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迅文学作品的教学视角长期以来就争议不断,总括起来大致有三种倾向。第一种是“主题视角”,具体表现为政治图解式教学,把生动的鲁迅作品变成了某种政治观念的图解和符号。第二种是“文体视角”,具体表现为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来分析和讲授鲁迅作品。收入中学语文课本中的鲁迅作品不外三类,即小说、散文和散文诗、杂文。第三种是“文化视角”,具体表现为摆脱繁琐的语言学、文章学的技术分析,在教学中突出鲁迅作品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
鲁迅文学作品的教学视角长期以来就争议不断,总括起来大致有三种倾向.第一种是"主题视角",具体表现为政治图解式教学,把生动的鲁迅作品变成了某种政治观念的图解和符号.第二种是"文体视角",具体表现为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来分析和讲授鲁迅作品.收人中学语文课本中的鲁迅作品不外三类,即小说、散文和散文诗、杂文.第三种是"文化视角",具体表现为摆脱繁琐的语言学、文章学的技术分析,在教学中突出鲁迅作品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3.
<正>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同时也是伟大的诗人。鲁迅的诗歌创作不算很多,根据一般研究者的统计,现在收集到的鲁迅的旧体诗共有四十九题六十七首,新体诗七首,民歌体诗四首,另有散文诗三十一篇(收入《自言自语》和《野草》中;杂文中也有可以算作散文诗的。) 鲁迅的诗歌,和他的小说、杂文、散文一样,思想战斗性都很强,艺术上的造诣也  相似文献   

4.
杂文是需要幽默的。构成杂文幽默的“超越”心态,是作者的一种较高境界的创作心态,也是吸引读者的杂文艺术魅力之一。现就这种“超越”心态及其表现从以下几方面来谈。一、夸张变形—超越现实真实。杂文是有形象的,但杂文中的形象和小说不同,它是一种漫画式的形象,特别具有夸张变形的特色。这种夸张变形意在突出形象的某一特点,从而和杂文所要阐发的事理相吻合。鲁迅杂文中的著名形象,很多是一种超越现实真实的漫画式形象,如“叭儿狗”形象:“虽然是狗,  相似文献   

5.
鲁迅人生的改变从"弃医从文"那一天开始,他认为医术只能挽救个人生命,文学则能拯救众人,改变众人的思想、灵魂,进而改变整个社会。鲁迅的敌人就是封建礼教、黑暗现实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鲁迅与它们格格不入。鲁迅的议论文、杂文、散文和小说总是表达着深刻思想:批判丑恶,揭露现实,唤醒民众,呼唤民族觉醒。我们在阅读、理解中学教材中鲁迅各类文体作品时,应该研究性地做到:一.抓住鲁迅作品的时代和社会背景。20世纪初的中国,封建残余,新旧交替,政治腐败,社会黑暗,任  相似文献   

6.
讲演是鲁迅先生留给我们的重要精神遗产之一,与他的小说、杂文、散文、散文诗、旧体诗、书信、日记一样,有着极为珍贵的价值。他的讲演和他笔下的文字一样,是历史暗夜里的星火,始终是要扼住一个罪恶时代的咽喉。《鲁迅的声音》是迄今为止最完整的一本鲁迅讲演全集,收入了所有能找到的讲演记录及回忆片断。  相似文献   

7.
刘汉生 《文教资料》2008,2(9):126-128
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除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带有讽刺性的杂文外,其它各篇,或是小说,或是散文、散文诗,其"主题"决非仅仅是批判,更多的是表达鲁迅先生对民族和广大民众的深深的爱.  相似文献   

8.
鲁迅杂文派形成于30年代初。这一创作群体的形成与当时政治斗争的僵持状态、杂文热的兴起及其成员的人生信仰、志向的选择密切相关。他们的杂文表现出对现实反映和风格追求的趋同性,注重政治效应,充满抗辩色彩,效仿鲁迅笔法,他们从不同角度师承了鲁迅杂文尖锐泼辣的笔锋,含蓄、凝炼、绚丽的诗风,纵意而谈、洒脱自如的文风,同时,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的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野史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史视野已经成为鲁迅观察历史和现实的思维方式,从而形成了鲁迅的野史思维。野史思维不仅影响着鲁迅的杂文创作,还影响着鲁迅小说和散文的书写。野史思维是鲁迅迥然不同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一种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0.
人民文学出版社近日推出了“典械柏杨”丛书,以历史,小说、杂文三人系列。展示台湾著名作家柏杨“十年小说、十年杂文、十年历史文丛”的创作生涯。“典藏柏杨”小说卷首度引进收录了柏杨创作生涯中仅有的两部长篇和他几乎所有的中短篇小说.足中国内地首次系统介绍其小说作品。说起小睨创作,柏杨自称受鲁迅影响甚深:“鲁迅的小说对我影响很大.杂文对我影响较小。看过鲁迅的小说,  相似文献   

