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让学生不怕议论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德威 《学语文》2007,(2):50-50
目前的中学语文教育存在着一个不争的事实:多数学生怕议论文。那么怎样做才能让学生不怕议论文呢?我们知道浓厚的兴趣是探求知识的先导,只有当学生乐于探求知识了,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知识的海洋里,才会集中注意力来学习。就像古人说的:“教人而未见意趣,必不乐学。”“不乐学”,自然很难学好。可见,要想改变当  相似文献   

2.
曾读到一则寓言:两个人各面对一杯喝了一半的水,一个说,我已经喝掉了半杯了;另一个说,我还有半杯没喝呢。前者透露了无奈和苦涩;而后者却满怀着希望。由此,我想到了教育。处在学习过程中的学生不就像一杯没倒满的水吗?在“师道尊严”的教育中,做教师的就像第一个人通常只看到那“空的一半”。有些学生因为空的是“一大半”,就便成了教师训斥的对象。教师在批评这些学生时,因为情绪激动往往措辞严厉而伤害了他们的自尊,结果学生自暴自弃。如果教师换个角度,像第二个人那样,盯住学生的“满的一半”,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呵护他们…  相似文献   

3.
雷艳华 《教师》2010,(13):39-40
全面发展的人才包括智力、情感和身体的全面发展,还应该包括心理的健康发展。当一个人的知识增长到某一高度后,心理素质就成了他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了学校教育非常重要的方面。班主任作为学校的基层组织——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应该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责任人,担负起把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班主任首先应当是一个心理医生”,这是现代教育对班主任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相似文献   

4.
童话作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载体 ,具有愉悦性、艺术性、创造性的特点 ,因而童话教育就为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带来了可能。我们尝试着从培育兴趣、鼓励参与、发展思维入手 ,把童话教育作为深化素质教育和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切入点 ,努力把学校营造成“童话的世界 ,儿童的乐园 ,创造的天地”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发展、创造积极性 ,促使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一、运用童话愉悦性的特点 ,培育兴趣 ,唤醒创造潜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整体素质 ,必须努力创设愉悦轻…  相似文献   

5.
俗话说:“涉深水者观蛟龙,涉浅水者得鱼虾.”教学亦然,知识就像海洋,既有“浅水湾”,亦有“深水区”.教师根据自身的教育理念、知识水平、思维方式和教学能力,可使学生在“浅水湾”得“鱼虾”,亦可在“深水区”观“蛟龙”.“万以内数的读法”是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新课程实施以来,教者可谓是不可胜数,其教学方法可谓异彩纷呈,然其大略,可归结为以下三种教学境界.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智慧的启迪者”,从“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的合作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必须很好地在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即注重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注重教与学的过程与方法,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天空的幸福,是穿一身蓝;森林的幸福,是披一身绿;阳光的幸福,是如钻石般耀眼;落日的幸福,是留下最后的绚烂;而教师的幸福,是源于对孩子们的真切眷注。特级教师薛法根曾经这样阐述过教育的真谛:“没有享受到教育幸福的人生是遗憾的;没有为学生传递教育幸福的教师是失败的。”薛法根老师的话就像一杯陈年老酒,让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8.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渊源,来自于美国教育家和哲学家杜威的“儿童中心论”。杜威的教育理论特别强调,儿童教育要“尊重人类自由的天性”“尊重儿童的心灵”“遵循教育的规律”。“以学生为中心”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这种理念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由知识接受对象转变为知识信息加工的主体,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一、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理念(一)建立学生观  相似文献   

9.
“生涯教育”一词最早是1971年由美国联邦提出,并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项内容。不再像过去那样仅仅把职业教育作为教学主体,而是开始注重生涯教学辅导,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了解到全面的知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融入生涯教育指导,使“生涯教育”这个流行词频频出现在学生的视野中。同时,在教学事业中,相关教学者逐渐对把生涯教育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开始讨论研究。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的任务是既教会学生语言文字又教学生做人 ,作为一堂具体的语文课应明确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又把握思想教育审美、熏陶的情意领域的目标 ,达到实在、具体、高效的“跳摘挑子”的目标。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习。如把一个结果直接交给学生就是把知识变成了一种产品 ,教师交给学生接纳 ,这样的教学虽然考试时能正确答出 ,而内容、题型一变 ,就答不出或说错 ,因为他未掌握发现问题方法。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 ,必须努力探索教学的艺术 ,将“巧妙灵活”的教法炉火纯青地运用 ,以此达到善教的目的。善教应以兴趣为先导 ,以知识为工具 ,…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这是总体培养目标,那么怎样检验目标的实现程度呢,即怎样对学生、对教师、对我们整个的教育进行评价呢?请看这么几个实例:例一:处在学习过程中的学生就像一杯没有倒满的水,在中国老师这里,通常看到“一半是空的”,而在美国老师那里,却总是看到“一半是满的”。前者否定,后者肯定。哪一种会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呢?当然是后者。这早已被心理上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所证明。仅仅是因为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和评价不同,一部分学生就会比另外…  相似文献   

