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任平 《成才之路》2009,(35):34-35
高中语文课本中选取了古今中外的许多以爱情为主题的经典诗文。“爱情”作为文学史上永恒的主题,它所折射出的人性哲理可谓深奥而丰富。那么教师该如何应用这些文本来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呢?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和家长谈“爱”色变,生怕学生会因此而早恋,因而对相应的课文只侧重于基础知识和写作技巧的分析,对于伟大的“爱情”主题,则是点到为止,浅尝辄止,羞于深入。  相似文献   

2.
高中生常把青春萌动时期对异性的好感和倾慕误认为是爱情,陷入情感困惑而不能自拔.语文教师可利用承载着人类丰富情感的语文教材中的婚恋作品,让学生懂得真正爱情更深刻的内涵,使学生正确区分爱情、友情,明确爱情责任,认识到爱情中应摈弃物质因素,要坚守人格的独立平等,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语文教师还应拓宽学生视野,使学生认识到爱情并不是人生的全部要义,以帮助学生走出“早恋”的迷宫.  相似文献   

3.
在高中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爱情观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新的内容和必须完成的任务。这是现实形势迫使我们作出的抉择。因为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学生“爱情事件”时有发生,其造成的影响往往是严重的,有的学生因为“遭遇爱情”而荒废了学业,也有的学生因“感情纠纷”而与同学发生激烈冲突。  相似文献   

4.
为了揭示爱情的概念系统,本文翔实地调查了大量的英法文爱情隐喻,经过分析比较发现,英法文爱情隐喻具有共同的概念系统,两者都通过“旅途”、“植物”、“火”、“战争”等概念系统来理解爱情。通过大量英法文爱情隐喻对比进一步证实了当代隐喻理论,印抽象概念主要是通过隐喻来形成理解的,而概念隐喻,至少是爱情概念隐喻存在着认知普遍性.这项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对语言教学、语言互译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浙江宁波镇海中学近日举行了一次“心理健康教育周”活动,学校特意开出了别具特色的“少男少女爱情课堂”,把各学科中有关爱情的内容集中起来,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爱情教育。一整个下午的语文、英语、音乐、心理四堂课,每堂课上都是师生一起“谈情说爱”。教师在向大家讲授教材的同时,还与同学们展开热烈的讨论。众所周知,长期以来中学教育的内容体系中是没有爱情教育的位置的,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压力下,爱情教育实际上成了学校的一个“禁区”。教师只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对学生在爱情方面的渴求心理,往往是当作“早恋”苗头加以扼…  相似文献   

6.
“十七年”小说中的爱情常常被置于政治叙事的语境中,叙事方式也具有极强的政治功利性。描写爱情的小说通常采用“爱情+革命”、“第三者”、“婚变”或“婚外恋”、“女追男”等模式来结构作品。  相似文献   

7.
总的思路是用关于友谊和爱情的故事引入新知识的学习.然后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什么是友谊.什么是爱情以及它们两者的关系。再结合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友谊和爱情,然后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高中生应该如何看待、区别友谊和爱情。最后让学生讨论“男女同学间是否可以建立真正的友谊”,目的是让学生认识男女生的优缺点.理解引起朦胧爱情的一些复杂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我的星期六     
星期六的早晨,电话铃声把我叫醒,其时才7时10分。来电话的是我的学生大为的爸爸张先生。张先生说,他昨晚仔细地看了大为的答卷,认为我对大为组的“爱情”一词打叉,不大妥当。他说他曾经把大为的答卷拿给邻居一位文学硕士看了,那硕士也说大为组的“爱情”没有错。我向他解释说,对于七八岁的孩子,学校不希望他这么早就知道“爱情、恋爱”之类的词,而是希望他们按照课文,组为“爱护、敬爱”等等。可是张先生坚持说,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创新,不应该把学生思想局限在课本里;“爱情”也没有错,不能扣分。他说因为少了一分,他儿子才…  相似文献   

9.
对大学生恋爱现象一部分人认为影响学业,另一部分人不提倡也不反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引导学生培养“志趣相投型”的爱情。  相似文献   

10.
课本中单独开设“爱情如歌”单元,你有特别的感想吗?你的父母呢? 爱情并不是不可以对我们启齿的事情,关键是用何种方式来告诉我们什么是“爱情”,让我们了解“爱情”的美好,也让我们知道“不成熟的爱情”的危害。课本中出现“爱情单元”,说明了老师将会以更开明的态度与我们讨论爱情,这是值得高兴的。  相似文献   

11.
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一文中,作者和女儿谈到了“什么是爱情”。“爱情”对于身心正处于发展中的初中生是个敏感的话题。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爱情”这个话题,要么绕道而走,要么含糊而过。我觉得大可不必。所以对于这样一篇阐释爱情内涵的经典文章,我打算和学生直面“爱情”这一话题,大大方方地谈谈爱情,说说爱情。说一说——古今中外的经典爱情故事教师可抛砖引玉,先为学生讲一则故事。如:朱丽叶和罗密欧这一对恋人因家族仇恨不能结合,为表示对爱情的忠贞,只能双双殉情的爱情悲剧;或《泰坦尼克号》中的男主人公杰克因为…  相似文献   

