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闻敲诈不断发生,损害了媒体、记者的形象,也让舆论监督面临相当的困境。“你们自己都这样,有什么资格监督别人”,是媒体人不得不面对的诘问。
  新闻敲诈,让所有媒体人蒙羞。但这么干的媒体、记者,毕竟是极少数。因为极少数媒体和记者而对新闻行业做全面否定,不是理性的态度。目前社会环境仍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推进社会进步,媒体的监督功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东莞涉黄、上海福喜事件等事关公共利益的重大事件,都是媒体记者不畏艰难,甚至卧底发现和曝光的。一次次“假如没有媒体监督”的假设,凸显了媒体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2.
所谓新闻批评,就是采用新闻报道的独特手段,通过新闻媒体进行的舆论监督活动。新闻批评是舆论监督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新闻敲诈事件的频频发生,使“新闻敲诈”一词闯入人们的视野,成为业内关注的热词。新闻敲诈是指媒体或记者假借舆论监督的名义,以不利于报道对象的新闻稿件相要挟,对报道对象进行敲诈勒索,谋取不法利益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新闻舆论监督是我国现行监督体系中的一种特殊监督形式,是人民群众通过媒体对社会权力、公共政策以及社会事态进行评说、披露乃至批评的一种倾向性传播活动。监督客体主要是权力组织和决策人物,监督载体主要是批评报道。并不是所有的新闻舆论都具有否定性评价特性,只有那些具有传播价值引起舆论普遍关注的否定性事物才可能成为媒体监督的对象。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监督制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新闻敲诈     
梁锋 《新闻前哨》2014,(10):85-85
新闻敲诈是指借用媒体能够向社会公开报道的职业特点威胁一些有负面消息的单位或个人而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新闻敲诈是一种与新闻传播行为相伴生的行为,是新闻传播行为的一种异化。"新闻敲诈"现象源自于报刊的逐利动机,马克思把这它称为"非常卑鄙可耻以致不敢公开说出的隐秘动机"。  相似文献   

6.
新闻舆论监督类电视深度报道定义 新闻舆论监督是指通过大众传播媒体,对涉及公共权力的不当运作和社会失范现象等有关公民权利的重大社会问题所做的公开监察和督促。近年来,电视深度报道作为舆论监督的重要力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李禾丰  李艳 《声屏世界》2010,(12):25-26
在我国,新闻舆论监督某种程度上是党政权力的延伸或对这种权力的补充。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都以文件、会议、党内工作条例等形式对新闻舆论监督做出了相关规定和要求。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为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政策支持和有力的政治保障。作为舆论监督主体的新闻媒体.既要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又要认清当前的形势.深刻认识加强和发挥新闻舆论监督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意义.发挥好反腐倡廉舆论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健 《新闻窗》2007,(5):118-119
新闻舆论监督是我国现行监督体系中的一种特殊监督形式,是人民群众通过媒体对社会权力、公共政策以及社会事态进行评说、披露乃至批评的一种倾向性传播活动。监督客体主要是权力组织和决策人物,监督载体主要是批评报道。并不是所有的新闻舆论都具有否定性评价特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王林 《新闻前哨》2013,(5):81-82
新闻舆论监督是人民赋予媒体的权利,也是各级新闻媒体增强权威性和提高收视率的重要方法。基于目前不少地方新闻舆论监督环境不够宽松的情况,应该从哪些方面去优化舆论监督环境呢?一、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媒  相似文献   

10.
新闻敲诈:马克思曾使用的一个术语,专指报刊利用最先获得信息的优势,晚发新闻而在交易中牟取暴利的行径;或者指报刊提前发表尚没有成为事实的消息,从而在交易中获利的行径,是对媒体自身公信力的贩卖与腐蚀。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事业产业化属性的凸显,新闻传播领域有违道德和法律的现象和行为也不断增多。除了有偿新闻等有悖新闻职业道德的现象外,像偷拍偷录、媒体审判、新闻损害等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新闻法制和新闻职业道德规范研究的热点。但是近年来,被人们斥为怪胎的有偿新闻又有了变种,从拿了人家的钱财…  相似文献   

