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豫湘桂战役是抗战后期国民党战场上最大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国民党在有利的国际国内形势下遭到了惨败。本文主要从抗战中后期国民党的政治军事方针、国民党军队战役的具体指挥、军队的战斗力、军民关系等方面探讨国民党军队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中条山战役从1941年5月7日开始,至5月27日结束,历时20天。它是国民党正面战场中期抗战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是抗战第四年度唯一失败的一次重要战役。因此考察中条山战役并研究其失败的原因,无论对确认国民党广大爱国官兵在抗战中的重要作州,还是对揭露重庆国民政府中期抗战指导方针上的消极性,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长衡会战是国民党抗战后期与日军所进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而此役的戏眼是衡阳战役。中日双方在此鏖战47天,打得最激烈最残酷,也是国民党豫湘桂战役中关键一役。它的失败,也导致国民党整个湖南战场的彻底失败,并影响着国民党随后的抗战,使其一度处于一种极为被动的境地。尽管目前史学界对此役已有初步研究,我们仍认为有必要进一步探讨此役及其败因。  相似文献   

4.
中条山战役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军在华北战场对国民党军队发动的最大一次进攻,国民党守军在此役中遭到惨败,对战役的认识不足与准备不周是致败的直接原因,作战部队的派系存在和保存实力的行为是致败的重要原因,推行消极抗战与片面抗战的路线是致败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5.
1938年8--10月间,在武汉会战中,国民党集中兵力,在江西德安一带重创日本侵略军,继台儿庄战役之后,取得了抗战初期又一次较大的军事胜利。这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江西境内同日军的多次交战中,规模最大、歼敌最多的一次。因此,对德安之战作一简略介绍和分析,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1944年豫湘桂战役中,中日围绕洛阳展开争夺。面对日军进犯以及国民党第一战区的溃败,身为一支孤军、弱军的国民党洛阳驻军英勇作战,在坚守21天后,终因寡不敌众,洛阳沦陷。洛阳保卫战为豫湘桂战役其他战场提供了宝贵的准备时间。洛阳的失陷对中国的抗战造成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1940年8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华北敌后战场上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也打击了当时国民党顽固派妥协投降倾向,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战精神,在中华民族抗战史上谱写了一曲胜利的凯歌.但是史学界对这次战役还存在着一些不同看法.分歧主要集中在:一是这次战役该不该发动;二是这次战役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百团大战在中国革命史中具有重要地位,针对目前存在的意见分岐谈点个人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内长城防御作战失败后,阎锡山集中兵力组织忻口战役以保卫太原,一度允许国民党中央军及其他地方军队入晋参战,并积极推行国共合作。在忻口战役中,阎锡山积极抗战,并团结共产党及国民党中央军等一致对外,其对战役进行了有效的指挥,战绩显著。在阎锡山等将领指挥下,忻口战役历时23天,成为抗战初期华北地区抵抗最坚决的战役之一,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在这场战役当中阎锡山发挥了主导作用。但阎锡山作为地方军阀代表,注重个人得失,缺乏全局观念,最终战役失利。  相似文献   

9.
1941年3月,日本帝国主义纠集重兵向江西高安、上高地区大举进犯,国民党第9战区所属第19集团军在该地区组织了一次重大战役,称为上高会战。整个战役分诱敌深入、包围决战和追击歼敌三个阶段,历时25天。中国军队以略占优势的兵力,对日军进行了两次围攻,歼敌15000名,大获全胜。这是国民党军在赣北战场上继万家岭大捷后的又一次胜利,也是抗战史上国民党正面战场若干著名的胜仗之一,其战略战术应用之成功,被何应钦称为“抗战4年来最精彩之战术杰作”。上高会战的胜利,是国民党军统帅部和前线指挥官正确指挥和广大抗日军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它给后人留下了反侵略战争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0.
豫湘桂战役是抗战后期中国战场上最大的一次战役。也是国民党自相持阶段以来失败最为严重的一次战役。它使国民党的统治出现了严重危机,也使国内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消长、各种政治关系的分化组合出现了新变化,影响了中国政局的走向.同时也影响到了抗战时期的中美关系,是史迪威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1.
1937年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军队承担正面战场的对敌作战.但由于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到1938年10月仅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国民党丧师失地,中国半壁河山沦于日本之手.抗战中后期,国民党政府改变了联共抗日的主张,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政治上,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制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政策,积极发动三次反共高潮和数起军事摩擦,妄图消灭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军事上,把军队撤到西南和西北,消极抗战,避战观战.在1944年的豫湘桂战役中,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使日军仅用八九个月的时间,就打通了从东北——北平——郑州——武汉——长沙——南宁——越南的陆上交通线;经济上,四大家族掠夺  相似文献   

