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给儿童提供着精神食粮,丰富着儿童的精神世界,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与语文教育合力培养儿童成为各方面健全的社会人,合理构建儿童的精神世界,以有效途径开展儿童文学活动,让学生在阅读儿童文学作品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念,实现教育功能,具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万忠 《考试周刊》2011,(48):38-38
一、概念界定 儿童文学经典。即为少年儿童创作的,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适应少年儿童年龄、智力和兴趣的儿童文学作品。 二、研究的必要性 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对于少年儿童来说.阅读对其今后一生的精神发育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让少年儿童阅读优秀的少儿文学读物、阅读儿童文学经典已引起许多教师和家长的重视。与经典同行,让儿童文学经典点亮童年的天空,照亮儿童成长的道路,已成为我们的共识。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儿童教育的视角,分析了儿童文学对儿童成长尤其是心灵成长的重要性,指出儿童文学是幼儿园课程研究中一个重要领域。教育者要与儿童共同欣赏儿童文学作品,并运用"先读"和"蹲读"策略指导儿童阅读;教育者还应具备儿童文学的基本素养,能在儿童文学领域进行创作、欣赏和教学指导。  相似文献   

4.
在媒介文化的时代里,儿童文学经典作品的阅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当下儿童日益远离优秀经典的文学作品,其阅读状况令人十分忧虑。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特征和意义,对儿童的成长必不可少;由于儿童群体的特殊性,成人必须对儿童的阅读活动进行必要的指导,从而充分发挥儿童文学特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糜娜 《现代教学》2011,(11):57-58
儿童文学是最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对儿童的人格修养、道德情操和语文素养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能提升儿童的生命质量。可现在很多学生家长对儿童文学的了解少之又少,无法给予孩子正确而符合时代步伐的阅读指导。很多教师对儿童文学作品的了解也比较缺乏,无法站在儿童文学发展的前沿来向学生们介绍当前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我校十分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并且依托杂志,让儿童文学走进课程,教师注重引导学生阅读好书,阅读经典,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让学生从书籍中汲取养料,并获得阅读的快乐。  相似文献   

6.
儿童文学作为向儿童传播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旨在助使孩子们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感悟善恶、明白深理,因此儿童文学作品中往往蕴含着大量的优秀价值观。尼·诺索夫作为俄罗斯20世纪家喻户晓的儿童文学作家,其作品多取材于现实生活,擅长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写儿童的所知所感。他力图更好地实现儿童文学的教育意义,因此其作品中蕴含着一系列俄罗斯民族的优秀价值观,通过阅读他的作品,能够切实有效地帮助孩子并引导家庭正确处理儿童成长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能够契合儿童的审美意识与发展心理,成为引领其成长的重要精神养料。因为阅读对象的特殊性,儿童文学与其他文学作品有很大的不同。尤其在域外儿童作品翻译方面,译者要独具匠心,在保持原著风格的同时,贴近本土儿童的表达习惯与感受。本文选取曾在全世界范围掀起儿童文学热潮的『窓ぎわのトットちゃん』(《窗旁的小豆豆》)...  相似文献   

8.
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体现在三个方面:学生个性的成长、教师专业的发展、学校特色的形成。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儿童大量阅读的课外读物也大多是儿童文学作品,儿童文学校本课程开发大有可为。儿童文学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大致体现在:关注学生精神生命成长;促进教师语文专业发展;提升学校特色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9.
在儿童文学阅读中,由于儿童读者的年龄特殊性,他们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独立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因此有了成人阅读指导者的存在。在文本面前,指导者与儿童一样是"读者",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只有"先读"者与"后读"者的区别。在阅读指导过程中,指导者为儿童阅读提供引导、帮助,是沟通文本与儿童读者的"中介"。故而,儿童文学阅读指导者应是儿童的理解者、解放者,是儿童文学的热爱者,是儿童阅读的引导者和帮助者。  相似文献   

10.
成静 《家教世界》2012,(8):93-94
文章作者运用分层抽样方法,对儿童文学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认为儿童文学是少年儿童最喜爱的文学读物,但儿童阅读形式较为单一,选择、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时,缺乏必要的指引。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认为应加强学校教育在儿童文学阅读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应该转变对待儿童文学阅读的观念,重视儿童文学的审美属性,帮助儿童选择合适的读物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引领孩子"深入阅读"。提高少年儿童阅读儿童文学水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1.
程芳 《天津教育》2021,(5):176-178
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是遵循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人才的培养首先要从幼儿的阅读能力下手,让幼儿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将来更好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幼儿由于年龄小,各种知识学习刚刚起步,因而在培养幼儿阅读能力前,首先要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引导幼儿阅读,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只要这样坚持,就一定能够取得预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以儿童为隐含读者的儿童文学,是否应该具有多义性一直有不同的看法。从文学作品的接受特点、儿童文学的"游戏精神"以及因为"童年"一词不断被建构出新的含义来看,同样的作品也被时代不停地赋予新的内涵。所以,儿童文学作品的多义性不仅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发现作品的多重含义也是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之一。  相似文献   

13.
儿童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儿童的遗传素质和成熟水平是儿童动作协调能力发展的基础,后天培养方式对儿童动作协调能力的发展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为促进儿童动作协调能力的健康顺利发展,教师要根据运动规律和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多种运动形式对儿童动作协调能力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14.
陆媚妮 《成才之路》2021,(11):68-69
学前时期是幼儿自理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应以身作则,做幼儿的榜样,寓教于乐,让幼儿快乐学习,因材施教,正视幼儿的个体差异,还应开展家园共育,共同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赵瑛 《天津教育》2021,(5):130-132
幼儿音乐教学,就是对幼儿的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学实践当中,幼儿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取科学有效的“互动课堂模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城乡课程资源的优势互补,全面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为他们将来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应帮助幼儿领悟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世界,使幼儿真正把握音乐的内涵意义,从而全面理解音乐作品。  相似文献   

16.
《小单》是朱熹所编的一部传统蒙学读本,在过去虽然影响极大,但它的内容不易为儿童所理解,形式又不适合儿童诵读,使得它难以应用于启蒙的课堂。《小学》这种尴尬的命运,对我们今天的读经倡导具有启示意义:学习的内容应该切合儿童生活的实际,学习应该顺应儿童的兴趣和爱好。  相似文献   

17.
论文针对高校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教学与研究中,课程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其在高等教育新的变革过程中问题存在的原因。同时,文章指出现当代文学专业教学必须回到历史情境直面文本,加强文学作品阅读与阐释基本能力的训练,及全社会人文学科教育要重视文学作品阅读培养的特殊性;并从现当代文学“人的文学”核心命题与高等教育“以人为本”思想的关联中,探寻现代教育如何培养具有人文关怀、人文精神高素质优秀人才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常常过分强调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指导,其实幼儿在日常活动中出现的随机阅读行为更符合早期阅读的习得性特征。在不同形式的指导活动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完全相同。教师在日常生活环节的早期阅读活动中主要承担着引导者、参与者、支持者和示范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学前儿童的认知决定了学前儿童欣赏文学作品的特殊性,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的课程教学中,必须根据学前儿童的特殊审美方式,培养学生具备"讲"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选择优秀的文学作品去"讲",从而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让孩子们爱上"阅读",为他们开启文学之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