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7 毫秒
1.
学术期刊数据库已成为学术信息聚合、传播的主要平台,当前国内商业性学术期刊数据库版权运营遭到诸多挑战。探其渊薮,现有商业性学术期刊数据库版权运营体系存在合法性风险、稳固性风险和垄断性风险。学术期刊数据库、期刊社、作者三方之间版权协议授权瑕疵、利益分配不均、独家授权等问题是矛盾频发的主要原因。鉴于此,商业性学术期刊数据库应以版权协议为核心重塑运营格局,在厘清相关利益主体关系的基础上革新版权授权协议,重构收益分配机制。此外,政府应限制独家版权授权,与商业性学术期刊数据库共同完善公益性学术信息供给。  相似文献   

2.
张洪波 《传媒》2010,(8):18-19
数字网络侵权纠纷不断,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数字版权授权渠道不通畅所造成的.因此,需要尽快建立畅通数字版权授权渠道,同时以维权为辅,加大版权执法力度.在当前数字网络环境下,面对海量作品的使用和授权,要做到既保护作者权益,又节约版权洽谈成本,促进产业发展,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应该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曾建勋 《编辑学报》2022,(3):262-266
《知网擅录九旬教授论文100多篇赔偿70多万》的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合法合规地构建期刊数据资源、尊重作者版权,促进学术论文的合理使用,是我国学术期刊数据库实现转型发展的重点。文章梳理国际上学术期刊数据库的发展历程,总结学术期刊数据库的类型和特点;对比分析我国学术期刊数据库的发展过程,并从作者维权的角度分析学术期刊数据库存在的版权隐患。对我国学术期刊数据库转型发展的路径进行探索:强化知识内容行业治理,推进作者、期刊社与数据库商等多主体间的生态体系建设;构建“数字期刊发行联盟”,树立期刊社的全文经营主体地位;强化发现服务功能,创新数据库知识服务特色;探索学术期刊开放出版模式,促进期刊公益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华鹰  谭玲 《编辑之友》2015,(12):84-87
在数字出版时代,由于海量作品、海量作者的存在,海量授权问题已制约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原有的著作权授权方式已不能适应数字出版时代的需求,需探索建立更合理的著作权授权机制,以解决数字出版中作品使用者与版权人沟通不畅的鸿沟问题,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有效防止数字出版商、网络商在使用他人作品时存在的版权侵权.  相似文献   

5.
杨绪强 《编辑之友》2015,(12):80-83
网络版权授权机制是基于中国网络版权现状,为保护数字作品的网络版权,解决网络版权侵权问题,促进网络版权市场健康发展而建立的明晰网络版权归属的一系列规范的总和.我国网络版权授权机制的特点表现为以版权问题为导向、以"积极建构"为动力、以法律法规为保障、以繁荣版权市场为目标.议价机制、授权方式和版权意识是当前影响网络版权授权机制的重要因素.推动网络版权授权机制构建的路径有完善网络版权授权平台,引导网络版权议价机制健康发展,规范网络版权授权内容和方式,培育版权意识、营造良好的网络版权环境.  相似文献   

6.
初萌 《科技与出版》2023,(1):96-107
图书馆在线提供学术期刊论文通常需要获得论文作者、期刊社、数据库三方主体授权,由于主体间相互牵制、交易成本过高,加之拒绝许可的实践,当前通行的版权授权规则不利于学术期刊论文的广泛传播,制约科研发展。着眼于论文作者与传播者的利益失衡问题,构建默示许可与法定许可相结合的授权机制,是破解“知网模式”版权症结的有效方案。具体规则可从如下方面展开:一是从严解释投稿须知“转让条款”的含义,二是拒绝引入“选择退出”机制,三是完善许可费用收取与分配机制,四是强化权利人非财产性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科技期刊在数字版权合作中存在协议文本不合规、授权流程不健全、出版主体错位等。存在着版权风险隐患,导致出现大量版权纠纷。通过比较国内外科技期刊数字出版模式的差异,分析了我国科技期刊版权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我国版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存在的前后变化;科技期刊数字版权授权链条断裂、授权文本内容欠规范、数字版权稿酬标准不明确、科技期刊数字化能力不高、平台同质化严重、作者的版权地位缺失、我国开放获取进程缓慢等。提出我国科技期刊数字版权合作的对策:树立科技期刊数字版权的主体地位;完善学术作品数字版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实现与作者版权授权方式的规范化转型;循证数字平台使用流量,制订不同类型作品的付费标准;在规范作者确权方式同时,强化作者权益的全方位维护;推进与国际接轨的开放获取出版,促进公益仓储服务;强化学术作品数字版权的市场监管,消除独家传播。  相似文献   

8.
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我国期刊数字出版版权运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展。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版权授权链条不完整、版权授权内容不规范、法律法规存在前后变化、海量作者授权难以解决、稿酬支付标准不明确等问题不断显现。对此,相关部门应完善数字出版版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协同作用,规范版权授权链条,加强对知识资源平台建设的顶层设计与规划引导,研究制定网络出版稿酬标准和支付办法,以作者为中心开展学术服务,以更好地保障广大作者和出版单位在数字出版新业态下的版权权利,促进知识资源平台版权合规管理和健康规范发展,助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版权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9.
新形势下数字化期刊的版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锐锋  刘清海 《编辑学报》2011,23(3):201-203
分析新形势下我国数字化期刊侵权的主要表现及侵权隐患,指出完善著作权相关法律法规,构建合法使用机制是保护数字化期刊版权的当务之急。提出加强立法和技术研究,建立著作权专人负责制或聘请法律顾问,建立著作权集体保护制度,建立国家的数字版权交易平台等群防群治对策,呼吁人们一切从保护作者的合法权益出发,妥善解决好数字化期刊"海量作品授权难"问题。强调新媒体和新模式条件下版权保护最佳方法是"一对一授权"。  相似文献   

