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雷雨》是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它含蓄的语言和丰富的潜台词是文坛上永不褪色的华彩。以周朴园的语言为分析对象,从语量和语势两角度,探析周朴园的权势意识的凸现手段,体会曹禺的语言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经典是常读常新的,经典作品的教学也贵在出新.<雷雨>中周朴园性格具有多面性,这几乎已成了一种共识;在这方面,相信学生们也会有一些模糊的认识.而要引导他们通过具体的语言细节真正"认识"周朴园,还是有着相当难度的,这恰恰给教师提供了发挥的空间.童志斌老师这堂课,引导学生由具体的语言情境入手,从周朴园看周朴园,更从鲁侍萍的视角看周朴园,从中"读"出一个鲜活丰满的周朴园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赋予人物以新的生命,也使整个课堂充满张力,令人回味.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第四册戏剧单元,编入了曹禺的经典话剧《雷雨》(节选),其中周朴园的形象历来备受大家的喜欢,也使得学者们多留笔墨。为周朴园的虚伪、冷酷、自私、无情而捶胸顿足,又为话剧大师曹禺的经典语言而拍案叫绝—笔者几次教授该文,感受颇深。特别是周朴园富有个性化的台词,内涵丰富、意蕴无穷,将一个伪善、冷酷、自私的周朴园个性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节选的这部分主要是通过两个场面来刻画周朴园形象的。一个是周朴园和前妻鲁侍萍的感情纠葛,一个是周朴园和亲生儿子鲁大海的矛盾冲突。全文情节紧凑集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冲突紧张激烈,你…  相似文献   

4.
戏剧语言的表现形式虽然各有不同,但它们却都有一个共同点——以最精当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涵。话剧《雷雨》是曹禺的代表作,也是有口皆碑的名篇。剧中,当三十年后鲁侍萍与周朴园在周公馆不期而遇后,鲁侍萍认出了周朴园,而周朴园却一时没有认出侍萍,此时周朴园的几句问话,虽然仅是只言片语,却包含着丰富的潜台词,很值得我们去品味一番。  相似文献   

5.
教材解读     
戏剧语言的表现形式虽然各有不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以最精当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涵。话剧《雷雨》是曹禺的代表作,也是有口皆碑的名篇。剧中,当三十年后鲁侍萍与周朴园在周公馆不期而遇后,鲁侍萍认出了周朴园,而周朴园却一时没有认出侍萍,此时周朴园的几句问话,虽然仅是只言片语,却包含着丰富的潜台词,很值得我们去品味一番。  相似文献   

6.
一、引导学生分析和鉴赏剧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本文主要是通过周朴园、鲁侍萍和鲁大海等几个人物的对话来交待情节,展开矛盾冲突,刻画人物,表现中心的。因此,引导学生分析和鉴赏剧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很重要。譬如,周朴园在向鲁侍萍打听三十年...  相似文献   

7.
一、抓周朴园相认鲁侍萍的五句话①你———你贵姓?②(抬起头来)你姓什么?③(忽然立起)你是谁?④(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⑤哦,侍萍!(低声)是你?这五句话充分表现了戏剧语言特别是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的特点。句①是在周朴园“看她关好窗户,忽然觉得她很奇怪”的情况下说出来的。这句话很符合周朴园的身份地位和他猜疑的心理。句②的“姓”前已没有了“贵”字,而且更没有了表语音延续的“———”,还用了舞台说明“抬起头来”,不仅表明周朴园猜疑之重,找答案之急,更表现了周朴园的担心和忧虑。句③完全没有了前两句的矜持和礼貌,已经是直…  相似文献   

8.
剧本中人物的性格特征通常是借助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言行及由此展示的内心世界来加以表现的,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分析其相应的心理活动是认识、理解人物形象的关键环节之一。《雷雨》(第二幕)作为语文教材中的传统剧作篇目,其主人公周朴园的情感心理有两处因“阶级对言说”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容易被简单处理———一处是鲁侍萍周折再三,巧妙地向周朴园挑明自己的真实身份后,周朴园态度的突然转变———“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周朴园(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另一处是周朴园明知鲁大海是自己的儿子,却…  相似文献   

9.
语域偏离是日常交际用语中一种有效的交际策略,是语言使用者为了实现某种艺术效果或某种特定的交际目的而故意在传递语言信息的过程中偏离已选语域而使用另一语域中语言形式的现象。本文试从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角度分析语域偏离的具体表现形式,并指出语域偏离与语域误用的差别,为日常交际用语中语域偏离的正确使用和理解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周朴园和鲁侍萍的爱情纠葛是《雷雨(节选)》中的主要矛盾冲突之一。在两人的对话中,周朴园对自己的称呼、周朴园对鲁侍萍的称呼、鲁侍萍对周朴园的称呼都发生过变化。称呼变化背后反映出的是周朴园个体的矛盾性、人性的复杂性,鲁侍萍传统思想和反抗意识的交织。  相似文献   

