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个前提性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面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境遇,深刻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意义;全面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构成、发展、教育的特点与规律,确立科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强和改进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是全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2.
高丽丽 《高教论坛》2009,(11):21-23
文章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全面发展的内在联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入手,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化途径及对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问题.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高校应当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不断地创新和理清思路.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强,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全面发展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指向和归宿,思想政治教育是开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钥匙.思想政治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之魂,把握实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之本,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是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之基.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大力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备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极其丰富,高校要意识到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充分满足社会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本文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联系和有机结合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5.
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韩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3):145-147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来自国内外意识形态领域纷繁复杂的斗争、网络信息的巨大冲击、择业就业竞争压力膨胀等方面的严峻挑战。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牢牢坚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个中心,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要明确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主要任务,要努力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抓紧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抓紧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领域,构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构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需着力构建需求机制、决策机制、实施机制、评估机制、激励机制以及保障机制,并在构建过程中处理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非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专职干部与非专职人员、校内外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和服务、传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与现代教育手段等关系。  相似文献   

7.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高校和谐发展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本价值取向。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思想政治教育要更新教育理念;发展和丰富新内容,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时代性、针对性、层次性;同时要拓宽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增强其实效性,进而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途径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体系,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一、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优化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环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特别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大学生是自身全面发展的内因,是发展的主体,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外在条件。明确了这样的关系,也就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和提供一个更加良好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大学生理想信仰的多样化与多重性,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大学生受到网络的不良影响等挑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要义,把以"学生为本"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把促进大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时要注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也是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最主要途径。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实现必须抓住受教育接受者的心理准备、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和引导学生的知行转化三个重要环节。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控制好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形式等影响德育功能实现的相关因素,以促进其德育功能的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12.
论高校和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仍存在诸多不和谐因素。构建人性化的和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确立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观是构建和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前提,同时必须着力建设和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境、开放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人性化的服务环境和管理环境以及和谐的人文生态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3.
当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处于多元文化并存的环境之下,多元文化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要应对这些挑战,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诗意的栖居,就必须重构高校德育的模式,强化主流意识,尊重主体意识,构建和谐德育的观念。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提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出发,具体论述了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其依据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其核心就是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其中心就是用科学的内容和方法统领思想政治工作,其本质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个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应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大学生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然面临诸多挑战。当前,大学生权利意识增强对高校德育所带来的挑战更加明显,高校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很难应对这种挑战,主要存在两个问题。发展与创新高校现有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模式,是改进与加强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对大学生权利意识增强挑战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6.
政治文明的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自由人格和主体权利等意识,我国德育在培养人的德性、开发人的潜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传统德育存在着片面强调政治意识功能,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片面强调社会适应性教育,忽视了德育内容的个体价值取向等问题。鉴于此,应确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新理念,实现德育重心的转移,实施“主体——发展性德育”,确立由重知识教育向重道德养成教育转化的观念。  相似文献   

17.
张剑 《湘南学院学报》2009,30(3):114-118
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进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革新势在必行。观念上,要重"三观",即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深化人文素质教育观念、强化全员育人观念;内容上,要在继续强化哲学社会科学作用的同时,将创业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方法上,要努力采取新的科学教育方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要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以人的社会化为发展点,以人的态度为着眼点,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价值,全面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功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大框架已基本成型的基础上,如何提升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我们认为,要在观念水平上提升,做到正面引导公开化、教育服务一体化;要在教育水平上提升,做到教育内容系统化、教育资源基地化;要在管理水平上提升,做到网络管理法制化、管理服务人性化、管理队伍专业化.  相似文献   

20.
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大师们在其坚贞不渝的德性理想追求中,将强烈的王道政治理想赋予其中,有力地为我们揭示了德行与政治参与的紧密内在关系。本文拟通过对孔子的政治参与思想的简要阐释,挖掘其同当前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的结合点,并从道德层面探讨增强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新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