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遁贤是中国诗歌史上唯一一位葛逻禄诗人,自幼学诗于江南,在元末文坛享有盛誉。他积极学习汉民族文学艺术,充分发掘民族诗人自身的原始艺术天才,以清润的色彩、简练的笔墨、白描的手法,抒发内心的喜怒哀乐,并将绘画艺术的色彩美、构图美、线条美融入诗歌之中,勾勒出明媚清新、澄明清拔的画面。遁贤展现了民族诗人的非凡才华,以艺术实绩证明: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是多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相似文献   

2.
廼贤是中国诗歌史上唯一一位葛逻禄诗人,自幼学诗于江南,在元末文坛享有盛誉.他积极学习汉民族文学艺术,充分发掘民族诗人自身的原始艺术天才,以清润的色彩、简练的笔墨、白描的手法,抒发内心的喜怒哀乐,并将绘画艺术的色彩美、构图美、线条美融入诗歌之中,勾勒出明媚清新、澄明清拔的画面.廼贤展现了民族诗人的非凡才华,以艺术实绩证明: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是多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相似文献   

3.
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在其诗作《希腊古瓮颂》中用心灵的眼睛透视希腊古瓮这一艺术珍品。发掘其艺术的真和美的光辉。诗中展现出的独特的音乐美、幻觉美、忧郁蔓及哲理美表迭了诗人的审美追求和深刻的艺术美学观。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柳枝五首并序>为窗口,探析了李商隐爱情诗"缺憾美"的成因.文中指出,诗人选择的艺术形式使他的爱情诗具备了悲剧之美;诗人自我影像的投射,又赋予了这种美"缺憾"的特质,这最终成就了李商隐爱情诗独具的悲剧审美意蕴--"缺憾"之美.  相似文献   

5.
王国维认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王维诗中动静相衬,特别是以动衬静构成的意境美,是他在诗歌艺术上有别于其他诗人的最突出的特点之一。王维和盛唐其他诗人一样,前期也写了一些关于游侠、边塞的诗篇,体现了那种“行神如空,行气如虹”的劲健之美,此时,诗人已开始注意到以静衬动的艺术运用。而后期的诗,则主要是写隐居终南、辋川闲情逸致的生活,即山水田园诗。这时,诗人对以动衬静、静中有动的艺术运用已得心应手,炉火纯青。  相似文献   

6.
朱山坡是文学桂军中的重要一员,他既是诗人,又是小说家。他以诗人的敏感触摸现实世界,又以诗人的视角构建他的文学世界,使得他的小说有着“诗情画意”的艺术效果。他用诗意的巧笔绘出一幅幅现实的丑图,以此发掘世界的美与善。  相似文献   

7.
王一桃是香港文坛享有盛誉的一位爱国诗人.他坚定不移地遵循现实主义的审美创作原则,且根据自己的创作实践,把这一审美创作原则的精髓概括为"示人以真,导人以善,给人以美".他强调诗是真善美最完美的结晶,认为诗人笔下只有流露出生活的真,心灵的善,艺术的美,其诗才具有活生生的生命,才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  相似文献   

8.
韦庄诗求真、向善和具有和谐之美,在唐末诗坛有着相当价值的审美意义。求真是诗人对主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向善是诗人对现实所持的批判态度在其诗作中的体现;和谐则是诗人运用艺术手法所表现的美的意境的写照。  相似文献   

9.
英美诗歌中韵律节奏的音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是诗人运用语言的技巧和表现手法来吸引读者的艺术.诗人赋予诗歌文体以音乐性的韵律节奏,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引发共鸣,并使他们从中得以教益.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英美诗歌的节奏性和韵律性及其所采用的方法,探讨诗歌创作的形式、格律的使用,对读者欣赏水平的提高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0.
龚立新 《文教资料》2007,4(4):57-58
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是二十年代活跃在中国诗坛的一个富有浪漫主义气息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个长期以来被视为资产阶级自由诗代表的诗人。他的诗灵动中透着完美,宁静中孕着博大,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意境优美,富于变化,并追求一种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本文将从徐诗中流露的音乐美和忧伤美两方面探讨中国文人中一种潜在的文化气质。  相似文献   

