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方高校图书馆为地域文化建设服务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地方高校图书馆在地域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优势、意义方面论述了地方高校图书馆为地域文化建设服务的必要性,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应加强地方文献阅览室和特藏室的建设,深度开发地方文献资源并提供服务;适度地向社会开放;发挥文化展示功能,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等措施,以更好地为地域文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
历史维度和现实观照是地域文化传播中两个重要的价值取向,历史维度是地域文化传播“以历史为主线”开展传播活动的着力点,现实观照是地域文化传播“以现实为表象”开展传播活动的立足处,本文以地方高校学报在地域文化传播中的功能和作用为切入点,探讨了地域文化传播的历史维度和现实观照的内涵及体现.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报特色与编辑对策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通过对高校学报特色-学术理论性,学科优势性和地域文化性的分析,提出高校学报的编辑对策,即科学定位,优化选题,策划栏目。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数字化建设现状,作者对701种高校文科学报的门户网站创建情况和信息发布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研究发现:58.8%的高校文科学报建有门户网站,但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学报的数字化建设水平差异较大;建有门户网站的学报中,48.2%使用了期刊协同采编系统,73%利用门户网站进行数字出版,实现了网站与数据库的同步出版和论文的开放获取;绝大多数学报与数据库合作实现优先出版,但很少在门户网站上进行预出版;越来越多的学报意识到,只有将不同的媒介平台和传播渠道关联起来才能扩大传播范围,提升社会效益和传播效果.注重门户网站的运营管理、不断更新数字出版理念、走融合发展之路、打造具备新媒介素养的复合型编辑人才队伍,是提升高校文科学报数字化建设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高校文科学报在传承、传播和创新地域文化形态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承载着传承文化、繁荣学科建设、支撑学术研究的重任;而丰富的地域文化又为高校文科学报的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二者是相互促进的.高校文科学报地域文化栏目的建设需要统筹发展,应该从编辑成长、作者队伍建设等角度着手,借助政府创设的平台,发展栏目.  相似文献   

6.
董小英 《传媒》2023,(8):41-43
学术期刊作为文化研究和传播的重要媒介,不仅在学术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同时在促进地域文化传播、构筑地域精神、延续区域文脉等方面发挥重要功能。《晋阳学刊》依托山西地域文化优势,充分发挥地方学术期刊的文化传播功能,通过挖掘地方文化资源、设立地方特色专栏、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等手段,将期刊建设与当地文化相关联,以期促进地域文化资源的发掘与传播,构建独具地方特色的晋学研究话语体系。本文以《晋阳学刊》办刊现实经验为依据,从期刊发展与文化传播的双向需求、学术期刊参与地方文化传播的优势等方面入手,探讨学术期刊应如何助推地域文化传播与文脉传承。  相似文献   

7.
论高校学报特色的实现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4  
杨丽君 《编辑学报》2003,15(2):96-98
论述高校学报的特色的重要性,认为特色是高校学报的生存之根、发展之本。阐述实现学报特色的途径,即:发挥学科优势,尽量体现特色;依靠地域优势,积极弘扬特色;借助名人影响,努力增强特色。论述编辑在实现学报特色中的能动作用,指出应该刻意挖掘、积极扶持,树立特色;严格遴选,精心编排,凸显特色;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发展特色。  相似文献   

8.
地方高校学报学术资源、人才资源和地理资源优势明显,具备参与地方文化建设的巨大潜能.在目前地方高校从学术型向地方特色显著的技术应用型转变的过程中,地方高校学报作为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践行者,在地方文化产业和文化旅游业等地方文化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地方高校学报参与地方文化建设的意义、优势等着手,就其如何积极、科学地参与地方文化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对地方高校图书馆为地域文化建设服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方高校图书馆在地域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意义、优势等方面论述了地方高校图书馆为地域文化建设服务的必要性.探讨了高校图书馆为地域文化建设服务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融媒体视域下地方高校学报编辑队伍若想突破当前发展困境,推动学术期刊朝着精品化建设方向发展,就必须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提高自身学术研究水平与编辑创新能力。基于此,本文结合融媒体背景下地方高校学报编辑队伍发展的困境,提出了地方高校学报编辑队伍发展的优化策略,旨在基于融媒体思维加强地方高校学报编辑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学报在高校学术领域中的科研地位。  相似文献   

