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39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编辑,我们要经常经历这样的“场景”:领导签了版,松了一口气,上网看看新闻,还没有看两分钟,头就大了;刚编好的稿子,在别的报纸已经发出来了,于是只得手忙脚乱地再找稿子、调版。一些通过电子信箱投稿的作者,因为“偷懒”或者实在耗不起时间一封一封地发送而选择“邮件组”方式。我们收到的邮件可以清楚地显示一篇稿子投四、五家是常事,多的时候,竟然有几十家之多。如果这么做的只是业余作者,问题还不是很大,毕竟他们投稿的命中  相似文献   
2.
按照税务总局文件,编辑记者的稿费计入“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这意味着,编辑记者被排除在从本单位取得“稿酬所得”的纳税主体之外。这,合法吗?合理吗?朋友发现,和以前相比,最近几个月工资条上“扣税”一栏数字高了不少。去问单位财务室,得到答复是:“你每月拿那么多稿费,多交点税不应该吗?” 这几个月,朋友稿费确实比较多。今年开始,他负责一个评论栏目的编辑工作。有时来稿不理想,他要“亲自”写,常常熬到深夜。“稿费是拿了一些,但都是辛苦钱。每月3000多元稿费,比以前多扣将近一千块钱的税,扣掉差不多1/4。等于说,每4篇稿子中,就有一篇是替国家写的。  相似文献   
3.
开车撞伤行人,不仅不施救,反而因怕被记住车牌号而数刀刺死伤者,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是这段时间最热的新闻人物之一.4月22日,西安市中级法院一审判处其死刑.  相似文献   
4.
我想从新闻伦理角度,对最近媒体对两则热点事件的报道谈点看法.一则是发生在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件”.两岁小女孩被货车碾压,18人先后路过却无一人施以援手,结果被第二次碾压并最终不治身亡.这一事件天人共愤,也引发人们的多重反思.我要说的是,事发现场的一段记载惨剧发生过程的监控录像被各家电视台反复播放,网上更是广泛传播.情形之惨烈、场面之血腥,让人看了心里极其不舒服.  相似文献   
5.
偶然间看到一份旧报纸,2010年10月7日的<南方周末>,上面有一则有关该报启动"维权风暴"的公告:"目前,本报未授权任何纸质媒体转载本报文章","如果你发现未经授权转载<南方周末>新闻作品的行为,请拨打举报热线……",后面是对举报者的奖励措施.  相似文献   
6.
网络时代,海量信息.某一条新闻、某一篇评论要从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进入公众视野,进而产生比较大的影响,较之以前要困难得多.这是媒体同业行动的行业背景.而从社会背景来看,一些公权力部门对于舆论监督有了免疫力,只有媒体形成合力,才能进一步推动舆论监督职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外贸专业高职教育的实践与思考浙江省供销社职工学院□李曙明/王成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继基础教育之后,相对于高等普通教育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有着更紧密的联系,是现代教育整体结构中的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院自1994年经省教委...  相似文献   
8.
2月10日,新闻出版总署通报了中央电视台《达芬奇“密码”》报道调查情况.2011年7月,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先后两次对达芬奇家具质量问题进行报道,之后达芬奇公司举报节目内容失实、栏目组编导李文学利用报道索取钱款.新闻出版总署调查结论认为“中央电视台的报道内容基本属实,达芬奇公司销售的部分家具存在质量不合格等问题……根据现有调查证据,调查组尚未发现李文学索取或收受钱物.”  相似文献   
9.
现实中,记者的哪些权利保护不力或者需要重申?谁又应该是改变现状的责任主体?我们一个一个看. 第一,采访权.记者行使采访权,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代表公民实现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而上述诸项权利,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但采访权在现实中遭遇不小阻力.4月20日下午,中央电视台"聚焦三农"栏目女记者张莉为拍城市"蜘蛛人"(高空擦洗外墙的农民工),在北京金融街拍摄,遭遇保安堵镜头,称拍外景也要申请.众保安推拉女记者,致女记者右手挫伤甚至可能骨折.在一些地方,拒绝采访甚至写进有关部门的文件.  相似文献   
10.
前几天,和几位做舆论监督报道的同行聊天.说起时下舆论监督环境的不如意,也谈到应对之策.其中一位同行的做法,引起不小争议. 他这样阐释其理念和做法:"现实是,只要被监督对象对报道不满,通过某种途径打招呼,稿子基本就发不了.我的经验是:不是讲究报道的动态平衡吗?那好,第一篇报道,我只写从其他新闻源得到的新闻事实,先不‘惊动’被监督对象;如果第一篇报道发表后它有不同看法,我们再通过后续报道实现‘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