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他们有真正伟大的作家,艾特玛托夫、屠格涅夫、阿斯塔菲耶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索尔仁尼琴、帕斯捷尔纳克……能数出一大串。俄罗斯作家身上有一种大气象,可能是因为国土辽阔,民族众多,山川河流的精气都注入到俄罗斯作家的精神里。  相似文献   

2.
松滋作家在小说、诗歌、杂文、儿童文学方面都有着突出的成就。进入地域文化视野中的松滋作家群,他们的身份除了作家,还是地道的农民、乡镇的老师、普通的乡村干部、学生等。他们一方面写作学习,一方面还要在乡村劳作,但生活的艰辛没有让他们丧失对文学的信念,不少乡村作家对文学挚爱的精神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3.
杨慧娟 《海外英语》2012,(15):205-206
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短篇小说《品质》讲述了关于一对鞋匠兄弟恪守职业道德、追求工艺品质而已以悲剧告终的故事。主人公身上具有唯美主义者、硬汉、悲剧英雄的特质,其追求彰显了人类对美与真理的永恒向往与不泯信念。  相似文献   

4.
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短篇小说《品质》讲述了关于一对鞋匠兄弟恪守职业道德、追求工艺品质而已以悲剧告终的故事.主人公身上具有唯美主义者、硬汉、悲剧英雄的特质,其追求彰显了人类对美与真理的永恒向往与不泯信念.  相似文献   

5.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可以使处于成长时期的青少年——当他们的心灵对多种思想、形象以及他们所看到的、感知到的和想到的…切事物的感情色彩都非常敏感的时候,形成崇高的、善良的和诚挚的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6.
最早使用知识分子这一概念的人是俄罗斯作家п·д·博博雷金.俄罗斯的知识分子,严格的说诞生于十八世纪中叶.他们一经诞生,就表现出对满目疮痍的俄罗斯大地,对水深火热中的俄罗斯人民的怜悯和爱恋.他们的灵魂由于人类的苦难而忧伤,但对道德纯洁、勇敢、正直并有才干的俄罗斯人民却充满信心和爱恋.尽管人民往往不理解他们,但他们却可以为了人民拒绝一切现实的功利.这种精神成了以后俄罗斯知识分子的独特传统,最鲜明的表现出他们坚韧而又孤独的"爱国情结".  相似文献   

7.
杜甫和屈原都是传大的爱国诗人和世界文化名人。两位诗人的可比因素有许多方面:他们的时代环境和人生经历颇为相似。他们都有崇高的人生理想。他们都有伟大的人格和高尚的品质,都忧国忧民,热爱祖国和家乡;都愤世嫉俗,蔑视群小;都坚持真理,坚守人生的信念。他们都具有无人能比的极大才能和难得的创新精神,都为民族创造出了巨大的精神财富,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生于后世的杜甫,对屈原的精神和遗产无疑有所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塑造阿Q和堂吉诃德这两个不朽的典型时,作家们都深刻地从哲学的高度观照人的精神领域,使他们成为人主义的艺术结晶。同时,从堂吉诃德到阿Q身上的某些人类的共性及个性的分析中,可以了解到人类在精神领域内的某种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的文学巨人以他们的文化精神促进了俄罗斯民族的社会进步 ,俄罗斯作家的作品能够产生巨大影响 ,与作家自身的人格因素是分不开的。文章认为 :19世纪俄罗斯作家人格魅力主要有三种因素 :一是公民气质 ,民主意识和民族意识并存 ,对社会政治的关心 ,对现实的积极干预 ,形成一种奇特的现象 ,俄国作家既是文学上的巨人 ,也是政治上的难民 ;二是平民意识 ,俄罗斯大多数作家是贵族 ,但他们的许多作品创作是以一种“陌生化”的视角 ,平民的视角去透视生活 ,特别是关注俄国小人物的生活 ,形成表现小人物的现实主义传统 ;三是“意图谬误”所造成的二重人格。许多作家在创作过程中违背原始的创作意图 ,或者是超越了自己的创作意图 ,现实主义作家的良心和与宗教立场、阶级立场相互矛盾 ,在二重人格中见出作家的人格。文章还就俄罗斯作家人格因素的形成原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和贾平凹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他们身上最具光芒的是那种对艺术执着追求的“匪性”精神,这种“匪性”精神使他们敢于面对一切误解和冷遇,这种“匪性”精神使他们就算被整个世界抛弃也要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相似文献   