12.
宗白华先生说:“中国千百年来没有几多健全的恋爱诗(我所说的恋受诗自然是指健全的、纯洁的、真诚的)。所有一点恋爱诗不是悼亡、偷情、便是赠妓女。诗的品格随此种恋爱诗,堕成这种烂污的品格,还不亟起革新、恢复我们纯洁的清泉吗?”闻一多的爱情诗正是应这种时代的需求而产生,以全新的观念对封建礼教最大胆的反叛,创作了真正“健全的恋爱诗”。 闻一多以其富有个性的艺术方式充分地表现了爱情的热烈与忘我的特征。他的《红豆》篇,从相思的角度来描绘爱情。在这里,爱情的“相思着了火”,而火一样热烈的爱情又“撩得你镇夜不着”,难以成眠;而且这种难眠的长夜还不止一两个,而是“厌厌难尽”、“岁岁年年”。闻一多将这种长夜喻为波涛,将整个爱情的相思比作波涛汹涌、连绵无垠的大海。这是何等热烈的情思啊!卢梭说,爱情是“吞噬一切的火焰”。闻一多便用“烈火”、“火海”来比喻爱情,为“扑不灭的”、“生命之原上的野烧”,“情潮一起一落”的大海,他甚至以海神“和樯带舵”地吞噬一叶轻舟来比喻爱情炽热得近乎狂暴的情波,以两人的爱力情状“碰出金箭似的光芒”来形容爱情。在《国年》、《诗债》等诗中,闻一多又以更强烈的方式进一步表现了爱情的极度热烈:通过奕棋和偿还诗债的生动意象,抒发了愿为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识字,理解段篇,发掘学生的智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情商.翻开小学《语文》教材,不难发现,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体现“情”的教育.浓浓的亲情、真挚的友情、纯朴动人的师生情、难舍的爱情、催人奋进的爱国情……学生在“情与爱”的教育中感受真善美,培养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4.
彭静 《学语文》2013,(5):15-16
【教学目标】l。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品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2.过程与方法:诵读法、品读法、启发法、读写结合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唤起学生对焦、刘爱情的同情,同时培养学生对爱情、对社会、对人生的反思能力。【教学重点】1.从反复诵读中品味文章的语言美,体味人物的心理:2.通过品味语言来赏析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5.
隐喻是人类认知的工具,抽象的“爱情”情感概念更需要借助隐喻来表达。对英汉中“爱情是旅程,是火焰,是战争,是植物。”等概念隐喻进行对比研究,从认知、心理和文化的角度分析了英汉相同和不同的“爱情”概念隐喻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新编高中语文教材 ,从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角度出发 ,选了许多有关“爱情”的诗文。如《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柳毅传》、《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节选都进入了课文。当前 ,如何处理这类有关“爱情”的课文 ,还的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棘手问题呢。《闺塾》中的老师讲解《关雎》 :(末 )窈窕淑女 ,是幽闲女子 ;有那等君子好好的来求他。 (贴 )为甚好好的求他 ?(末 )多嘴哩 !(旦 )这经文偌多 !(末 )“诗三百 ,一言以蔽之” ,没多些 ,只“无邪”两字 ,付与儿家。此处的“末”就是语文老师陈最良 ,为了维护封建的正统思想 ,他不惜违反《…  相似文献   

17.
在与“五四”时期爱情题材伤口的比较中,论深入和分析了“莎菲型”新女性形象“灵肉一致”的爱情至上观的本质内涵。认为,不是从现实的历史的范畴来写莎菲们的爱情追求,而是从生存本质的角度,从处于现实人生中人们的超越意识来写他们纯真美好的情怀,这是丁玲对“五四”以来爱情题材作品的超越。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重知识掌握而轻语言培养,这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等各方面需要语言表达时捉襟见肘。也影响了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我们应该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注重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本文从“教给学生怎样说”、“鼓励学生勇敢说”、“创造机会让学生说”、“激发学生主动说”这四个方面来论述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  相似文献   

19.
任玲 《湖南教育》2010,(1):33-34
一、起哄:中学爱情诗词教学遭遇的尴尬 一个年轻老师跟我说起一件事:教学诗歌单元,学生读穆旦《赞美》,读到“遗忘的是爱情”的时候,因为“爱情”二字,班上居然窃笑着起哄。我很纳闷,如此深沉凝重的诗,怎么会令学生窃笑起哄?细思之,窃笑也不奇怪。刚升入高中的他们,  相似文献   

20.
中学语文教学在肩负知识传递与审美能力培养功能的同时,还应具有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情启蒙与正确引导的功能。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在文本讲解与字词训练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发掘中学语文课本中与经典爱情相关篇目的情感资源,通过对课文的深入解析,对学生进行爱情启蒙与引导,进而培养学生高尚的人生观、健康美好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