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洋 《辽宁教育》2011,(4):54-54
课文阅读教学一直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头戏,在课文教学中我们采取“自主探究式”的五步课文教学法。 一、预习 1.要有明确、细致的预习目标。预习要合理,不能过于笼统。当学生看到预习目标的时候,就能明白他们的预习任务是什么,他们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的。  相似文献   

2.
常言道:不动笔墨不读书。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动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记忆、理解的效果会更好。边读边划,让学生通过动脑、动眼、动手、动口,真正读懂课文。下面我就以“读划”结合的方法谈谈《寒号鸟》一文的教学。一、初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预习课文时,要求学生边看课文边用铅笔划出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词语组合要正确,弄清多音字的读法。由于本课生字较多,我采用学  相似文献   

3.
一、为什么要建立“语文学习学”那是1979年一天放学时,我为教文言文《李顺》向学生布置了三道预习题,要他们放学后预习。第二天我上课检查预习情况时,浑身凉了半截:竟有百分之八十的学生根本没预习,那些巳预习的也只是粗览了一遍课文。当堂调查的反馈信息告诉我,原来是他们地处偏僻乡村的千家万户,预习时间少,预习的工具书和参考资料奇缺,更谈不上还有什么预习习惯、预习技能和方法。当即我只好改变计划,临时采取“急救”办法,要学生重新预习,并针对他们不会预习的问题随堂辅导,把学生和我的工具书集中轮流使用,并允许讨论,结果学生的积极性大大高涨,既掌握了该课文的内容,又学会了预习方法,有很多连教师都未布置和考虑的问题,都通过工具书和讨论得到了解决,从表面看去耽误了一节课,但后面的讲课就快多了。后来又尝试多次,学生很欢迎,于是预习就正式进了课堂。  相似文献   

4.
[教学安排建议] 可安排在第一单元议论文中进行教学。现行课本高中第六册讲读课文“二、杂文二篇”改为课外自读课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作讲读课文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按照“预习提示”预习。“预习提示”共四节,提示了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题解,预习时要了解课文的背景;二是概括了议论的中心。预习时要领会邓小平同志“批判了”什么,“深刻地指出”了什么,“科学地论证”了什么;三是要联系“北京发生的动乱和反革命暴乱”,领会学习本文的“重大指导意义”;四是注意本文的论证的  相似文献   

5.
“学案教学法”要求学生提前预习 ,在学习过程中 ,养成动口、动手、动脑、动笔的习惯 ,通过读、看、听、想、研、记等过程 ,把学习内容理出层次 ,提出学习的重难点 ,通过学生的讨论、教师的释疑 ,从而达到学懂新知识 ,弄清学习重难点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适应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在实施语文“学案教学法”的过程中 ,形成了“预习———讨论———精讲———拓展”的课堂教学模式。一、预习感知 ,主动质疑语文教学中 ,先由学生自己预习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让口、手、脑同时运用。首先读课文 ,标出自然段 ,画…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呢?几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整体—部分—整体”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讲读教学法。它能较快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下面就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飞夺泸定桥》一文来谈谈我是怎样运用这种教学方法的。首先,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课前布置预习,提出具体要求:上课时,检查预习情况,提出一些简单而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回答。这一步就是从整体出发,关键就是要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大意。教学时,我提出:本文是写人还是写事的?是写什么人做什么事?这事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干的?题目中的重点词是什么?“飞”和“夺”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学生回  相似文献   

7.
一、注重课前自主预习,发现已知与未知的知识点,为课中教学打下基础。表面看来,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小,自觉性差,似乎不适宜进行课文预习。但我认为,针对低年级学生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可对他们提出相应的预习要求。课文预习可安排在学完汉语拼音后,从字、词、句的预习慢慢过渡到课文预习。在预习过程中,我要求学生采用我摸索出来的“一标自然段,二读课文,三画生字词,四答问题,五问疑难”的五步预习法,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围绕“任务”自主学习,这也就是建构教学理论所强调的“任务驱动法”。例如,在教《精彩的马…  相似文献   

8.
我校低年级语文教学开展了“阅读识字”为主题的小课题研究。构建了“三环节教学流程”。即把一节课40分钟分成三部分,前20分钟用来对课文的理解,10分钟进行与课文有关的拓展性阅读,10分钟用来写字和写话练习。《三个儿子》的教学就展示了这样的一节容量大,节奏快,效率高的课堂。一、扎扎实实的预习。为高效课堂的基石“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三环节”高效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学习过程的起始阶段,在提高学习效率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我校高效课堂教学中,首先重视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对于低段的预习,要求学生首先排除生字、生词障碍,课文能读得通顺流利。  相似文献   

9.
张立静 《新疆教育》2013,(9X):56-56
课前预习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手段之一。在预习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发现问题。课前对英语进行预习,是提高听课质量的重要保证。要养成自觉地、有意识地去预习下一节课要讲的内容。为了要达到预〉-j的针对性和成效性。预习一篇课文可分几步走.新课标主要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简单谈一下如何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英语课前预习。  相似文献   

