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已有研究表明,人才向美国集聚是人才迁移的一个普遍趋势。然而,科技精英人才的迁移是否也呈现美国集聚现象还有待分析。本文通过对汤姆森路透高被引科学家数据库中的2430名高被引科学家的简历信息进行分析发现,科技精英人才向美国迁移并形成集聚的趋势主要发生在其教育阶段以及职业生涯的早期,随后这种趋势逐渐减弱;一些亚太国家在与美国的人才竞争中,没有出现人才持续流失到美国的现象,反而从人才迁出国转变为人才接收国;而经济因素以及与经济相关的国家政策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通过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对汤姆森路透高被引科学家数据库中在大学工作的高被引科学家从学士到博士、博士到初职、初职到现职三个阶段的集群和迁移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研究型大学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师资队伍是从培养、招聘等各个方面进行的,而我国在这些方面都与世界一流大学有较大的差距。我国实施人才引进计划,一是要改善教学质量,扩大留学生规模,提高留学生质量;二是要完善科研条件,营造精英教师成长的环境和氛围。  相似文献   

3.
世界级科学家虽然只是人才金字塔顶上的一小部分人,但他们能释放巨大的能量从而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日本作为世界领先的创新型国家之一,其与我国相似的一些特征决定了日本世界级科学家的培养经验对我国有重要借鉴意义.文章以高被引科学家作为世界级科学家的代表,分析日本265名高被引科学家的整体状况、学习经历和海外工作经历状况,并以此为据对我国培养世界级科学家提出四条政策建议:重视本国大学教育、关注国外经历、培养本国科技人才、提拔扶持年轻学者.  相似文献   

4.
全球科技竞争格局日益复杂,各国纷纷调整移民和人才政策争夺科技精英。新时期我国海外引才政策在引才理念、引才模式及政策实施方面面临新的挑战,面对国际引智环境的改变以及海外科技人才回流的新趋势,亟需从引智方向、引育关系和引才格局等方面进行战略调整。同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人才政策的创新:基于双向保护视角进一步完善吸引海外高端人才引进管理的相关法律制度;减少以政府为主导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方式,推进多元化的人才引进模式;加强国家层面人才引进政策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功能;加强智库建设,建立海外人才数据库,网联全球人才资源,推动人才管理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应用ISI高被引数据库提供的数据,分析2636名高被引学者的受教育机构与工作机构构成的社会网络类型与特征,研究发现:第一,高被引学者的地理分布存在较大差异;第二,一些较小的国家和地区也有机会在一些特定学科领域培养或吸引世界一流人才;第三,21个学科中高被引学者的受教育机构与工作机构的社会网络存在较大差异;第四,世界一流大学会从自身特点出发对不同学科进行合理定位。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汤姆森高引用科学家数据库中2430名高被引科学家为样本,以上海交通大学ARWU排名为大学竞争力的依据,对科学英才的机构迁移与大学竞争力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竞争力越强的大学汇集的科学英才数量越多;大学竞争力越强,从校外招聘的科学英才比例越低;且大学竞争力越强,科学英才留下来的可能性越大。同时针对中国研究型大学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加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优化人才引进的环境;注重研究生教育质量,提高自我培育高水平师资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世界教育信息》2007,(10):81-81
最新研究显示,美国目前正面临人才流失。研究认为,“不当的”移民政策对移民中的高层次人才获得在美永久居留权形成障碍,是造成美国人才逆向流失的主要原因。中国和印度成为现在美国逆向人才流失的受益国,因为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逐渐开始赢回那些此前出国的本国人才。  相似文献   

8.
正根据汤森路透集团(Thomson Reuters)近期公布的2014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HighlyCited Researchers 2014),中国(含港澳)共有134名科学家入选,排名世界第四,仅次于美国、英国和德国。其中,中国科学院有46名研究人员入选,占全国入选人数的34%,居各科研机构及高校之首,并有5人同时入选两个学科领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入选6人,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一。本次公布的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是由  相似文献   

9.
从有关语言迁移定义的回顾和三种语言迁移理论的述评可以看出,忽略逆向迁移现象的语言迁移研究显然是不够全面的。本文论述了语言迁移路径、逆向迁移研究的进展及其理论假设,希望引起对于二语习得逆向迁移研究更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神州学人》2008,(11):48-49
江苏启动“万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据《新华日报》消息.近日,江苏省正式启动”江苏万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瞄准海归海量引进.计划将在2008~2012年5年间.引进不少于1万名海外高层次人才,集聚不少于50名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美国教育家传记辞典》、《美国现代教育家传记辞典》以及《美国国民传记辞典》所收录的教育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自殖民地时期以来,美国知名教育家在出生时间和地区、学术活动阶段和地区、学术工作领域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阶段和区域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作者分析了美国教育精英群体分布特征产生的原因,以探究教育家精英群体及其学术传统形成的社会过程.  相似文献   