11.
陈炼 《海外英语》2013,(22):153-154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研究和语言的社会功能必须紧密联系,而公示语英译是一种社会语域下的活动,是一种社会行为文本,所以,在进行公示语英译过程中不仅应该考虑语言层面上的忠实,更应注重其社会功能的是否对等,因此,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核心理论—语域理论对公示语英译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文试图借助语域理论来探索在公示语英译过程中如何能更为有效地实现语域的正确转换,从而提高公示语译文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语域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使用的、有一定的语言特征的语言变体。韩礼德认为语域由语场、语旨和语式三方面的因素决定。外贸英语信函是一种语言变体,其使用的情景因素,即语场、语旨和语式,决定了其文体特点。不论在词汇上,还是在句法上,外贸英语信函都表现出独特的文体特征。在词汇上,外贸英语信函频繁使用专业术语、礼貌词语、情态动词、大词和古体词语;在句法上。外贸英语信函常用复杂句、长句和被动语态。  相似文献   

13.
语块是英语的基本语言单位,也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单位和理想单位。语块教学是提高学习者语言地道性和流利性的关键所在,是融词汇教学、语法教学与语用、语篇教学为一体的整体性教学,可全方位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4.
英语委婉语是语言交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文章从传统委婉语和风格委婉语两个方面详细地论述了英语委婉语的适用范围及其发展趋势,认为英语委婉语的使用使人们巧妙地表达了语言禁忌,丰富了英语语言和英语文化。  相似文献   

15.
写作被认为是最难培养的语言能力之一。语篇写作教学模式则是较为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实施语篇写作教学法,将语篇写作教学和传统的写作教学方式以及其他语言技能培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和语篇构建策略,全面提高其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人们常说的礼貌,是一个相对概念。在中国人眼里看来是有礼貌的行为和语言对于西方人来说并不一定是礼貌的。礼貌现象是每个语言社团都有的社会现象,它存在于不同的文化和语言之中。本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问候语、告别语、恭维语、自谦语、致谢语、道歉语、禁忌语、委婉语、称呼语和角色语等礼貌惯用语和表达法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探究其背后的社会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7.
曾金昌先生在《浅析鲁侍萍对周朴园的感情》一文中认为,与其说是命运安排鲁侍萍和周朴园在三十年后不期而遇,还不如说是鲁侍萍终于把握机会,重寻真爱。在第二幕中,鲁侍萍初到周公馆与四凤的对话就能看出她风尘仆仆到周公馆不仅仅是为了看看四凤。因为她知道丈夫和女儿所在的周公馆的老爷正是当年与她相恋的周家大少爷——周朴园。与周朴园重逢的这天是鲁侍萍期待已久并精心筹划的。笔者认为周朴园与鲁侍萍的重逢纯属偶然,是不期而遇的,她为带走四凤来到周家客厅,完全不知道这里就是周朴园的家,她也绝没有与周朴园重圆旧梦的打算,因此更谈不上是精心筹划的。  相似文献   

18.
交际语、洋泾浜语和克里奥尔语这三个概念容易混淆。从语言学角度来看,交际语是一种多语接触区各语种社区通用的语言,它有可能是一种自然语言,也可能是一个混杂语,洋泾浜语是由一个上层语言(superstrate)和一个或多个下层语言(substrates)混合而成的混杂语言,它不够完善、功能有限,不是任何一个语言社区的母语。克里奥尔语是洋泾浜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较完备的语言,它能覆盖一切生活中需要表达的现象,是洋泾浜语使用者后代的母语。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中介语和混合语的元音发音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深入探讨了二语习得和语言接触的发展进程,比较了过渡、越位和反转三种变化模式在二语习得和语言接触中的表现,分析了反转模式的成因,进一步证实二语习得实际上是一种特定的语言接触。二语习得和中介语的研究意义将由此提升。  相似文献   

20.
传统观念中,鲁侍萍以其"坚强勇敢、刚强自尊"声泪控诉了周朴园的冷酷自私。而事实上,在经历了人生种种痛苦之后的鲁侍萍对周朴园依旧有着"似水深情"。本文捕捉《雷雨》第二幕中鲁侍萍的部分语言,品味语言的灵魂处渗透出来的情感,从而让读者体会到鲁侍萍以她的深情一层层剥去了周朴园虚伪的外衣,同时,也正是她的深情最沉重地敲击着《雷雨》的悲剧丧钟:将最有价值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