11.
美国作家索尔·贝娄在他的小说中塑造了一群独特的流浪汉形象,他们都是精神的漂泊者。这些流浪汉形象继承了传统流浪汉形象身上存在的双重个体形象特征,表现出鲜明的精神漂泊特点和执着追求精神,丰富和发展了流浪汉形象群体。  相似文献   

12.
<正>(1)有段时间我收集了一些作家画像,有福克纳、海明威、毛姆、石黑一雄等,还把其中两位的黑白照片打印出来挂在电脑上方。这样码字的时候,会时时感觉到头顶上有人在注视,感觉不错。(2)我喜欢这些作家画像,是因为可以感受到他们身上的统一标志:书卷气。福克纳有卷卷的小胡子,很帅气;海明威看上去很彪悍、勇武,但笑容与眼神里都藏有温柔;毛姆不像一些传记书里写的那样内向、阴柔,看上去深邃又安静。而这些,都得益于他们身上的书卷气。  相似文献   

13.
在中美文学史上,海明威与路遥都创造了一系列硬汉形象,他们身上既表现出类同性特征又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一方面,他们都带有作家本人的色彩,显示出相似的精神内核:作为一名普通人敢于同命运坚决抗争,并彰显出仁义、博爱的精神;另一方面,受不同的地理环境、时代背景和思想文化的影响,他们在价值观念、反抗对象和最终归宿上又有着极大的不同。本文以比较的视域将两位作家笔下的硬汉形象加以分析,旨在透过中美文化内质的差异来探讨人类生存的本真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别尔嘉耶夫对俄罗斯诸多典型的精神现象都进行过论述,并且认为这些精神现象都具有一个宗教性内核.根据他的剖析,我们可以建构起一个具有宗教品质的多极的俄罗斯精神结构--这个结构由"斯拉夫主义与西欧主义"、"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民粹主义、虚无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神正论与人正论"、"末日论与弥赛亚说"、"新基督教意识"等精神向度组成.  相似文献   

15.
列夫·托尔斯泰对20世纪俄罗斯一系列作家都产生了直接影响,从高尔基对托尔斯泰的理解和接受、布宁心目中的托尔斯泰、托尔斯泰历史观对帕斯捷尔纳克的影响、阿尔丹诺夫的历史小说与托尔斯泰的历史小说之间的联系等方面,都可以发现托尔斯泰的思想与作品作为一种宝贵的精神遗产和文化资源,始终在滋养着20世纪的俄罗斯文学,始终在这一文学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长子长孙是现代文学作家着重塑造的人物形象,他们具有别人不具有的特殊性,这造成了长子们的悲剧命运。从长子们的悲剧命运中可以探寻出长子身上所承载的特殊意义:从社会心态的角度说,长子形象体现了特殊时期特殊的矛盾心态;从人的精神角度来说,长子形象承载着人的某些精神内核,包括家的归宿、"和"的观念、精神追求;从作家的角度来说,长子形象身上承载着他们的两难抉择,寄托着他们的追求和希冀。《四世同堂》中的祁瑞宣是现代文学中长子形象的代表。  相似文献   

17.
长子长孙是现代文学作家着重塑造的人物形象,他们具有别人不具有的特殊性,这造成了长子们的悲剧命运。从长子们的悲剧命运中可以探寻出长子身上所承载的特殊意义:从社会心态的角度说,长子形象体现了特殊时期特殊的矛盾心态;从人的精神角度来说,长子形象承载着人的某些精神内核,包括家的归宿、"和"的观念、精神追求;从作家的角度来说,长子形象身上承载着他们的两难抉择,寄托着他们的追求和希冀。《四世同堂》中的祁瑞宣是现代文学中长子形象的代表。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和莫言的创作对中国现当代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都是从农村走入都市的现代知识者,他们站在民间的价值立场上审视了生活在故乡的生命,并赞扬了他们身上的旺盛生命力和崇尚自由的精神.通过对这两位作家的比较,我们会发现"民间"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某些发展趋向与演变.  相似文献   

19.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教育理念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精神品质的培养。自尊是孩子快乐成长不可或缺的精神品质,也是人人都需要的精神品质。自强是一种信念,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自尊自强的品质,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20.
杜少卿与贾宝玉是封建社会末期的两个叛逆者形象,他们身上有许多共同点,但也有不同之处。由于他们都含有作者的影子,比较他们的异同,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吴敬梓与曹雪芹两位伟大的作家以及《儒林外史》和《红楼梦》两部伟大的作品,从而进一步认识清末进步知识分子思想发展的轨迹和封建社会崩溃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