10.
《圆明园的毁灭》是“九义”教材第九册(五年制第七册)的一篇课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借助“预习”和“思考练习”学习课文,培养自学能力.一、借助“预习”,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预习”要求:“认真阅读课文,想一想当年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再把圆明园被毁灭的部分找出来,作上记号.”  相似文献   

11.
正学生作业的布置与评价,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作业布置,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如果作业布置得恰当,那么学生所学的知识就会得到很好的巩固,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个性。下面笔者结合我校语文作业设计谈一谈具体的做法。一、预习作业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课文预习,熟悉课文内容。要搞好语文课文的预习,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预习的要求,预习要求要详细,不能太笼统。我把预习课文的各个方面大致梳理了一下,大致有四点:读、查、思、  相似文献   

12.
教师精心设计预习题,能激发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并以积极探索的精神去寻求答案,预习课文。叶圣陶先生认为:“练习阅读的最主要的阶段是预习。”我在指导学生预习时是这样做的: 将预习分为一般预习(意在读通课文)和重点预习(意在读懂课文)两类,按下面的步骤指导: 第一步,学字。初读课文,划出生字、回生字,然后查字典,运用汉字造字规律学习生字、回生字,初步做到“四会”(认读、书写、理解、运用)。  相似文献   

13.
一、狠抓预习,严格检查1.老师在前一节课上布置阅读材料,要求学生课外预习并划出不懂的语言难点,然后教师简明介绍作者概况、文章的时代背景,接着让学生静听文章的录音。2.每节课先检查学生预习后的初步阅读理解情况,目的是逼着学生预习和自学,检查方式可采用问答式进行。3.教师要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和不懂的语言难点,就学生对课文  相似文献   

14.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做到“五让”。一、让学生预习所教内容预习是学生动脑求知 ,自主探索的重要方法 ,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这环节上 ,教师应提前通知学生教学范围 ,让学生自主预习 ,要求学生弄清下一节课主要学习什么内容 ,哪些内容通过旧知或阅读教材、钻研例题能够理解 ,哪些内容不懂或含糊 ,认真做好预习笔记。这样使学生通晓了学习的内容 ,明确了学习目标 ,了解学习困难所在 ,做到有的放矢去听课。教师…  相似文献   

15.
议论文在高中语文教科书占有很大比例。在教学中 ,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各篇范文 ,不仅是学好语文知识的前提和基础 ,更是发展学生智力和逻辑思维的必要条件。下面就高一议论文教学的学法指导谈一些体会。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自觉地探索新知识。预习 ,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的活动 ,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 ,必须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首先 ,明确预习的目的和要求。预习的目的和要求就是为了使学生在课堂教学前把握课文的学习重点 ,并对课文整体有大致的了解 ,使听课具有针对性。这可以从课文的“预习提示”(自读课文的“自读…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课堂学法指导 ,就是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 ,掌握其方法 ,进而获得终身受用的能力。下面 ,我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如何进行课堂学法指导谈谈自己的点滴做法 :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习题 ,教给学生预习课文的方法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人教版)中的每篇课文 ,在课后都设有“思考练习” ,从第七册开始在课文前设有“预习提示” ,教师只要让学生按“预习提示”和“思考练习”的要求去分析理解这些习题 ,就一定能掌握预习课文的方法。1 利用“预习提示”掌握学习方法“预习提示”一般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前半部分…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语文教学怎样才能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总结、表达等能力呢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我认为应把握以下三个环节。一、把握学生的课前自学“教是为了不教”是叶圣陶先生为语文教学提出的总目标。要想逐步达到“不教”这个总目标 ,必须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使学生养成课前自学的良好习惯。在课前 ,要求学生先看“预习提示” ,并按“预习提示”的要求通读课文 ,借助工具书消化生字词。在此基础上 ,教师要求学生把课文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总结概括出来 ,把不易理解的…  相似文献   

18.
预习课文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预习不能走马观花或流于形式,而要针对不同教材、不同年级、不同学生提出具体的预习要求,掌握预习方法。 一、明确目的,首先通读全文。预习课文的基本要求是:划出生字词、中心句,再通过查字典弄清生字词,初步掌握课文内容;必要时,对课文进行分段,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等。这样的预习,为教师以后的讲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人们干什么都有一个习惯,生活有生活的习惯,学习有学习的习惯。我们学生在读书学习的时候,应养成以下几种读书习惯。1、“预读”习惯在老师讲授新课之前,我们学生要根据老师布置的预习题“预读”课文,首先要读几遍课文,划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借助工具书(字典和词典)掌握生字的读音、弄懂生字新词在课文句子中的含义;  相似文献   

20.
“预习”,《教育学辞典》是这样定义的:一般是指学生事先学习教师将要讲授的知识,它是学习的一个重组成部分。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个别学生不用预习,上课看一遍课文就可以透彻理解,但绝大多数学生做不到。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就要预习。尤其是现在,教师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展语文教学法的改革,强调预习,本身就是教法改革的内容之一。那么,预习课文有哪些好处呢?一、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习能力即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说到底,它是指学习者的自学能力。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感知、思考的内化过程,舍此就不能实现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