古诗堂师:首先我们来到的是——古诗堂(CAI出示:古诗堂),本学期我们又学习了不少的古诗,还记得是哪几首吗?生:我们学习了《望天门山》《山行》《暮江吟》。师:能背吗?生:(齐)能!师:《望天门山》,男孩子背诵,女孩子和。(生读)师:有高有低,读出了气势。《山行》,女孩子、男孩子连环读。(生读)师:真好听!《暮江吟》,一起来背诵。(生齐诵)  相似文献   

7.
一、联系生活,寻找童话师:喜欢童话吗?生:喜欢。师:为啥喜欢童话?生:因为童话有趣好玩。生:因为童话能用故事告诉我们道理。师:你看过哪些童话?……师:课本上有童话吗?生:我学过《小稻秧历险记》。生:我学过《航天飞机》。  相似文献   

8.
【背景说明】1.诵读内容:李清照《如梦令》、《点绛唇》、《醉花阴》、《一剪梅》和《声声慢》五首词。2.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3.学生课前已经通过书籍、网络对李清照的情况有了大致了解。【教学过程】一、走近词人师:生活中有本事的男人被称为英雄好汉,把有本事的女人称为——生:女中豪杰。师:你知道哪些女中豪杰呢?历史上的,传说中的,现代社会的,都可以。生:武则天。师:不错,中国古代第一位女皇帝。生:花木兰。师:对,花木兰替父从军。生:邓亚萍。师:世界乒乓球冠军。……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我有幸聆听了年过六旬的特级教师罗伟源的一节“平凡”的好课——《矛与盾》。这节课没有花样翻新的教学形式,没有吸引眼球的精彩表演,也没有使人大跌眼镜的奇招妙术。整堂课如潺潺流水,平凡之中见艺术,细节之处显理念,给人的感觉是那样朴实、扎实。细节之“霸王别姬”【教学实录1】师: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寓言?生1:《画蛇添足》《亡羊补牢》《刻舟求剑》。生2:《惊弓之鸟》《揠苗助长》《坐井观天》。生3:《霸王别姬》。(全班同学笑。生3有些不知所措)师:《霸王别姬》不是一则寓言,而是一个著名的历史故事,讲了西楚霸王被困垓下,他…  相似文献   

10.
谢艳 《湖北教育》2007,(8):32-35
案例一、导言激趣师:同学们喜欢读神话故事吗?大家看大屏幕,这里有几个神话故事里的人物,他们是谁?你能说出这个故事的名字吗?生:这是《嫦娥奔月》里的嫦娥。生:孙悟空,《西游记》里的人物。生:这是后羿,故事的名字叫《后羿射日》。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能看懂并说清楚图意,能用连贯的话把故事讲述清楚。2.语言要通顺,想像要合乎情理。3.体会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心、友爱。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生:喜欢。师:那你们都知道哪些故事呢?生:我知道《白)公主》的故事。生:我知道《灰姑娘》的故事。生:我知道《海的女儿》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刚才听见你们琅琅背诵古诗的声音,老师非常高兴!迄今为止,我们已经积累了很多首唐诗。下面我们来猜古诗,好吗?(师做动作,模仿一个母亲在缝补衣裳。)生:《游子吟》,作者是孟郊。(师赞许地点头示意,并板画雨天、行人。)生:《清明》,作者是杜牧。师:一个著名的诗人在临死前把儿子叫到床前……生:《示儿》,作者是陆游。师:我们采用什么办法来理解和记忆《忆江南》?生:抓住重点词帮助理解和记忆。师: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来记忆《长歌行》?生:唱一唱。师:对!我们在记忆这些古诗时采用了“做一做”(演示诗中的情景)、“画一画”…  相似文献   

13.
教材张云鹰《开放式活动课程》五年级第3课。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感悟"书"师:谁能告诉老师平时你读过哪些书?生:读过不少关于文学、历史的书籍。师:请你说出书名。生:《战国策》《上下五千年》。  相似文献   

14.
[教例]《蟋蟀的住宅》一、板书“蟋蟀”,读准字音。师:你们对蟋蟀了解多少?生A:它是一种昆虫。生B:它是一种有害的昆虫。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B:我是从《小主人报》上看到的。师:你爱读报,又很注意知识的积累,这很好!生C:蟋蟀好斗。(师:一般指雄性。)生D:蟋蟀会唱歌,声音很响。(师:也很动听。)生E:我还知道蟋蟀的叫声不是从嘴里发出来的,而是靠两翅磨擦发出的。师:你从哪儿知道的?生E:我是从《十万个为什么》上看到的。师:《十万个为什么》可是本好书,你会从那上面学到好多知识,其他同学也应该读一读。二、看图讲述。出示…  相似文献   

15.
师:同学们你们好!生:老师您好!师:好,坐下。师:今天我们将要研究的话题是什么,知道吗? (展示:《周瑜火烧赤壁》)生:《周瑜火烧赤壁》师:好,在讲课题之前再读一遍。生:《周瑜火烧赤壁》师:这篇文章是篇古文,而且比较长,原来是在人教版高中课程,现在放在我们生本小学的  相似文献   

16.
[案例]师:这学期我们背诵过一首叫《临江仙》的词(校本教材选背诗词),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生: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师:知道这首词的出处吗?生1: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唱的就是这首词。生2:我在《三国演义》这部书的前面好像看到过。师:对了,古代作家写小说常常用一首诗或词来开头,叫做开篇之词,它能暗示作品的主题,帮助人们理解作品。《临江仙》就是《三国演义》的开篇之词。今天,我们也以这首词来开始新课文《三顾茅庐》的学习。知道为什么吗?生:因为《三顾茅庐》是《三国演义》里的一个故事。师:你预习得真好。《临江仙》…  相似文献   

17.
师:有这样一位作家,他踏着《春》的脚步而来,携我们观看了梅雨潭的《绿》,陪我们观赏了《荷塘月色》,尔后,他离我们《匆匆》而去,把《背影》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这位作家是谁? 生:(齐)朱自清。师:下面咱们回顾一下有关他的文学常识。生:(齐)现代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人民教育》杂志已刊出生本教育专辑(2009年8月份15-16期合刊)、《中小学管理》杂志(2009年9月)刊出“生本教育视点“及《教育研究》(2009年9期)刊出郭思乐教授文章《从仿生到靠生:基础教育改革的根本突  相似文献   

19.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师:同学们,这是谁?(大屏幕出示:孙悟空图片)生:(齐)孙悟空。师:你们想不想看一段动画片《西游记》?生:(高兴地说)想!(观看动画片《西游记》片断)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孙悟空本领大吗?生:(齐)大!师:它有哪些本领?生:它变化多端。生:它会筋斗云。(出示板书:筋斗云)生:它有一根金箍捧。  相似文献   

20.
(师出示两张连环画图片,第一幅为小白兔冒着大雨奔跑,旁边有一棵大树,树下有一只大蘑菇;第二幅为小白兔拿起蘑菇顶在头上当雨伞,开开心心地朝着家的方向跑去)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两幅图画,能看懂它们的意思吗?谁来说一说?生:第一幅讲的是一只小白兔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大雨,它看见路旁边有一只大蘑菇,就想到了一个主意;第二幅图讲的是小白兔把蘑菇采下来当成雨伞,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师:真聪明,能看懂图意了。那你们能为这组图取个题目吗?生:《蘑菇伞》。生:《下雨了》。生:《聪明的小白兔》。生:《放学回家的路上》。生:《又哭又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