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高大的皂荚树》是一篇状物的文章。它通过描写皂荚树的形状和记叙它一年四季为儿童作贡献,来颂扬皂荚树舍己为人的精神,表达了小作者要为人民奉献一切的志向。这是一篇习作例文,教学这类课文,要完成指导阅读和指导习作的双重任务。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理解内容要抓住重点这篇课文内容较为浅易,不必象讲读课文那样逐  相似文献   

2.
目的要求 :1 重点理解课文描写的皂荚树的样子和皂荚树一年四季给同学们带来的方便这两方面的内容 ,并受到助人为乐、舍己为人的教育。2 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皂荚树的方法。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10自然段。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忆旧引新。1 同学们 ,上节课我们已预习了课文《高大的皂荚树》 ,通过预习 ,你知道了什么?能用“先讲……接着讲……最后讲……”连起来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吗?2 对于课文内容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请同学们提出来。(在学生充分质疑的基础上 ,教师交待本课教学目标 ,围绕“启迪”一词 ,引导学生直…  相似文献   

3.
教材第七册《高大的皂荚树》是一篇讲读课文。文章第一部分讲皂荚树的位置和样子;第二部分讲皂荚树一年四季给同学们带来的许多方便和欢乐。  相似文献   

4.
《高大的皂荚树》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四组教材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对讲读课文的理解,大纲中明确要求:能理解含义较深的词句,能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能了解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根据大纲要求,学习《高大的皂荚树》就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刻理解皂荚树外观的高大和它一年四季给同学们带来的方便、欢乐,从而体会出皂荚树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即皂荚树内在形象的高大,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还要注意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分析《高大的皂荚树》是九义六年制第七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留心周围的事物”。这篇状物类记叙文介绍了学校操场上的一棵高大的皂荚树 ,是分两部分叙述的 :第一部分讲皂荚树的位置和样子 ;第二部分讲春夏秋冬皂荚树给同学们带来许多方便和欢乐。第一部分共讲了三点 :1 皂荚树长在什么地方 ,在学校操场的东边。这样 ,皂荚树和操场就有了联系 ,一年四季在操场上发生的事情几乎都与皂荚树有关。在介绍皂荚树位置的同时 ,课文还较详细地介绍了操场 ,操场原来是一块“大约三十步见方”的不大的空地。写操…  相似文献   

6.
[案例] 《高大的皂荚树》是人教版小学六年制第七册教材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向我们介绍了高大茂盛的皂荚树以及它带给同学们的欢乐与方便,赞扬了皂荚树的无私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7.
六年制第七册《基础训练4》作文题,在学生习作时,我作如下指导:(一)借鉴课文,学习方法习作前,引导学生复习《高大的皂荚树》,提出两个问题:①作者是怎样观察皂荚树的?②作者抓住了皂荚树干、叶、果的哪些特点来写的?通过复习,使学生明确:①作者按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观察,先从整体上  相似文献   

8.
一、仿 写作文如同学生写毛笔字,“仿”也是不可缺少的步骤。“仿”和“抄”是不能划等号的。习作例文是课本在习作前编排的一篇示范性课文,学生可仿其作者的写作方法。比如《高大的皂荚树》,作者先写了皂荚树的位置,生长特点,接着按时间顺序写了皂荚树一年四季给我们带来的方便(作用),最后赞美了皂荚树对人们无所求,舍己为人的献身精  相似文献   

9.
根据“留心周围的事物”这一训练重点,九义教育六年制语文第七册中(高大的皂荚树)一文,就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描写事物的方法,了解作者是如何抓住重点,突出特点的,使学生懂得留心周围的事物对写好文章的重要性。在《高大的皂荚树》一文的教学中,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点着手:  相似文献   

10.
习作例文《高大的皂荚树》借物喻人,详细描写了皂荚树一年四季给同学们提供方便,并饱含深情赞美:“你曾经自己淋着,给我们挡雨;你曾经自己晒着,给我们遮阴;现在你去燃烧着自己,给我们温暖.皂荚树啊,你给了我们多少快乐,多少期望.”“我们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文章中生动的描述,形象的拟人,整齐的排比,诚然给学生学习提供了好的范例,但其中丰富的思想内涵更给人以启迪.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细细品读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体会皂荚树的奉献精神.课后,我又布置了一次小练笔:写自己熟悉的一种植  相似文献   

