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10月4日下午,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的2004“世界人居奖”颁奖仪式上,中国厦门市成为惟一获得2004“世界人居奖”的中国城市。今年“世界人居日”的主题是:城市——农村发展的动力(Cities——Engines of Rural Develop-ment)。这一主题让我们关注到城市对农村发展的带动作用。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结构变化呈现出两个重要特征:一是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在城市形成一个新的居民群体——非户籍的城市暂住人员;二是城市中的一些农业户籍人口转化为城市户籍人口。城市人口的这些变化产生了新的住房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对于发挥城市对农村发展的带动作用,改善人类居住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发展农村教育加速城市化进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化的实质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当前我国农村人口素质普遍偏低是限制农村劳动力进城的根本原因。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的教育水平,以促进城市化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是城市化的世纪,世界上每个国家的城市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城市化是以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和集中为特征的一种历史进程,表现在人的地理位置的转移和职业的改变以及由此引起的生产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及农村劳动力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农村人口会逐步向城市转移,并最终实现城市化,这是一条基本规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的转移采取了一种独特的形式,即农民工形式。  相似文献   

5.
在1975年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以他那铿镪有力的声音向世人宣布:到2000年中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其核心和实质是农村现代化。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路在何方?纵观世界的近代史,我们不难发现,发达国家走过的是一条“城市化与工业化齐头并进,农村人口大举向城市转移”的所谓“西方模式”,而勤劳质朴、勇于创造的中国农民则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风采,那就是发展农村乡镇企业,开创了以农村工业化推动农村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先河。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Urbanization英语词义中含城市和城镇)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1800年世界城镇人口所占比重不足3%,1900年上升到13.6%,1950年为28.6%,1980年又上升到42.2%。据联合国预测,本世纪末全世界将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住在城市或城镇。我国城市化刚刚起步,随着经济的发展,本世纪末、下世纪初将面临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和城市化的高潮。因此,研究城市理论作为这一高潮的先导,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必将引起劳动力大量地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业,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根据专家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由目前的42%推进到55%左右,这就意味着平均每年增加约1%,也就是说每年有1000万—1200万左右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五普”表明,目前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64%,农业劳动力占全国总劳动力的50%左右,即4.4亿农村劳动力,按照城市化发展进程,估计到2020年将有2.2亿—2.3亿剩余劳动力要从农村转移到城镇。这里的剩余劳动力是指从农业产业中分离出来的大量剩余劳动力,一部分指刘易斯所说的无效劳动力,就是…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国内人口出现了由农村向城市大规模转移的现象,农村青壮年大规模外出务工,农村儿童赖以生存的家庭结构发生巨大变化,适龄流动儿童构  相似文献   

9.
逆城市化一般都出现在城市人口比例达到75%的时候,以人口向非大城市中心区迁移为主导,人口还是在城市,并不是像我国近期出现的向农村迁移或不愿迁往城镇的情况。当前的我国的非转农现象决不是城市人口向农村分散和农村化,更不是城市文明和生活方式的农村化,而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城市化阶段的一种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变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为现代先进的城市社会的自然历史过程。城市化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内容包括: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传统的农村明向现代化的城市明转化。城市化是  相似文献   

11.
在城市化进程中,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永久性转移,是一个客观历史进程。而我们一直奉行的城镇化战略,其实是计划思维在城市发展战略选择上的反映。事实上,小城镇难以成为产业和人口集聚的有效载体,"小城镇战略"违背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般规律。因此,我们应该确立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城市化发展战略,顺应市场的力量,积极推动劳动力的城市转移。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和工业化是现代化建设的两大推进器。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在其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同时推进城市化的发展战略。我国由于国情所致,城市化发展略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专家预测未来50年内,我国将有6亿农村人口转入城市,城市化率将从现在的36%提高到70%。目前,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都市密集区已初步形成,京津唐等地区的都市密集区也正在形成之中。一、城市化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1.城市化有利于区域经济参与新的国际分工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使世界各国都被纳入到国际分工的全球体系之中,参与国际分工,借助国际经济加快…  相似文献   

13.
<正>城市化健康发展是解决一系列战略问题的重要路径。我国城市化已进入加速发展时期,数以亿计的农民将告别农业和农村向城市的二三产业转移,受二元体制结构的影响,农民工市民化成为我国农民向城市转移的特有方式。进城农民工始终处于城市边缘地位,其市民资格的缺失造成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片面性,影响到经济稳定和社会和谐,加快推进农民工  相似文献   

14.
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现象,也是城市化发展的需要和必然。但由于我国长期存在城乡二元结构以及制度改革的相对滞后,许多进城务工的农民无法将子女带进城里生活、学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也称城镇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对处于城市化初期阶段的老少边远农村地区来说,我国整体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势头,以及老直辖市、东部沿海与西南边陲省区城市化的不同发展进程.给这些地区的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带来更多的是挑战和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正在经历从农村、农业社会向城市、工业社会转型的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户籍制度的松动使得我国农村地区的大量劳动力进入到城市生活和就业,但农村转移劳动力普遍文化水平较低、专业技能缺乏,其较低的人力资本存量使得他们在城市中的就业和生活举步维艰。为了提高其在城市中谋生的能力,必须面向广大农村转移劳动力进行必要的就业与创业教育及培训。  相似文献   

17.
十多年来,我国的世界近代史研究,成果累累,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对世界近代城市发展与整个近代史的关系的研究,还比较薄弱,近代资本主义是在封建社会母胎中孕育而成的,是在城市化中发展成长起来的。资产阶级依赖城市取得了政权,并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尤其是19世纪产业革命后,由于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西欧各国,城市以空前的建设向外扩展,城市人口的比重飞速增长,经济活动的中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正在经历从农村、农业社会向城市、工业社会转型的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户籍制度的松动使得我国农村地区的大量劳动力进入到城市生活和就业,但农村转移劳动力普遍文化水平较低、专业技能缺乏,其较低的人力资本存量使得他们在城市中的就业和生活举步维艰。为了提高其在城市中谋生的能力,必须面向广大农村转移劳动力进行必要的就业与创业教育及培训。  相似文献   

19.
从形成原因、构成来源、生存状态考察,我国农村剩余人口分为三种类型。在现代化进程中,应对农业刺余劳动力进行产业性转移,对其他农村刺余人口进行城市化转移。这种转移能否成功,取决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城市产业的容纳能力、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力和新老市民的融合能力。  相似文献   

20.
胡虎林 《甘肃教育》2020,(6):105-105
一、农村小学小班课堂教学问题1.研究背景。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已经在我国实行多年,这一体制存在着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其中最显著的是它建立了城乡之间难以打破的户籍壁垒,继而造成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城乡之间教育水平不均衡、教学质量不均衡。随着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在城市就业、安家,农村学生也不断从农村转移到了城市,农村校园的生源在大幅减少,更进一步造成农村小学难以吸引、获取高质量的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