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理念《九寨沟》以生动的笔触,饱蘸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蔚为壮观的自然景观。课文层次清楚、语言优美、感情深厚,给人一种美的愉悦。我运用多媒体课件、配解说词、做小导游等多种手段来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充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感兴趣的具体语言实践活动中,感受课文意境、积累课文语言、提高思想认识。教学流程一、创境激趣,导入课文创设情境:同学们,有位老爷爷今年退休了,很想去九寨沟游览一番,但不知道九寨沟在哪儿?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那里有哪些奇妙风光?他打听到有一篇《…  相似文献   

2.
鲁静 《考试周刊》2012,(88):53-53
教材简析:《九寨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写景课文,文章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九寨沟美丽的景色和灵幻的动物。本文层次分明,语句清新,辞藻华美,重墨浓情,是一篇很好的训练朗读和背诵的课文。  相似文献   

3.
一、训练:概括主要内容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课文《九寨沟》,齐读课题。生:(齐读)九寨沟。师:课前,同学们认真预习了课文。下面,我先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出示)九寨沟在四川北部三xi伽n交界的万山丛中。那里的水漂亮极了。蓝天、白云、雪峰、森林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  相似文献   

4.
(注:课文为苏教版第10册第26课)一、揭示课题师:我们学过不少和水有关的课文,比如《九寨沟》,那儿的水给你怎样的感受?生:那儿的水清澈见底。师:九寨沟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相似文献   

5.
(课前欣赏多媒体播放的歌曲《神奇的一、谈话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初步领略了九寨沟迷人的自然景色,并且还研读了课文的第一、第二自然段。请大家回忆一下,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生:我知道九寨沟这个名字的来历。生:我还知道了九寨沟的地理位置。生:课文一开始就告诉我们来到九寨沟就像来到一个童话世界里。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多。我们就一起来把这两部分读一读吧。(生读课文第一、第二自然段)师:游人一进风景区,就像是到了一个神奇而又美丽的地方。大家想不想进去看看?(生齐声:想)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带着一份美好的心情…  相似文献   

6.
小学四年级时 ,学过一篇课文《五彩池》 ,这篇课文 ,把五彩池的水描写得那么美 ,那么神秘。读了这篇课文后 ,我对《五彩池》充满了憧憬 ,经常想 :如果哪一天我能看到五彩池 ,用手玩一玩五彩水 ,那该多好啊 !没想到今年暑假去四川九寨沟旅游 ,在岷山山脉中 ,我真的看到了像课文中那样神奇的五彩池。那是一个阴雨绵绵的早晨 ,我和妈妈随旅行团乘汽车来到了九寨沟。走进九寨沟 ,一路上大大小小 ,五颜六色的湖泊呈现在我们眼前 ,我们好像进入了一个神奇的水晶宫一般 ,美丽的湖泊 ,美丽的瀑布 ,美丽的花草 ,美丽的青山。如果世界上真的有仙境 ,那…  相似文献   

7.
苏教版教材《九寨沟》是小学四年级第七册的课文。为了激发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欣赏九寨沟的美,惊叹大自然的神奇,在教学设计中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充分体会。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语言文字的美,理解最后一节在全文中的作用。②过程与方法:用校园网、互联网自主查寻收集资料,拓宽视野,了解九寨沟的神奇、迷人,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秀美。运用自己的语言对九寨沟的美景进行介绍。背诵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凭借对语言材料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渗透环保教育。教学重点:通过课文语言的描述,结合图片、录像等辅助手段、感悟九寨沟童话般的神奇和美,背诵第三自然段,积累语言。教学难点:感悟第三自然段课文中语言的美与景色的美。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相似文献   

9.
九寨沟早已闻名中外。这篇课文不长,作者仅用549个字(包括标点符号)生动形象地向我们介绍了九寨沟的自然风景和珍稀动物,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文字优美,很有特色。  相似文献   

10.
以课文《九寨沟》为例,从教材出发,联系学生生活、民族习俗、实地美景、课文中的句式,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方案,拓展性地开发语文课程,带领学生从课本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11.
教材内容《九寨沟》在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四年级上册49-52页。教材分析课文以生动笔触,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课文层次清楚,语句清新,词藻华美,重墨浓情,易于朗读和背诵。教学重点是朗读课文,知道九寨沟是个充满诤情画意的人间仙境,那里的人与动物和睦相处,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教学的难点是背诵课文3-5段,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2.
《九寨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课文。本文介绍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本课时可采取“拍照”的方式,即从课文中取景,把课堂的教学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和发现的操作平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会读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词。3.感受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通过课文语言的描述,结合图片、录像等辅助手段,感悟九寨沟童话般的神奇和美;背诵第三自  相似文献   

14.
金艳 《考试周刊》2011,(40):41-42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中的《九寨沟》是一篇文辞优美、重墨浓情的文章。作者以生动的笔触,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这么美的课文,我当然希望在上课时也带给孩子们深切的美的体验,让他们在课堂上真切地感知美,深深地享受美,尽情地表达美。在一次次的执教过程中,我努力实践着。正是在这种慢慢琢磨中,我越来越发现用心去"语文教学"是一件很美的事。  相似文献   

15.
《九寨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课文,它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九寨沟绮丽美妙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文章层次清楚,辞藻华美,是引导学生吟咏朗读的好教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要“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考虑到课文内容的特殊性。笔者觉得本课可以在使用文本这一“例子”引导学生读书感悟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6.
周皎皎 《中小学电教》2011,(11):150-150
<正>一、我的教学设计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课前,我通过教学控制系统,让全班学生看到《九寨沟》网站首页上富有动感的画面,听到旋律优美的背景音乐,成功地营造了一种乐学的氛围。2.入情入境,品评赏析。课文3至5小节,其内容主要描  相似文献   

17.
谢小静 《考试周刊》2011,(23):58-58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在课堂操作层面显得不知所措,一时难以适应和恰当把握。下面,我们就一节语文课(苏教版第七册课文《九寨沟》)谈一谈在课堂操作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对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九寨沟》这篇课文,学习了第一自然段,谁来说一说,这一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齐读第一自然段。 3.刚才读第一自然段的时候同学们突出了一个词——“神奇”。(引)为什么要用突出这个词?  相似文献   

19.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1.读前设问,激发自主阅读兴趣。五一小长假快到了,我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陆老师打算五一长假出游,去九寨沟还是去庐山?很纠结,请大家帮老师拿个主意。问题一出,同学们问家长,读课文,查资料动用了各种方法,阅读成了他们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20.
暑假,我来到位于四川省的九寨沟。九寨沟是祖国的一颗闪亮明珠,到过那里的游客,都赞不绝口。这次,我也有幸去领略了一下九寨沟的风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