12.
抗战初期,中国正面战场全力抗战、有得有失,以空间换时间,符合国民党的整体抗战战略;中国正面战场的溃败是局部溃败,失利是局部的战役的失利,撤退是战略撤退且基本有序;正面战场的抗战是抗战与战略转移相结合,抗战掩护了全国的战略转移,战略转移支持了抗战.在抗战中,中国的军事系统得到了完整的保存,聚集了继续抗战的实力.  相似文献   

13.
1939年2月,国民党在湖南南岳开办游击于部训练班(以下简称“游于在”),调训各战区军政于部。游于班共办了三期,于1940年3月结束.由于国共两党通力合作,游干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国共合作史上和抗日战争史上都占有一定的地位.一、南岳游干班的创办,基于对抗战初期抗战经验教训的总结。抗战爆发后,国民党调集几百万大军在正面战场上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阵地战,先后进行了太原会战、淤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战役,虽然阻滞了D军进军速度,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但由于在敌强我弱的客观形势下.没有采取灵活机动…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国,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极为错综复杂。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的关系是抗日战争时期复杂的政治形势的一个重要侧面。认真剖析这一时期蒋、汪集团之间的关系,对于全面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是十分重要的。一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战争初期,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即亲英美派蒋介石集团和亲日派汪精卫集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采取了不同的政治主张。英美派蒋介石集团的基本主张是联共抗日。7月17日,蒋介石代表国民政府在庐山发表谈话,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这是国民政府多年来在对日问题上的第一次正确的宣言。日寇进攻上海后,8月14日,国民政府又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书》。在行动上,蒋介石集团这时抗战也是比较积极的,曾经组织了规模较大的平津战役、上海战役、忻口战役等,给日  相似文献   

15.
早在察哈尔抗战过程中,达密凌苏龙部队就对驻在沽源县城的王永清部伪军予以重创。从1936年7月底到8月初的第一次红格尔图战役中,国民党驻在红格尔图村的部队有300人左右,实力有限。面对十倍于己的敌人,如果没有达密凌苏龙部队的支援,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后来国民党援军到达之后,在作战中达密凌苏龙部蒙古族战士做了有效的向导工作。1936年11月中旬爆发的第二次红格尔图抗战,达密凌苏龙部的参战,迫使王英的军队不得不将一半兵力投入到山地争夺战,大大减轻了红格尔图守军的压力。国民党大批援军秘密开发到十二苏木,达密凌苏龙亲率蒙族群众大力协助,并担任向导,对该战役的胜利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6.
<正> 谁是抗日战争的领导者,国民党方面历来不客气:八年抗战是它领导并取得胜利的,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只是一味扩充自己的实力。污蔑毛泽东在八路军出兵华北前曾秘密指示其主要负责人“今后政策要七分扩张势力,二分对付国民党,一分抗日”。还说“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所参加的战斗只有平型关一役(一个师)及1938年春的晋南游击战(两个师),而中国国军和日军的战役,为战斗38931次,重要战役1117次,大会战22次,合计40070次。”  相似文献   

17.
《新华日报》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发行的机关党报,也是共产党最主要的舆论阵地。1943年夏季的鄂西会战中空战是整个抗日战争的空战中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一次战役,此役之后,中国空军开始夺取抗日战场上的制空权。《新华日报》视野下的鄂西空战,是共产党的新闻媒体对国民党正面抗战的报道,体现了共产党对正面战场的关注、支持和监督,发挥了《新华日报》在抗战中舆论喉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湘西会战是抗日战争后期中日两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展开的最后一次攻防战,战争的结果是日本军队败北,中国军队取得了胜利,由此揭开了国民党正面战场反攻的序幕,开辟了长江洽降的通道。日本侵略者发动湘西战役,其主要目的是夺取在江空军基地,解除它对日军的威胁.立江飞机场位于在江县城东南一公里处,占地面积约2000亩,是抗战后期国民党最重要最靠近前线也是保存最好的空军基地之一。1938年10月,武汉航空第九总站及南昌飞机修理第二厂相继迁来游江。同时,国民党空军第二大队和苏联志愿军空军大队第一中队的部分飞机进驻立江机场.1942…  相似文献   

19.
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主次地位变化的背景下 ,绥远抗战爆发。绥远抗战分为红格尔图战役和百灵庙战役两个阶段 ,其尾声是收复大庙。绥远抗战是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的一次预演。这次预演对于中日双方都有重要启示 ;中国人民接受启示 ,团结御侮 ,抗战图存 ,以绥战为契机 ,迅速实现全国团结和全国抗战 ,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日本侵略者拒绝接受教训 ,不愿承认自己的弱点 ,又错误地低估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者的意志和力量 ,以主观意志代替战争的客观规律 ,最终走向失败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20.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错误思潮,在国民党抗战问题上,提出“国民党抗战功劳最大,是抗战的中流砥柱”,“国民党是积极抗战,不是消极抗战”,“正面战场是战略退却”等一系列美化国民党的言论,在实质上贬低了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对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的教育教学中注重史论结合,以理服入,反驳错误言论,把大学生的思想引向正确的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