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分析法,针对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本身的改革滞后于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进程,对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教学方式,以及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评价方式,是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重点.同时,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专业发展的学生一准中小学体育教师.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体育是体育教育的基础,是学生认知和学习体育的初始阶段,在整个体育教学的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体育教育对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改善心理问题以及缓解体质虚弱等方面都有很大作用,而作为中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环节,体育教师队伍的优劣更是直接决定着体育教育的质量好坏,因此有关部门有必要对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现状予以重视。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对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现状进行探究,并对体育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有效建议,为其他地区日后的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有力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调研、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贵阳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10-2014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统计,并对工作期间的能力需求进行调研.研究认为:1.贵阳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质量较高,拥有较好的就业率;2.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这5年间始终是毕业生最主要和最稳定的就业渠道;3.专业技术能力是从事体育教师的毕业生首要的能力需求;4.人际沟通与合作和语言表达是毕业生普遍认为重要性较高的两项基本能力;5.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应当坚持“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策略;6.课程设置应当围绕两个核心展开,一是体育专业技术学习;二是人际沟通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三维透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我国,继续教育通常是指大学后在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再教育。由于不同地区、不同专业,其继续教育的表现特点不同,因此本文仅从知识维、方法维和评价维三维的角度透视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 一、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知识维透视 当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培养高素质的学生,首先需要培养高素质的教师。本文认为应以“三个面向”作为课程设计的总方针,以培养新世纪国际型、复合型和开拓创新型人才为课程设计的总依据,以终身教育理论为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构建山东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  相似文献   

5.
深化体育教育改革对提高中小学体育师资水平和教学改革的成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研究体育教育专业培养人才的科学性、合理性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有助于推动学校体育教学的整体改革,也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核心。本文以辽宁省14所城市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调查了中小学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现状,对辽宁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改革对策,为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合格师资提供参考依据,旨在为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调查和分析,了解安康学院体育学院学生专业能力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契合程度,为制订与应用型体育教育人才相适应的培养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陕南中小学体育教师、社会体育工作者能力需求,以及安康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教学、指导、组织、训练、裁判能力是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工作者必备的能力,也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安康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已基本具备这五种能力,但仍需加强.结论 采取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重视实习实训环节以及制定体育教育专业能力测试内容、标准与方法等措施,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和通用能力.  相似文献   

7.
邱毅 《考试周刊》2010,(56):14-15
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摇篮。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微格教学是联系中小学教学实际,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教学技能,提高学生教学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学生向教师转化所迈出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8.
通过问卷、走访调查,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海南中小学体育教师培养工作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发现:相当一部分中小学尚未完成体育师资进修培训计划;乡镇小学专职体育教师配备不足;部分体育教师学历程度达不到教学要求,科学文化素质偏低.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育主管部门对发展学校体育的政策落实不够,学校体育经费投入过少,乡镇学校体育教师待遇低.  相似文献   

9.
育教师专业发展是指体育教师在整个体育教育教学职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体育教育专业训练,获得体育教育专业的体育知识、体育技能和体育素养,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养,是一名良好的体育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本文选取河南省中小学体育教师作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0.
师院体育的主要任务是是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学生学习期间体育道德的培养与今后的工作密切相关。为此,本对师院体育系学生体育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内容,以及实施体育道德教育的途径作了探讨,力图使体育道德教育得到广泛的 重视。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体育专业大学生健康教育普及率仍有提升空间,掌握健康知识和养成良好卫生行为习惯方面存在问题,对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认知不够。因此,应加强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实施健康教育的力度,采取相应措施努力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健康教育师资。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体育教师武术教学能力是推动学校武术教学发展的重要指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20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必修课的培养目标、技术内容、课时保障、师生对中小学武术教学的认知程度、教学方式、学生学习兴趣投入、考核标准、教育效果等八个方面进行调研.研究发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必修课设置方案缺失武德教育、内容设置与中小学教学脱节、课时保障不到位、教师对中小学武术认知程度偏低等.对此建议: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要聚焦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上加强与中小学武术教学内容的衔接;增加学习课时保障,提升师生对中小学武术教学的认知;丰富学生学习方式,发挥小群体教学和以评促教的作用;课程设计指向教学效果提升,促进学生武术教学能力持续性进阶发展.  相似文献   

13.
校园足球活动开展五年以来,对学校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足球运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为目的,在《足球》普修课程中对全体学生进行足球运动能力与理论的教学.通过分析目前《足球》普修课程的课程现状以及校园足球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足球能力需求,对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普修课程教学进行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卓越教师培养是我国新时期的教师教育主题,以培养出具有"卓越教师"潜质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为目标.本研究针对体育教师教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体育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在教学目标上,着眼提升体育专业品质信念;在教学内容上,实现体育理论实践融合互动;在教学方法上,凸显学生主体培养学习能力;在教学评价上,重视学习过程的发展性评价.以适应基础教育体育变革和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鸡西大学学报》2005,5(1):F002-F003
体育系是鸡西大学九大院系之一,重点以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为主,设体育教育与健身训练、社会体育与冰雪运动两个专业。  相似文献   

16.
作为学生必修课程之一,体育教育传授学生体育基本知识,指导体育专业技术和技能,帮助学生培养自身的运动能力、锻炼习惯以及勇敢顽强进取的精神,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然而培养学生体育能力是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体育教育过程中会面临众多不稳定因素,加之需要学校、体育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灵活性较强,因此学生体育能力培养难度较大。本文主要分析体育教育在学生体育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及作用,探究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教师教育研究》2015,(5):101-106
中美两国在中小学体育师资培养的理念、模式、规格、课程设置、行业准入体制等方面存在差异和差距。强调中小学体育师资培养过程的多角度发展、拓展延伸体育教育专业师生互选权和专业选择权以及逐步确立中小学体育教师资格标准应该成为我国体育师资培养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目前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目的不够明确;缺乏基本的从事体育专业学习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甚至有厌学等现象进行调查,在分析造成原因的基础上,为培养未来合格的体育师资人才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常三斌 《天中学刊》2003,18(5):84-85
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育存在着无合适的教材、无稳定的专业教师队伍、无符合标准的体育设施和场地等问题。在体育教育的改进过程中,应转变观念,重视专职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建立体育教育质量的评估机制,编写适合农村的体育教材,开展灵活多样的体育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20.
欣赏美、表现美、追求美是人的需要,怎么引导学生对美的需要向健康方向发展?怎么使学生对美的需要得到满足呢?我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认识到:体育教学是一种蕴含着健与美的教育过程。寓美育于体育教学之中,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的感召力是巨大的,体育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所以,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从教态美、语言美、示范美、组织美、场地器材的布置美等方面有目的地加以引导,以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