11.
<正> 比较的原则,是建立在不同事物联系和区别的基础上的,不然,就无从比较。鲁迅杂文同他的小说,是两种不同的文体,但它们无论是艺术的内在规律,还是外在表现,都有着明显的异同之点。从它们之间的这种区别与联系中,可以进一步明白鲁迅小说特别是他的杂文所独具的艺术特性,这便是我要将它们作番艺术比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关于鲁迅小说的解读,散文的解读,散文诗的解读,诗的解读,杂文的解读,在经过将近80年的研究后,到今天,研究的新视角已越来越少,想作进一步的研究也越来越难。品读一些鲁迅的旧体诗,隐约可以体会到当时鲁迅写作这些诗的心情与心境。  相似文献   

13.
浅谈鲁迅杂文的形象化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鲁迅杂文艺术特色的研究方面,不少研究者把目光集中在鲁迅杂文中的形象塑造——如“媚态的猫”、“落水狗”、“叭儿狗”、“乏走狗”、“苍蝇”、“蚊子”、“山羊”等不同的类型及其特征的研究上,但对于鲁迅杂文的形象化手法却研讨不够。笔者认为,诗歌的丰富想象、小说的描写技巧和戏剧的动作化语言是鲁迅杂文形象化手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鲁迅的"杂文"不是政治判决,而是别一样的"文学",作为文学家的鲁迅的一生就是"杂文的一生",其杂文的历史"过程"性折射了鲁迅本人的思想成型与丰富。行走于"杂文人生"中的鲁迅,同时又通过对"杂文"的写作实践不断体悟"文学"的意义,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学观念。作为"杂文人生"的历史过程,鲁迅的文字从一般文明现象的批评发展而为整体制度的对抗,而在文字演变的背后,则是在现实社会各种阶层和群体中,不断寻求自我认同与差异甄别的思想过程。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作品内涵深刻,有不少篇章比较难以理解。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除了斗争环境的恶劣使他的有些作品表现得较含蓄委婉外,更主要的是他大量借鉴怪诞、象征等西方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并不断创新所致。怪诞是鲁迅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他的小说、杂文和散文诗中的怪诞,已形成自己独有的特点。探究鲁迅作品的怪诞艺术,有利于更深入地理解他的作品蕴含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的现代文坛上,鲁迅是一位泰山北斗级的人物。他的小说、散文和杂文创作各具特色,并深受其少时所受教育和人生经历的影响。本文结合具体的文本,拟对鲁迅的创作及与生平的关系,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文字以及关于鲁迅的文字这样丰富,我们随手一捡,也能从书籍里拨拉出他深刻思想的吉光片羽,从中获益。他的文学作品洞幽烛微,照见国民的劣根性,使青年悚然一惊,朝反方向往宽阔明亮的地方去;他的杂感文恣肆老辣,直击现实的黑暗,青年人读之得助力生大勇猛而拣定正路反抗绝望。散文诗、散文、小说、杂文,这些文字,似乎来得较正式庄重。鲁迅私底下与青年人的信件往来,虽然仍字斟句酌、下笔谨慎,但是比较起来,要随意些;当然,更为随意的话语在鲁迅与青年人的交谈中更多。  相似文献   

18.
<正>鲁迅一生创作的文章种类繁多,有小说,有杂文,有散文诗,等等。鲁迅接受了现代主义思想,小说的形式与谋篇布局都是现代主义下的手法和考量。鲁迅的小说创作中充满了象征、想象、联想、烘托、暗示、对比、衬托等,他交错使用这些艺术手法,把整个故事像生活一样铺排开来,隐晦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抽象感觉世界。鲁迅的内心一定不是荒芜的,他的象征主义创作手法总是浓墨重彩的,那些具体可感的物象,传达的却是内心微妙隐晦的世界,那些融合在一起的人物与物象,集合成一幅动态的画卷。  相似文献   

19.
《新作文》2006,(3)
《新作文》杂志刊名为鲁迅手书,是从鲁迅手稿复制、连缀而成。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文学大师,鲁迅的短篇小说、散文诗、杂文创作都可谓是开一代风气之先,这与《新作文》倡导的  相似文献   

20.
一 鲁迅对中国人去做示众的材料和示众材料的赏鉴者,都非常悲愤;二者比较起来,对后者的悲愤尤为强烈。我们知道,鲁迅弃医从文的契机就是看了中国人做示众的材料和看客(《呐喊自序》)。此后,他在小说和杂文、散文诗中多次写到这个令人悲愤的场景。现摘录几处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