11.
《琵琶行》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它以强烈的情感色彩和高超的艺术技巧,描述了一位琵琶女的精湛技艺和凄凉身世,也倾述了作者对自己无辜被贬、抑郁不得志的满腔悲愤。本文试图从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三个角度对《琵琶行》的艺术特色作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毕东海是河北省颇有实力的青年诗人 ,近年来在儿童诗的创作方面崭露头角 ,在爱情诗创作方面 ,也有不少收获。其爱情诗的意象美、语言美和情感美尤具艺术特色 ,可以肯定他是一位有个性有潜力的青年诗人  相似文献   

13.
《再别康桥》是诗人徐志摩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感情真挚,形象生动鲜明,语言优美洗练,想象丰富,比喻新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集中体现了他作为“新月派”的灵魂诗人所倡导的新诗的唯美原则,即“意境美,绘画美,音乐美”。  相似文献   

14.
意象是诗歌艺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诗人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可感可触的视觉具象。徐志摩作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恰恰是一位最善于捕捉意象、最擅长运用美的意象抒发思想感情的诗人。在徐志摩的诗歌意象里蕴涵着丰富多彩的美:绘画美、复叠美、朦胧美、动态美、轻柔美……从而造就了他风格清新、意象丰富、形式多样、情感真挚充沛的诗风,与闻一多成为并峙的新月派双峰。  相似文献   

15.
孔令玉 《语文天地》2015,(10):24-25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多才多艺,不仅能诗善文,而且精通绘画,娴于音乐,擅长琵琶。本来,不同门类的艺术都有彼此相通之处,王维作为大诗人、大画家和著名的音乐家,以诗人的文学造诣、画家的眼睛、音乐家的耳朵去感受大千世界,敏锐地捕捉自然界不同品类的美,从而使他的山水诗具有形象美、构图美、色彩美、音乐美和意境美。苏东坡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一评价正揭示了王维山水诗富有绘画美的基本特征,具体表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在其早期新民主义革命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诗词创作,都能用辩证眼光探察文学创作的审美奥秘,以哲人的智慧和心灵创造出新美的诗词世界,这正是诗人以辩证法为灵魂的心灵世界。诗人善于将辩证法哲理隐藏在诗意浓郁的艺术构图和形象画面中,善于捕捉和创造诗词意象,运用辩证艺术思维营构出超凡脱俗的诗美意境。毛泽东诗词的哲意美源于他创作中辩证艺术思维的诗意显现。  相似文献   

17.
古典诗歌的教学重在品味诗境,感受其思想、艺术的恒久魅力。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即引导学生以美读、改写、表演,绘图,以诗解诗,联踉生活等形式建构古典诗歌的情境,体验诗人的情感,进入诗人的精神世界,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相似文献   

18.
弗罗斯特的诗歌不仅给读者以审美的愉悦,而且带来智慧的启迪,充分体现了诗人"诗以喜悦开始,以智慧结束"的诗学主张。辜正坤教授提出的诗歌鉴赏五象美论是诗歌鉴赏领域的理论创新,将其中视象美、音象美和义象美的概念用于分析弗罗斯特的名作《未选之路》,可发掘出诗歌深层的艺术价值与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9.
徐志摩诗歌艺术的独特性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成就,在于他将性灵、意象、意境、韵律共同组成其诗歌的艺术整体,这使他的诗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在中国新诗的发展里程中,他在探索诗的性灵美、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等方面,取得了前人没有的成就,作出了同代诗人未能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表面上看 ,济慈的《希腊古瓮颂》是诗人在欣赏和玩味一件年代非常久远的希腊古瓮 ,实际上则是在借用这件精美的艺术品来表述自己对艺术的看法 ,在阐释自己的审美理念。其艺术手法巧妙 ,其反映艺术内容与艺术媒介、审美直觉与理性思维之间的矛盾和转换非常独特 ,是通过诗人的自身体验加以表现的 ,最终归结于“美即是真 ,真即是美” ,至今仍具启发与可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