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皑,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法律心理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自1989年起担任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2006年度获得中国政法大学师德先进个人称号,2007 ̄2008年两次获得法大最受本科生欢迎十大教师称号。自1984年任教以来,马皑为本科生、硕士生、进修生等不同层次学生讲授犯罪心理学、司法心理学、越轨社会学、应用社会心理学、青少年犯罪、社会问题研究等课程,并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大量包括法律与心理健康内容的讲座。  相似文献   

2.
学校教育对青少年行为习惯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势在必行,未成年人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已成为无法忽视的社会问题。未成年人对法律的无知、漠视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形成青少年犯罪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诸如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等。本文通过调查探讨了现行学校教育对青少年行为习惯的影响以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势在必行,未成年人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已成为无法忽视的社会问题。未成年人对法律的无知、漠视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形成青少年犯罪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诸如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等。本文通过调查探讨了现行学校教育对青少年行为习惯的影响以及对策。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犯罪是一种社会越轨行为,在社会转型期,青少年犯罪表现尤为突出.本文探讨和分析了西方传统和新社会越轨理论与有关青少年犯罪的研究,并以越轨理论为依据,为预防和控制当前我国青少年越轨和犯罪提出一些新举措.  相似文献   

5.
在校生违法犯罪问题一直是犯罪学领域的一个重点,如何有效治理在校生违法犯罪问题,对社会稳定至关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颁布实施以来,对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然而,青少年犯罪案件近年来却不断上升。本文重点阐述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当前青少年犯罪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如高智能犯罪、毒品犯罪、暴力犯罪、涉黑团伙犯罪、女性未成年人犯罪等。青少年犯罪的成因是各种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预防青少年犯罪应加强对青少年思想品德和法制的教育,强化家庭教育,明确家长教育子女的责任,用良好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要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严厉打击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行为,依法打击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7.
晓方 《家教指南》2004,(12):64-64
由天津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关颖撰写的著作《城市未成年人犯罪与家庭》已由群众出版社出版。在当前全社会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氛围中,此书对我们的德育工作者、家庭教育工作者颇有启发与指导作用。本书围绕城市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影响因素这一主题展开的分析研究,就理论意义而言,是对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家庭问题研究的具体化和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的丰富和发展;就现实意义而言,不仅呼吁全社会对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因素的重视,更为决策机构和研究者、青少年教育工作者,以…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行为已逐渐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人民法院报》公布的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的一组数据表明:“未成年人(14至18周岁)犯罪占全部刑事作案人员的10%以上,而14至25周岁的人犯罪则占到全部刑事作案人员的50%至70%左右,按我国4亿青少年的总量计算,每年就有100多万青少年犯罪。”不但如此,青少年犯罪还出现了共同犯罪多,严重犯罪多,低龄犯罪多的现象。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如不能得到及时的矫治和预防,任其发展蔓延,不仅不利于青少年自身的健康成长,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安定稳定也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学校是青少年学生接受系统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阵地。但从目前学校  相似文献   

9.
现在,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中的中心人物。但面对未成年人行为、心理上不断增多的问题,特别是对未成年人犯罪,家长仍然感到无条,甚至痛心疾首。近日,在天津市妇联举办的“母亲教育与社会和谐发展论坛”上,专家根据《全国未成年犯抽查分析报告》中的真实案例,分析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和心理特点。参与这项调查的天津社科院关颖研究员向家长们提出:要特别关注孩子在初中时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健康的培养,90%以上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出现不良行为的“危险年龄”是在13岁到14岁。这项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专项调查。通过对2000余…  相似文献   

10.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重大社会问题,有人将未成年人犯罪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联合国大会于1991年12月14日通过了《联合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准则》(即利雅得准则),许多国家也逐步制定了预防和治理青  相似文献   

11.
目前,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项全球性的问题,且犯罪年龄趋于低龄化。为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各国都有专家研究相应的措施和对策。我国也于1999年6月28日颁布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此问题予以了相当程度的重视。上海地区在控制青少年犯罪率,预防青少年犯罪方面作出了较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课程.教材.教法》2017,(11):115-121
青少年期的问题行为,不仅对个体的社会化和学业成就有消极影响,也是人格障碍、越轨和犯罪的风险因素。美国学校主要设置三类青少年问题行为干预课程:基于社会与情绪学习理论的"第二步"课程、基于社会信息加工干预理论的"我能解决问题"课程、注重建立积极社会互动的连结家庭与教师课程。在能力培养导向的干预、普遍性与针对性干预相结合、尽早干预、理论基础与循证干预、创设有效的干预环境等方面,美国青少年问题行为干预课程的设置值得我国参考。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犯罪是我国当前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案件数量逐年增加的趋势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本文将在汲取法学、社会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教育的角度剖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研究青少年犯罪与教育的关联,进而探索通过充实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监管教育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希望对减少青少年犯罪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4.
陆士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曾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主持"独生子女社会适应性研究""中国儿童政策研究"等课题;撰写、编辑了《信仰,当代青年安身立命之本》《孩子今年十四五》《我们怎样做家长》《未成年人保护手册》等书籍、教材十几种。  相似文献   

15.
鞠青: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少年法律研究所所长张:2006年12月3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终审通过了《广东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为了让孩子远离烟酒,条例在第26条规定“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或者出售烟酒。任何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行为越轨已是一个相当突出的社会问题,影响着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预防青少年行为越轨要以青少年犯罪预防为重心,要从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去分析原因,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做到培养教育青少年,矫治其不良行为,打出预防青少年越轨行为的组合拳,实现少年智、少年强,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17.
李霞 《中学文科》2006,(1):92-92
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不良文化影响等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初始年龄比20世纪70年代提前了2至3岁,未成年人犯罪日益向低龄化方向发展,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程度最高的问题之一。为什么在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同时,青少年犯罪却呈大幅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8.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实施必将对预防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标志着预防未成年犯罪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轨道,依法做好学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必须要提高认识,要明确学校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的义务和责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关键是要抓好教育,重点是积极对未成年不良行为进行预防和矫治,作为学校必须认真研究青少年犯罪的根源,增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一、工读教育现状的认识 (一)工读学校教育的历史回顾 中国工读教育自1955年创办以来,经历了46年历程.工读教育的历史表明:工读学校对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保持社会安定,保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贯彻教育方针,保证普通学校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余志保 《成才之路》2009,(26):I0007-I0007
学校作为青少年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是青少年步入社会的必经之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五十七条规定中.明确涉及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预防责任的有二十四条之多。因此.预防青少年犯罪是学校必须履行的法定职责。学校不仅是向青少年传授文化知识的地方,更是对青少年人格、品德、思想观念的形成有重大影响作用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