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华民族危难时刻,急切需要一种新的思想来解救,历史呼唤中国的觉醒,走在时代前列的人,恰恰是时代所需要的人。先进思想在中国大地传播,离不开传播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传统的知识分子为何不能挑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思想能在中国生根发芽.反思这些问题我们会发现,五四运动时期知识分子的新转变给我们带来的思考是:一个时代呼唤一种新思想、新精神,在时代精神的指引下,我们才能阔步前进。面对今天,我们更要高举社会主义旗帜,不断学习和进步,要领会时代精神,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论语中讲述的知识分子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入手,引经据典,阐明知识分子在时代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指出知识分子不仅应该增强自我修养,而且应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走在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前沿。  相似文献   

3.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先进人物、劳动模范是人民群众的杰出代表,他们高尚的职业道德风范是留给社会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在他们身上,洋溢着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令诱惑重围下的人们感受到人精神的强大感召力。其典型示范作用,常常激励着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实施正确的职业行为,作出正确的价值取向。江泽民同  相似文献   

4.
《围城》和《桃李》创作于不同时代,但对于现代知识分子生存状态的解读,成为二者连接的纽带。知识是知识分子表达自己立场的工具,而知识效能的选择就是知识分子价值的选择。知识分子身份的确认凭借的是知识者对权力和大众的态度。两部小说在指出了现代知识分子的溃败后,却没有为知识分子的生存提供想象的可能,这成为作品的共同遗憾。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儒家传统为例,从时间的维度分析中国知识分子传统思维结构的时间意向。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的封闭性和保守性同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潜意识中内在的时间取向机制有关,它表现为思维时间意向的“恋三代”情结以及这一情结所历史地积淀成的“内圣化”围城心态。这一时间取向机制是中国传统文化思维封闭性的本质根源,当今学人欲以真正开放的姿态立于开放之时代,尤其是中国人文知识分子欲赢得国际文化圈中的对话权,唯有走  相似文献   

6.
张立伟 《科教文汇》2014,(8):13-13,18
当今时代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尤其是以电子媒介为载体的网络高速发展,使得当代社会信息量广泛扩大,日趋多元的社会文化影响并派生出了多样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这其中不乏积极向上的观念,但也出现了一些道德问题。本文旨在通过探究网络自身的广泛性、虚拟性及由此产生的网络时代所出现的几个比较明显的道德现象和问题,分析网络时代下的道德观念变化,从而试图得出新时代人们对于道德理念的认识看法。  相似文献   

7.
目前有关知识分子的定义歧义甚多。但本文不想对知识分子的概念作本质的探讨,而仅从人文知识分子身份角度来谈知识分子的责任、义务和权利。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曾为“人师”的职责作了简明的概括:“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在“前喻文化”的时代...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知识分子历来有一种治平天下的理想,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家国情怀。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都一再证明,利居众后、责在人先,挺身而出、精忠报国,是中国知识分子薪火相传的思想标杆。不可否认,当代知识分子群体的认知和行为已经变得日益复杂多元,但优秀的知识分子本着自己的道德良知和学术良知,一定会将责任和担当  相似文献   

9.
知识经济与知识分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知识创新的主体是知识分子.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分子的命运如何?很多人对此持乐观态度.这不仅表现在知识分子对知识经济的热心引进和热烈讨论上,而且表现在对"知本家"的渴求上.  相似文献   

10.
当代知识分子思想平台和精神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知识分子具有精神生态上的多重性,就个体来说,确实有决裂与选择的双重痛苦,而这种痛苦正是产生真正思想的根本土壤。在全球化和后殖民时代中的知识分子,既不可能完全回到过去单一的大锅饭体制中,也不可能完全蹈空而跳入商品经济大潮,抛弃自己的心性和血性。处于跨国资本主义语境中,中国知识分子的职能确实在发生转化。然而,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心性价值和学术操守,这是为知识分子精神定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作为知识分子写作的提倡者和实践者.王家新的知识分子立场存在一个从思考到选择再到坚守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末对知识分子立场的敏锐把握使其成为时代的先导.但延续到个人写作阶段则对其诗歌刨作造成了一定的局限。  相似文献   