10.
自九二共识以来,两岸版权贸易越来越频繁,出版合作进一步加深.目前,台湾已经成为中国内地最大版权输出地.两岸出版交流是跨越体制的文化交流,文章梳理了当前两岸版权贸易中出现的法律纠纷问题,主要有重复授权问题、无权授权问题、出版作品侵权问题以及中国内地作者维权难等,提出促进两岸版权贸易合作、解决两岸版权贸易纠纷的法律和制度协调方案包括制定区际版权贸易法律冲突法、构建两岸著作权法律法规数据库、完善中国内地著作权法附属型立法.  相似文献   

11.
知识资源平台的参与极大提高了中国学术期刊的传播效率,推动了知识分享与学术创新,但也使版权问题复杂化。知识资源平台的快速扩张,带来一系列侵犯学术期刊数字版权的问题,加强版权保护成为学术期刊数字化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作者、期刊、平台、读者是休戚与共的利益共同体,各方利益都应当得到尊重和维护,只有通过完善数字版权立法、加强知识资源平台管理、发挥集体著作权组织作用等措施,才能保护好学术期刊的数字版权,协调好作者、期刊、平台、读者四方利益,推动中国学术期刊数字化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数字期刊在发展过程中遭遇的版权问题关键在于授权许可。期刊数字销售的实质是信息网络传播行为,数字技术平台与期刊出版者的合作协议因缺失作者授权,限制了数字期刊行业的发展。厘清期刊"数字发行"的法律属性,建立期刊社与作者的出版合同——信息网络传播权的默示许可制度,是治理数字期刊版权困境的可行出路。  相似文献   

13.
版权授权方式是图书全文数据库制作者利用版权作品的主要模式。本文分析了图书全文数据库涉及的版权归属问题,提出了图书全文数据库制作者取得版权授权的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14.
数字图书馆的知识产权保护初探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6  
介绍了国外对于数字版权问题的观点、做法, 阐述了对数字化图书馆版权问题的观点, 即在法律上首先应对数字的复制概念作出具体的界定第二必须明确图书馆合理使用的范围第三如果要向读者提供数字化作品的拷贝, 必须经过版权人的授权。在技术上也应该在现有条件下, 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侵权。  相似文献   

15.
传统学术期刊数字化可能面临侵犯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两项著作权的风险.因此,作者、期刊社、数据库三方在增强著作权保护意识的同时,应当明确约定的合同,通过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获得数字化授权,在数据库数字化过程中注意保护期刊的版权信息和单篇作品的完整性,同时采取有力的技术防范措施等保护作者和期刊社进而保护数据库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魏佳  李慧 《出版广角》2022,(10):88-91
大数据时代,数字出版产业蓬勃发展。互联网技术的迭代、出版模式的变革及传播方式的演化给我国数字出版著作权法律保护带来诸多挑战。文章对《费晓雾的奇幻天空》数字版权案件进行分析,针对我国数字出版著作权法律保护目前仍存在的数字出版侵权维权难度大,数字出版版权授权不规范,数字出版版权交易合同不完善,数字出版准入许可制度不健全等问...  相似文献   

17.
杨懿琳 《出版广角》2016,(16):26-28
数字出版的版权授权状态可以从授权的规模、授权的准确度、授权的效率、授权的成本以及授权的安全性等方面做出评价。目前,谈判授权、代理授权、要约授权、版权集体管理授权都无法完全适应数字出版授权的需求。所以,应该寻求授权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更具有利益平衡价值的授权模式。可能的制度与机制选择包括:延伸性版权集体管理制度、准法定许可制度、综合性版权交易平台等。  相似文献   

18.
数字图书馆版权问题应对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版权问题正成为制约数字图书馆发展的瓶颈。数字图书馆建设在资源数字化、数据库开发和利用、计算机软件、网络服务等方面都存在版权问题。在借鉴深圳图书馆自身及同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探讨应对版权问题的策略:利用相关法律法规,充分使用无须授权的资源;多途径合法获取数字版权;建立完善的版权管理制度;积极参与版权立法与修订活动。  相似文献   

19.
业界博览     
法院裁定作品上网必须得到作者授权美国联邦上诉法院最近推翻了早些时候关于塔西尼诉《纽约时报》案的判决 ,裁定 :在没有取得明确许可的情况下 ,出版社不得以电子数据库、CD ROM或互联网形式再现作者的作品 ,否则即构成侵权。这一判决具有划时代意义。它标志着出版界有关电子版权的争执最终有了说法 ,电子版权从此开始和印刷版权一样受到法律保护。(摘自《出版参考》1999年第24期 ,作者 :杨贵山)各国(地区)保护数据库的三种模式资料及数据库的保护问题非常复杂 ,各国采取的政策法律和法院判例并不相同。Internet的…  相似文献   

20.
数字有声读物产业在经历了UGC、PGC两种内容生产模式之后,形成了当下较为成熟的PUGC内容生产模式.但是从审判实务中可见,数字有声读物产业中面临着授权不能或授权不规范、举证与证据公证保全难、版权登记仅能公示不能公信、网络平台间接侵权的判定存疑、诉讼时间长且赔偿金额较低等版权保护风险.因此,应当积极应对数字有声读物产业中的版权保护风险:在授权环节,应用区块链技术保障版权交易与存证;在确权环节,引入DCI体系标识登记并核查版权;在维权环节,完善相关立法与构建多元的解纷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