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将<红楼梦>与其它古典小说相比,<红楼梦>显示出了极大的叙事智慧及独特的叙事魅力.本文围绕作者如何与叙述者分离,如何巧妙运用全知视角、限知视角等多重叙述视角叙事这几个方面,从叙事学角度分析了<红楼梦>对中国古典小说叙述者及叙述视角的开拓创新.作者对叙述者及叙述视角进行了一系列的巧妙安排,小说叙述者的扑朔迷离,叙述视角的...  相似文献   

2.
儿童视角是迟子建的小说创作常用的叙述视角.对这一独特视角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迟子建的童年生活经历、个性气质及价值现.而这一视角的成功运用,使迟子建的小说形成了一种情调叙述模式.  相似文献   

3.
作为实现多种叙述视角完美融合的作品,《巴黎圣母院》对全知叙述视角、外视角、内视角进行了灵活转换。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对《巴黎圣母院》中的叙述视角及其功能展开了分析,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自朱自清先生的美文《荷塘月色》问世以来,有关该文的主题、结构便议论纷纭。从散文文体特征入手,运用叙述学的视角解析叙述者“我”在该文中独特的存在方式与作用,并进而阐释《荷塘月色》特有的叙述结构,可寻出一条相对清晰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5.
亨利·詹姆斯是最早有意识地把叙事视角作为主要技巧纳入小说创作的作家之一。在《使节》这部作品中,通过叙述声音与人物视角的完美结合、视角转换、特别是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叙述等叙事视角技巧的运用,使小说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它成为现代英语文学中最优秀的经典著作之一。  相似文献   

6.
40年代,东北作家群的创作出现了一批以“童年回忆”为主题的小说,它提供了一种新的叙述模式:叙述人称为第一人称回顾性叙事,对全知叙事视角进行了变革。双重叙事视角的使用使文本呈现复调意味,具有陌生化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7.
《水浒传》中的石秀,是众所周知的"拼命三郎",但现代作家施蛰存在现代的叙述视角与话语中,运用心理分析的手法,将石秀塑造为一个迥异于大众心目中的一个世俗化英雄,还历史的另一种"真实的石秀。  相似文献   

8.
19世纪叙述视角这一概念的提出引起了广大学者研究的兴趣。从叙述视角互补角度切入分析美国作家马拉漠德的短篇小说《魔桶》,可以揭示小说中不同叙述视角的表达效果以及视角转换在刻画人物心理活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余华的成名作《十八岁出门远行》入选高中语文教材,其叙事方式具有革新意义:“若即若离”的时间视角产生陌生化的艺术效果;合理的时限安排使得小说富有疏密有致的节奏感;重复的叙述频率造成“错时”的时间体验。但是这篇小说是余华热衷于学习西方现代小说叙述技巧来对抗当时已经僵化了的“现实主义”的试验品。因此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具体时间和空间环境中的人物和事件的“缺席”。  相似文献   

10.
莫言、阎连科一直都是面对乡土而执著写作的作家,他们的内心充满着对民族和土地的热爱和关注,他们的目光一直聚焦在为了生存而付出生命代价的“劳苦人”身上。他们的小说总是以独特的叙述方式给读者的心灵以极大的震撼。本文对莫言的《生死疲劳》和阎连科的《丁庄梦》.两篇文章独特的叙述视角进行了论述,分析了这种叙述的魅力,也阐释了其背后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1.
社会资本理论作为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学科。从多个维度进行综合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的视角对社会资本的内涵、定义和功能进行全面的研究与透视分析,从而使社会资本理论从平面的一维理论成为立体的生动的多维体系。  相似文献   