12.
侯希莲 《科教文汇》2008,(13):162-162
启蒙时代一般认为是十七世纪中叶到十八世纪末叶这段时期。本文所述也就是在这一时间段内欧洲知识分子对中国文化的误读。所谓误读就是欧洲知识分子在不甚了解中国文化的A情况下,根据一知半解的现有资料解释中国文化为其所用,达到以中国文化制度审视自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从20世纪初袁隆平的祖辈走出江西省德安县青竹坂坡,到21世纪初袁隆平重返故里,100年的岁月轮回,100年的世事沧桑,厚重的历史,承载着太多太多人间的悲欢离合,儿女情长……无情总是伤心事,有情却是故乡人。沧海桑田,时代巨变,社会舒展开一幅气势磅礴的画卷。历史老人的笑容是如此意味深长。2004年9月,74岁高龄的袁隆平院士携家人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江西省德安县,在那里留下了一串串脍炙人口的佳话。应本刊之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左一兵先生于日前专程到湖南长沙、江西德安等地实地采访,首次对外披露了袁隆平院士当年回江西寻根的一幕幕感人场景,折射出袁隆平院士的博大胸襟和大师风范。——编者  相似文献   

14.
黎品良 《大众科技》2011,(2):163-164
互联网信息网络时代的道德已呈现出新的特点,也随之带来了许多伦理道德问题。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才能使互联网更好的为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5.
刘秀娟 《科教文汇》2008,(29):246-246
哈代对维多利亚时代中期那种表面繁荣和歌舞升平的现象始终抱着一种审视和批判的态度。透过粉饰的外表,他目睹了一幕幕人间悲剧。他不愿读者被表面现象所蒙蔽,于是揭示出一桩桩黑幕,让人惊讶、让人震颇、让人悲伤。因此,他的作品充满了悲观情调和反社会倾向。尤其是对英国婚姻制度的抨击更是哈代作品的一大倾向。  相似文献   

16.
增进积极情感体验、培育积极人格和促成积极社会组织是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思想。积极情感体验、积极社会组织是激发大学生主体性道德需要、唤起大学生主体性道德意识、发展大学生主体性道德能力和培育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必要条件,积极人格的实质即为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以积极心理学为视域,实施大学生主体性道德教育是大学生学雷锋常态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创新模式,是道德教育的时代创新。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著名"左联"作家马宁先生,于去年12月¨日去世了.但是他与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两位先生的同志情朋友爱却感人至深地留在人间,这一文坛佳话带着浓重的人情味和我们民族道德的芳香必将流传下去.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革命性力量.现代科技的飞跃发展,广泛而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使经济和社会发展步入新的时代.科技工作担负着探索未知和创造未来的重任,党和全国人民对科技工作者寄予了很高的期望.长期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不负广大人民的重托,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工作,表现出良好的敬业精神;不畏艰辛、不断进取,展现出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不争名利、不计个人得失,体现出优秀的奉献精神.特别是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今天,广大科技工作者深感社会对科技工作寄予的重托,自觉加强了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在科技工作中始终表现出一种良好的道德风范.  相似文献   

19.
高校“两课”教师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的艰巨任务.其良好的师德风范形象。是提高“两课”教学实效的基础。作为从事马克思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教学的“两课”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情操,同时融入到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之中。为此,“两课”教师要多方面进行道德情操的自我修养和培育。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50年代初,随着美国反共浪潮影响的增大,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受到了麦卡锡主义的迫害。爱因斯坦基于自己独立的道德判断力,公开发表言论支持与鼓励知识分子与麦卡锡主义作斗争,他的言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论述了弗劳恩格拉斯事件、夏多维茨事件以及管子工事件等代表性事件的经过与影响,描述了这位著名科学家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表现出的不畏强权、敢于伸张正义的高尚品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