12.
正1869年,《Nature》(自然)杂志在英国创刊。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综合性科学技术期刊,比1880年美国《Science》(科学)杂志还早了10多年。一个半世纪过去了,世界各国科研精英都以在这两本杂志上发表论文而感到无尚荣耀。甚至,西方学术界有句谚语"Publish or Perish"(要么发表,要么死亡)。在我国,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中央级科研事业单位、国家科技奖励、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等科技评价中,要看"论文"的这项硬性指标——论文发表了多少篇,影响因子是多少,被引次数如何。  相似文献   

13.
人才迁移,指的是在一个国家中受过较多教育、具有较高专业技能的劳动者迁往另外一个国家居住或者工作。这种迁移更多地体现为移民本身所拥有的人力资本转移到其他国家。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人才迁移现象引起了全世界范围内对人才迁移导致的福利效果的改变和不平等情况的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4.
在“以人才为本”的知识经济时代,人才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竞争力和占据市场的份额,甚至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因此,国家之间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在争夺人才上,世界正在陷入一场“人才争夺战”。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刺激了对人才的需求。互联网经济的兴起,更使计算机相关人才炙手可热。据有关的统计和预测,目前美国缺少45万名化学、生物、物理等学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到2006年这个数字将上升到67万;在2010年以前,美国每年将缺少9600名具有博士水平的科学家。今后5年内,美国每年至少需要10万个电脑软件和网络维护人才,…  相似文献   

15.
1991年9月14日,《解放日报》以“在高新科技工作中贡献突出”为引题,以“上海评出十名科技精英”为主题,在头版头条位置报道了上海市第二届科技精英评选揭晓的消息,并刊发了十名科技精英的照片。39岁的杨玉良教授榜上有名,而且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消息传来,复旦大学的许多学生,青年教师为之振奋,同时也在探寻着、思考着杨玉良教授的成长之路。  相似文献   

16.
一、金星是太阳系唯一一颗逆向自转的大行星在太阳系中,多数行星的自转方向和公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金星则刚好相反:从金星上远眺,太阳是从西边升起在东边落下的,所以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金星是太阳系唯一一颗逆向自转的大行星。但是近年来科学家们在天王星上也发现了同样的现象。因此,在2006年地理新教材上的“九大行星(当时冥王星尚未被排除在外)主要物理性质比较表”中,逆向自转的行星就有了金星和天王星,但这两颗行星如此运转的原因尚不清楚。二、水星比金星表面温度高、温差小从八大行星在太阳系中的排列位置来看,水星比金星离太阳…  相似文献   

17.
美国博士生教育国际化发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多元性是美国大学校园的一大特征,博士生教育是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缩影。从1861年耶鲁大学培养出第一个哲学博士,至今已近150年。经过一个半世纪的变迁,美国从一个教育的进口国家变成了世界博士生教育的集散中心。如今,方兴未艾的博士生教育已成为美国从世界各国网罗高层次精英人才和实施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历史追溯历史上不同国家大学之间相互影响的例子随处可见。美国博士生教育本身即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产物。美国的研究生教育,是把德国大学研究生教育模式嫁接到英国四年制本科学院教育模式之上并逐渐使其美国本土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一、母语迁移理论的提出及相关研究 在外语习得中,母语对学习者的影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母语迁移"(L1Transfer)现象。1957年美国语言学家Lado在《跨文化语言学》中认为:在外语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广泛依赖已经掌握的母语,  相似文献   

19.
语际语石化现象是一个复杂的语言现象,在引起该现象的各种因素中,母语迁移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应该辩证而全面地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缓解语际语石化的形成。从补缺假说阐释的母语语境知识迁移、语际共性引起的母语正迁移和目的语对母语的逆向迁移三个角度对母语迁移和石化现象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中国需要发展科学,改进技术;中国渴望出现诺贝尔奖得主,渴求涌现更多的科学家和科技精英。这些有赖于创造良好的精神文化环境,也有赖于借鉴别国基础上形成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特色模式。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科研型医学博士广泛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是生命科学研究的生力军。因此,系统地研究科研型医学博士的培养模式,具有重大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