12.
我国足球事业正在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以广州恒大为代表的职业队伍在国际赛场上不断取得喜人的成绩,由此也带动了职业足球转会制度的改革.基于中国足协2015年12月30日正式下发新版《中国足球协会球员身份与转会管理规定》这一重大事件节点,从法学角度解析了我国职业足球转会制度的发展与变化.新规对自由转会制度以及随之配套的转会费、转会名额限制、青训补偿、联合机制补偿等一系列相关措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足球转会的自由度明显得到提升,显现出了我国职业足球转会制度从“包办”到“有序自由”的发展脉络,而足协干预与市场自治之间的边界也在逐步厘清,与足球转会密切相关的培训利益分享机制亦是当前足球改革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3.
在高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的关系状况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受高校扩招以及学生个性化发展越来越强等因素的影响,新时期高校师生关系正经历着历史性的嬗变。以分类制师生关系模式为指导提高大学生的教育工作是现实的需要,同时对推动高等教育整体成效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平等”不是平面的,不同的平等观有着不同的含义,有的甚至还存在着质的差别。在异质的平台上,“同质的平等”观和“异质的平等”观针锋相对,它们分别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相对应。在本质主义的基石上,现代主义奉行“同质的平等”观。针对这种平等观的危害,后现代主义针锋相对地提出“异质的平等”观,以期进行“疗救”。对于今天逐渐开放、走向多元化的中国而言,这种疗救的尝试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源氏物语》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长篇小说,在日本被称为古典文学的泰斗。透过这部日本物语文学的经典乏作,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幅精妙绝伦的汉唐文化的缩影,它涉及诗文化,典故、故事文化,艺术文化,生产、生活文化,体育、节日文化,佛教文化等。呈现出汉唐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巨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署名“西周生”的小说《醒世姻缘传》 ,向来被视作格调不高的作品。笔者以为 :首先 ,《醒世姻缘传》的主旨是宣传理想姻缘 ;其次 ,《醒世姻缘传》“恶姻缘”的前因后果种种皆为人所为 ,所以警世的用意显而易见 ;其三 ,《醒世姻缘传》语言优美 ,描写细腻 ,人物刻画生动 ,堪称佳作。同时 ,它描绘了 17世纪山东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画面 ,颇有深度。因此 ,该书不应进入“格调低俗”作品之列。  相似文献   

17.
《五灯会元》中的歇后语继承了"风人诗"的特点。"风人诗"是"上句述其语,下句释其义"。如风人诗"石阙生口中,含碑不得语。""石阙生口中"是上句,用来叙述,"含碑不得语"是下句,用来释上句的含义,其中"碑"谐"悲"。《五灯会元》中的歇后语,如"矮子看戏——随人上下"、"猢狲赶蛱蝶——九歩作一歇"等,都是上句述其语,下句释其义。《五灯会元》中的歇后语还是"隐语"的进一步发展。隐语即古之"廋辞",宋代孙奭疏对廋辞做了具体的解释:"大抵廋辞云者如今呼笔为‘城管子’,纸为‘楮先生’,钱为‘白水先生’,又为‘阿堵物’之类是也。"《五灯会元》的歇后语,有许多就是隐语,如:"痖子吃苦瓜"、"纸马过江"、"泥人澡洗"、"鹦鹉唤人"等。《五灯会元》中的歇后语有许多已经具备了现代歇后语的形式,至今流传。  相似文献   

18.
《孟子》一书使用了大量语气词,具有极强的修辞效果:准确加强了各种语气,增强了论辩色彩;帮助构成了排比、对偶等句式,音韵协调,增强了节奏感;使得长、短句式合理搭配,逻辑性强,增强了文章气势。  相似文献   

19.
释"相"     
“相”在古汉语中是应用性较强的一个词。传统的古汉语词典和古汉语语法教学中一直把它作为一个副词来看待。该文列举大量语言事实证明 :它应另立一类代词  相似文献   

20.
"六家七宗"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解读与学理分析可以发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六家七宗”中只有被僧肇批评的“本无宗”、“即色宗”、“心无宗”三宗才属于受玄学影响的早期般若学派 ,而“识含宗”、“幻化宗”、“缘会宗”三宗则属于受小乘佛教思想影响的思想流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