12.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的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知识性教育,教育者呈现的是现成的、标准的、一成不变的知识,关注的是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课堂成了传承知识的中转站,教师成了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沦为知识的奴隶。过分对知识的追求,淹没了学生对探索的渴望,学生拥有了“死”的知识,但却丢掉了“活”的智慧。  相似文献   

13.
屠红良 《师道》2003,(9):27-27
曾读到一则印度寓言:两个人各面对一杯喝了一半的水,一个说,我已经喝掉半杯了;另一个说,我还有半杯没喝呢。前者透露了无奈和苦涩,而后者却满怀着希望。由此,我想到了教育。处在学习过程中的学生不就像一杯没倒满的水吗?在师道尊严的教育中,做教师的就像第一个人通常  相似文献   

14.
焦剑 《四川教育》2008,(2):83-83
有位名校长曾经说过:“学校的发展像泡茶,茶水在不断添水中会慢慢变淡,最终成为白开水。”一所学校要保持那浓浓的香味,就得像守壶的人那样,守护学校的特色,才能使其持续散发浓香。“幸福教育”便是我校的办学特色,“追求幸福的教育,享受教育的幸福”是我校的教育追求。  相似文献   

15.
作业评价在教育教学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美术作业是检验教学结果的直接因素。长期以来,一些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传授知识和技能,学生按照教学要求用模仿的方式被动学习,教师对于学生作业仅仅依靠“像”与“不像”或“对”与“错”来进行评价。这种传统的作业评价方式从表面上看能显示教师的技术水平,也能使作业水平整齐,达到一种标准,然而却压抑了学生的发展。久而久之,会让孩子失去学习的信心,对画画乃至其它学习都是不利的。这就要求教师在美术作业批改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热情,给他们学习的信心。  相似文献   

16.
教育随笔     
陈丹 《教育艺术》2004,(10):41-42
一 当学生谈到对现在所学知识、科目为什么没有兴趣时,许多学生认为现在所学的知识今后没有用处。“为什么我们非要学习这些没有用的知识呢?”是学生经常爱抱怨的一句话。 现在的学生己不像我们读书时,老师教什么就好好学什么。他们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用实用的眼光看世界。但由于年轻缺乏社会阅历,以及对自己和社会了解不够等原因,看得不够全面、正确。作为老师应该对他们这样的想法加以分析和引导,一旦学生没心思学习了,他就不会再做任何努力,而浪费宝贵的时光。我有时就反问学生:“那什么知识才有用?你是否只学这门知识就够了?每个人都考虑一下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一些教师或父母心目中的“好学生”就是学习成绩好。他们只注重智育,而忽视思想品德、道德素质的教育;或者只注重某些较高精神境界的教育,而忽视做人基本素质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对学生情感、意志、行为的培养,忽视了对  相似文献   

18.
学生“双重人格”的形成 ,固然有其深刻的、复杂的社会和家庭因素 ,但就学校教育而言 ,明显地反映了德育过程存在着严重问题。本文从德育过程 ,剖析学生“双重人格”的成因 ,并提出消除学生“双重人格”的教育策略。一、德育过程的偏差 :忽视情感和意志品质的发展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双重人格”的形成?1.思想道德教育停留于且止于知识层面。长期以来 ,人们总说“德育比较空 ,流于形式”。这一方面是指德育内容脱离实际 ,“大道理”灌输得多 ,面对现实的教育少 ;另方面指教育止于知识层面 ,知识灌输一结束 ,教育也完结 ,其“内化”的…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让学生离开课堂之后,在生活那一片更广阔的天空中,能够变成一只只智慧的鸟儿,自由从容地翱翔。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真正的作用,并成为真正的教育。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怎样使课堂融入更多的“多彩的生活”?怎样使学生在生活中常有机会出现“思辨的课堂”?确实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去思考,去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实践中,创造出有生命力的教育智慧增长点,也才能给予学生一个个可以受用于人生发展的知识源泉。  相似文献   

20.
谈乐学     
在现阶段.农村教育似乎出现一种困境——学生有厌学情绪,逃学、旷课趋多。我国大教育中,农村教育占的比例大.农村教育办不好,素质教育就会成泡影。全民素质也难提高。作为一个忧国忧民忧教育的普通农村教师.我睡在床上还不停地苦苦思索.对多年的教育工作进行深刻反思,觉得要摆脱农村教育的这种困境。就须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走向“乐学”。让教育的内因起作用。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乐学”乃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做到乐学,困境就自然摆脱了,农村教育就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