11.
科技期刊应当坚持以人才为核心竞争力,多维度培养编辑人才专业技能,打造复合型编辑人才,创新发展编辑人才队伍培养,从而推动科技期刊可持续性发展。《生态学报》编辑部通过鼓励编辑深入科研一线,培养编辑信息收集、挖掘能力,提升编辑专业技术和出版传播服务能力,优化完善编辑部工作制度,提高期刊整体办刊能力,保证科学、严谨地完成期刊“科学研究—科学表达—优质出版—高效传播”全生命周期的出版服务工作。本文通过介绍《生态学报》编辑部在多维度期刊编辑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为我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黄颖 《编辑学报》2021,33(5):497-501
在中宣部等3部委联合出台《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背景下,对学报主编杨新民教授就"地方高校学报的功能"这一主题进行专访.杨教授指出,地方高校学报是独具中国特色的学术期刊,在创新性人才培育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并以《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例,阐述了地方高校学报对学科建设的支撑,他强调地方高校学报应准确定位、树立自信,紧跟学科前沿,充分发挥对科研人才的发现、培养和训练功能以及支撑学科发展功能.  相似文献   

13.
孙永泰 《编辑学报》2010,22(1):58-60
高校学报网站传播实效性直接关系高校学报网络资源传播的效能及影响力。对其传播实效性的探究,核心在于把握当前高校学报网站建设总体水平不高、定位尚不清晰、缺乏对运营建设的科学评估、网站综合运营管理较为滞后等因素,应明确高校学报网站的总体定位、突出高校学报网站建设的特色、强化高校学报网站的科学评估、提升高校学报网站管理运营的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14.
黄晓燕 《出版科学》2015,23(1):27-28
数字出版在内容生产、管理过程、产品形态和传播渠道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导致编辑职能随之改变.编辑应适应数字出版的新形势,转变角色,成为能策划数字产品和服务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潘静静 《今传媒》2023,(11):92-95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之“新”进行了高度凝练与概括,将其析解为新道路、新探索,新使命、新战略,新发展、新目标,新境界、新状态,新地位、新姿态五个方面。对新时代高校编辑工作而言,这五个维度构成了探讨新时代高校编辑工作的时代定位与逻辑起点。新时代,提升我国出版传播的国际话语权、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实现文化强国目标,对高校学报编辑的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以新时代高校学报编辑应具备的政治素养、专业素养和编辑素养为切入点,对新时代高校学报编辑素养的提升策略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提升高校学报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发展变革和学术期刊提质增效的新时期,地方高校学报特色专栏建设既要抓住机遇、找准定位,也要直面挑战、危中求机,加速自身转型升级.文章以《攀枝花学院学报》为例,从政治、经济、文化逻辑层面分别对新时期地方高校学报如何构建特色专栏进行深入分析,同时针对其内容定位提出了"内向型+外向型"的综合建议,以期为地方高校学报的特色化、专业化、学术化、品牌化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7.
在历史长河的长期发展变迁和社会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下衍生出了编辑这一角色。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新定位编辑角色的文化导向、文化传播、文化创新和文化建设作用,转变编辑角色,对于提高编辑的社会文化职责和文化传播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地方高校学报影响因子的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静 《科技与出版》2007,(11):48-50
地方高校学报影响因子低速徘徊的原因主要有办刊时间短,办刊经验不足;编辑部人员不足,编辑素质欠佳;稿源渠道狭窄,高质量论文不多;编排不规范,影响信息的传播;刊期长,信息密度低,竞争力不足。有效提高学报影响因子的措施在于积累办刊经验、建立核心作者队伍、提高编辑素质和水平、严把稿件质量关、广辟稿源、规范编排、缩短出版周期等。  相似文献   

19.
高校学报青年编辑角色的演变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应遵循以维护党的意识形态安全为根本、以马克思自我实现理论为指导、以推动期刊高质量发展为中心、以培育复合型青年编辑人才为目标的要求来进行角色定位。文章借鉴角色理论并结合高校学报青年编辑的岗位实践,提出高校学报青年编辑应是信仰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编辑业务的行家里手、学术场域的未来专家、融合技术的实战先锋,并从强化高校学报青年编辑思想政治学习、持续提升编辑基本素养、学好用好融合技术、完善激励保障机制等四个方面规划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0.
具有学科背景、掌握编辑出版规范的学术编辑是高校学报的核心资源,出版业态的创新又催生了对数字技术编辑的需求,高校学报编辑人才需求呈现出高门槛、复合型特点.面对数字化浪潮,高校学报不宜针对编辑个体过度提倡打造所谓“复合型编辑”,而应以专才引进+组合培养等方式打造复合型编辑团队,解决内容创新和出版业态创新之需求;还可将内容编辑以外的事务外包给专业出版公司,或与互联网学术出版平台、微信等新媒体合作,协同创新,助力我国科研工作者争夺国际学术话语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