11.
曹桦 《青海教育》2002,(10):25-25
观察是学生获得信息的重要窗口,打开这个窗口,不仅能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而且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那么,怎样打开这个窗口呢?一、在读书中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课文是学生学习观察方法的范例,教师应抓住课文特点,在教学中围绕教学内容有计划地渗透观察方法的学习指导,讲清作者观察、描写周围人、事、物、景的方法。如:《长城》一课,先整体后部分的观察方法;《海滨小城》等课文由远及近,抓住事物特点的方法;《高大的皂荚树》等课文,从事物的几个方面进行观察的方法等等。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这些方法,并懂得留心周围事物对于写好文章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  相似文献   

12.
一、明确训练重点。 本组教材是由两篇讲读课文《古井》、《钻石》和阅读课文兼习作例文《高大的皂荚树》,独立阅读课文《女邮递员的信》和读写例话《怎样读懂一篇课文》以及基础训练组成。  相似文献   

13.
同学们,我们在阅读时发现有些文章在表达方式上与一般文章不同,在叙述过程中,说话人本是对着他的对象说话的,说着说着,便突然变了口气,干脆把他的对象抛开不管,而直接对着他所讲的事物说起来了。这是一种修辞方法,我们称之为“呼告”。比如,课文《高大的皂荚树》中有这么一段话:“飘舞的轻烟和跳动着的火苗,映在我们的笑眼里,引起我的沉思:皂荚树啊皂荚树,你曾经自己淋着,给我们挡雨;你曾经自己晒着,给我们遮荫;现在你又燃烧着自己,给我们温暖。皂荚树啊,你给了我们多少快乐,多少期望。”作者说着说着,在沉思中,口气一转,直接与皂荚树说起话…  相似文献   

14.
女孩的宣告     
严琼 《班主任》2015,(2):54
这节课,我将和孩子们一起学习《高大的皂荚树》一文。不用翻书,我就能流利地背出文中的一句话:"好大的皂荚树啊,我们六个小同学手拉着手才能把它抱住。"不光是因为我已教过多次,更是因为这句话背后有我的愧疚与反恩。那是刚走上讲台不久,我带着五年级学生学习《高大的皂荚树》,孩子们专注的眼神、琅琅  相似文献   

15.
1.学习课文时选择典型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着重学习写作方法,再进行片段练习。如学习《咏柳》一课时,进行了描写一种植物的片段练习。学习描写一种事物时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去写。  相似文献   

16.
有些课文.可以分划几段,也可以少划几段,因数越少,概括程度就越高,难度也就越大.因此,对于刚学分段的四年级学生,就宁可多分几段,只要符合课文思路就行,不要把他们的思维限制得太死.如《高大的皂荚树》,全文并9个自然段,其中第1段写皂荚树在哪儿,第2段写它如何高大,要六个同学手拉手才能抱住,第3段写它的枝叶茂盛.如果不是课本已有提示,而是让学生自由分,那么,把第1段分出去,是介绍学校前有一棵大皂荚树,应是可以的;或者是把第4段分出来,也行,因为它与前后联系都不很密切.  相似文献   

17.
把训练重点贯穿到整组课文教学中——第七册第四单元教学指导□广州市东风东路小学邓丹彤第七册第四单元共编排了三篇讲读课文《观潮》、《高大的皂荚树》和《海滨小城》,一篇阅读课文《小狮子爱尔莎》,一则读写例话《留心周围的事物》及一个基础训练。从四篇课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单元导学目标】:1.体会课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和意境,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2.培养诵读能力,揣摩课文语言,培养良好的语感。3.学习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方法,学习作品精巧的构思。  相似文献   

19.
《高大的皂荚树》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四组教材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对讲读课文的理解,大纲中明确要求:能理解含义较深的词句,能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能了解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高大的皂荚树》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四组教材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对讲读课文的理解,大纲中明确要求:能理解含义较深的词句,能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能了解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