11.
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批评报道,目的不是置人于死地,图一时之快,以此来追求轰动效应,而是通过舆论监督来促使问题的公正解决,让社会更加和谐。笔者认为,在开展新闻舆论监督时记者要三思而后行,不能不负责任地有闻必录,见风就是雨。新闻舆论监督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与人为善,力求达到正面的社会效果。一、新闻舆论监督见风就是雨现象新闻舆论监督既可以是媒体对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也可以是媒体对社会上一切不良现象的揭露和批评。  相似文献   

12.
新闻舆论监督和其他权力一样需要进行规范,对其进行有效的规范、制约和监督,否则,就会造成新闻舆论监督的“越位”,导致新闻对舆论监督自身监督的“缺位”,这种“越位”和“缺位”使得新闻舆论监督权力的绝对化,以至权力被滥用,滋生腐败。  相似文献   

13.
新闻舆论监督是我国现行监督体系中的一种特殊监督形式,是人民群众通过媒体对社会权力、公共政策以及社会事态进行评说、披露乃至批评的一种倾向性传播活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被央视《焦点访谈》曝光的李德勇“组团”进行新闻敲诈的事件八手,在论述舆论监督内涵的基础上,剖析了新闻敲诈的种种危害和违法犯罪实质,并提出了整治有偿新闻和新闻敲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舆论监督是媒体的热办栏目,因为舆论监督既是媒体的社会责任,又能增加媒体的受众率。然而,由于舆论监督属于新闻评论体裁,媒体大都沿袭使用说教式的冷硬面孔模式。辽阳广播电视台的《新闻时空》是主打的龙头舆论监督栏目,至今已经开办12年,在每天早上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新闻界,监督公共权力的运行,防止权力的滥用是媒介崇高的社会责任,是其孜孜以求的价值目标,在向着这一目标的追求过程中,媒介首先必须完成与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契合。于是,我们看到,在社会基本政治经济力量的干涉和重塑之下,西方新闻舆论监督拥有的只是表面的繁荣,其背后隐藏着深深的无奈。新闻舆论监督在西方社会民主政治发展的历史渊源和价值基点西方各国的新闻媒体程度不同地享有对国家权力进行监督和批评的权利,在国家政治舞台上扮演着不可小视的角色,“无冕之王”、“第四种权力”等都是对媒体这一功能的诠释。新闻舆…  相似文献   

17.
当前媒体监督受到不正当干预、经济利益促使媒体间竞争无序、新闻从业者背离职业道德、新闻法律体系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影响着新闻舆论监督的进一步拓展。舆论监督需要舆论监督主体、客体各方面相互配合,营造良好的舆论监督环境,为建设和谐社会做贡献。  相似文献   

18.
颜陈 《新闻前哨》2014,(10):94-94
上海警方侦办21世纪网涉嫌新闻敲诈事件,宛如一枚舆论炸弹,引起了传媒业震动和社会广泛议论。公信力是媒体最核心的价值。在利益复杂、价值多元的当下,公众对媒体的信任.尤其需要以严格的职业道德、行业自律来回报。诚如涉嫌犯罪的21世纪网总裁刘冬如忏悔那样,“媒体作为一种公权力,如果使用它的人心怀不端。造成的危害将无法想象。  相似文献   

19.
林爱珺 《新闻界》2004,(2):30-31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基本功能之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舆论监督在国家的民主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舆论监督的作用发挥得愈正常愈充分,就愈有益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当前新闻舆论监督中,普遍存在题材单调、信息不灵、媒体孤军奋战以致战斗力不强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舆论监督作用的正常发挥。本文从媒体角度出发,对加强新闻舆论监督方法进行研究,以期提高媒体的舆论监督水平,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相当多的批评性报道中某字被频繁使用来代替新闻的五个基本要素,五W的缺席,使新闻残缺不全,使新闻舆论监督的力度大打折扣。本文针对某字的泛滥,分析了五W缺失的原因,并指出新闻舆论监督讲究五个W,是要让人读得明白,要对社会上的不良行为起到警示作用,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公共权力、遏制权力腐败的利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